從苗栗市走過四十五分鐘曲折的山路,才到銅鑼鄉的新隆國小。一所群山環繞的迷你小學,有著五十三名學生,和全台灣絕無僅有的校規:每週五學生可以在學校打赤腳,讓學生用腳掌接觸泥土,體會「腳踏實地」的感覺。聽來帶點鄉土的浪漫,這個主意正是出自畫家校長張秋台。
六十二歲的張秋台在苗栗山區的小學執教四十三年,當了二十三年的校長。念新竹師院時,這位出身貧寒的農家子弟才在畫家李澤藩的啟蒙下走入繪畫世界。他曾耗時三年創作六十六幅「台灣耕耘系列」,一幅幅水彩畫充滿農人赤手彎腰、在泥土裡謙卑討生活的映象。
一身寬鬆棉衣、一雙黑布鞋,外表看來,張秋台像藝術家甚於校長。他作畫不循任何門派,只求清楚交代泥土的厚度和質感,因為「用畫真實記錄我對土地的感覺,也算是為這塊土地做點事,」滿頭華髮的張秋台以一貫緩慢的語調說。
土味十足,不太像校長
被作家李喬形容是個「土味十足的人」,張秋台從對土地的感情出發,而有規定學生打赤腳的創舉,似乎不足為奇。
「以前的人腳皮厚、臉皮薄,現在的人臉皮厚、腳皮薄,」張秋台回想做佃農的父親,雙腳在泥土裡踩出了厚繭,得用銼刀修平,再對照今昔的社會風氣,不禁如此感慨。
眼看新世代道德感淡薄,張秋台教育學生尤其重視「情操」和「道德判斷力」。古老的經典保存了優美的道德觀念,張秋台要求學生背經。升旗典禮後,學生在操場上圍成一圈坐下,由張秋台帶領,用多數人的母語——客語,逐句背誦《三字經》《弟子規》或《朱子治家格言》,佐以故事和諺語說明。「校長教孩子很少用formal(正式、嚴肅)的方式,而多用故事啟發,」新隆國小老師徐一彰說。
不僅因為沒有西裝革履,被家長形容為「不太像校長的校長」,張秋台的教育理念也不同於一般校長。比方說,最讓張秋台津津樂道的不是學生的學科表現,而是自由的校風、老師對學生的尊重關愛和學生的大方有禮。「我們的孩子氣質典雅,」畫家校長很有美感地形容他的學生。
張秋台看重文化藝術教育,親自教授全校的美術課,也請來專業的老師教舞蹈和客家八音。然而,有著藝術家自由性格的張秋台並非不重實際。深知語文能力的重要,三年前他就走在縣教育局決策的前面開設英文課程;雖然他不懂電腦,但也瞭解電腦對下一代的生活不可或缺,於是自發地請人為學生和家長分別上電腦課。如此用心良苦,就是擔心鄉下孩子課外學習的機會少,會在起跑點上輸人。
不用高深的教育理論,張秋台對學生的愛和疼惜表現在生活上,「我把每一個小朋友都當做寶,」張秋台的口吻像極了和藹的老祖父。
新隆國小的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多一個「阿公」疼,覺得很有福氣。有三個孩子在該校就讀的徐太太說,張秋台關心每個學生,常做家庭探訪,甚至自掏腰包幫助學生。曾一次拿出兩萬元為一位清寒的畢業生預繳國中三年的學雜費,中秋節還買月餅送給家境困難的學生。
張秋台已為山區的小學付出三分之二的生命,對照別的校長幾年一調、學校愈調愈大,他調侃自己像「爬蟲類」,從未營求名祿。因為「我在這裡,就好好愛我的學生,用心教他們,」張秋台說。
(蔡慧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