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

回顧2018年3座為保護海洋生態發聲的巨型裝置藝術

La Vie
user

La Vie

2019-01-16

瀏覽數 32,800+

圖片來源:La Vie 行動家
圖片來源:La Vie 行動家

裝置藝術品兼具「闡述藝術家觀點」以及「開放大眾互動式體驗」的兩種意義,不僅可以促進觀看者與作品的對話,還能邀請人們從不同的角度觀看藝術呢,進而引發不同面向的討論。2018年有許多結合海洋議題的裝置藝術,透過藝術家的關點促使人們從藝術角度關心自然環境,像是馬爾地夫闡述人與動物、與大地關連的大型人工藝術漁礁《Colararium》;雅加達美國大使館內巨型陶土藝術作品,訴說因海水暖化而導致珊瑚白化的《CONFLUENCE》;在比利時的布魯日使用5頓海洋垃圾置座大型鯨魚躍出水面的《Skyscraper (the Bruges Whale)》訴說海洋垃圾占據海平面,在在透過藝術參與環境討論,為自然發聲。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1

是觀看還是被觀看?馬爾地夫隨著海水潮汐變化忽現忽淹沒的裝置藝術

總是使用人型石像倡導環保主義的英國雕塑家Jason DeCaires Taylor,2018年7月在馬爾地夫湛藍的海水中,用船用鋼鐵設計了一座巨型立方體《Colararium》,頂部做了幾個或坐或站的人型雕像;立方體裡面也設計了幾個同樣有著不同立姿的人型雕像。從海面上看過去,站在頂部的雕像從舉動上彷彿是在透露「人們正在觀賞海中生物」的模樣,潛入海底看過去立方體內的人型雕像,又變成被海洋生物看的情況。同時擁有正反兩面不同議題的作品,正是闡述人們與野生動物之間的互動方式。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2

這座矗立於馬爾地夫的海中立方體同樣使用可兼作人造礁石的設計,可惜的是如今《Colararium》已被馬爾地夫當局認定作品裡對人類形象的描繪冒犯伊斯蘭教規而被拆除。

用陶土重塑珊瑚的美!印尼雅加達美國大使館內有珊瑚正逐漸白化

藝術家Courtney Mattison設計了一幅用各種海底珊瑚排列成螺旋狀的陶土藝術裝置《CONFLUENCE》,只見中心擁有絢爛色彩的陶土珊瑚越往外層顏色越淺、甚至白化。這幅作品討論了珊瑚的脆弱,亦描繪出珊瑚白化的危機。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3

但從另一個方向從外圍看向中心,亦是白色珊瑚漸漸地有了色彩,雖現實生活中白化珊瑚代表死去、不可逆,但從意象來看,藝術家希望藉由這樣的螺旋狀設計鼓勵人們尋求海洋珊瑚保育的解決方案,透過行動降低珊瑚礁傷害,還印尼海域漂亮的珊瑚礁群。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4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5

「威鯨闖天關」於比利時布魯日現蹤!用5頓海洋垃圾製作巨型的裝置藝術

電影《威鯨闖天關》那隻殺人鯨重回大海,開心且奮力躍出水面的場景真實出現在比利時的布魯日Jan van Eyck廣場旁,但不是真的鯨魚,而是一隻高四層樓、用5頓海洋垃圾組成的巨型裝置藝術《Skyscraper (the Bruges Whale)》。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6

5噸垃圾化身4層樓高「巨鯨」?海洋生態你我都有責_img_7

難以想像海洋中的垃圾如此多量,設計團隊StudioKCA僅花了四個月的時間,便從太平洋與大西洋收集到共計5噸重的水桶、浮板、塑膠籃、家庭用瓶罐等塑料垃圾,當人們欣賞這座裝置藝術品帶來的奇觀時,更可以從細節看出人們丟棄於海中的垃圾數量有多龐大,強而有力地表現出海洋環境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文/Zoe
Via/MY MODERN MET

(原文刊載於《La Vie行動家》;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