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禁用華為風潮吹進台灣,由工研院開出第一槍,明文公告內部無線網路不支援華為手機,資深產業人士坦言,工研院集結國內高科技人才菁英,且是重要的研發單位,限制使用華為產品等同宣告向政策靠攏,表態支持美國,在選邊站的情況下,產業界擔憂台灣相關供應鏈恐受到更大的衝擊。
工研院為經濟部轄下的財團法人,是國際級的應用科技研發機構,擁有超過6,000名的科技研發人才,成立40多年來,累積近3萬件專利,新創及育成273家公司,包括台積電(2330)、聯電、台灣光罩、晶元光電、盟立自動化等上市櫃公司;這樣一個集結科技菁英的機構,卻對華為手機開出第一槍,所代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資深產業人士分析,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是單純的政治操作,就是選邊站的表態,加入全球包括美國、日本、紐西蘭、澳洲、英國、部分歐盟國家禁用華為的行列;另一個則是明白的告訴消費者,的確是對華為產品存有疑慮。
產業人士指出,從社會上的菁英所擴散出來的宣示意義,後續可能影響的除了華為之外、其餘的中國品牌手機是否也會出現消費者不敢用的連鎖反應,目前還有待觀察。
事實上,除工研院表態自主限用華為手機無法使用內部網路之外,華為的基地台相關設備也早就遭政府部門禁用,另外,未來5G也會比照辦理;台灣今年實施資通安全管理法,八大基礎設施也將禁止使用中國的電信設備;即使華為技術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一貫強調,所有引進台灣的華為產品均符合台灣法規及NCC規定,但仍無法杜絕相關的疑慮。
華為在全球通訊產品領域上占有數一數二的市場領導地位,在智慧手機上,去年也已有兩個季度擠下蘋果,躍升全球第二大,最新研調構的預估更認為,今年華為的智慧手機將可望坐上全球第二名。
台灣華為供應鏈相當多,且是龍頭大廠都在列,包括股王大立光、台積電、晶技、日月光、印刷電路板的華通、欣興、嘉聯益,被動元件的國巨、華新科、大毅、聯發科、聯詠、聯亞、華星光等,產業界擔心的是,美中兩隻大象打架,夾在中間的台廠立場相當的為難,若再加上選邊站的無奈,恐將加大未來的衝擊力道。
本文轉載自2019.1.15「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