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一台接一台變廢鐵...共享單車在大陸的倒閉潮

聯合新聞網
user

聯合新聞網

2018-12-26

瀏覽數 72,550+

大陸一度蓬勃發展的共享單車,但如今熱潮開始退卻。圖為上海虹口區一處堆放大量遭棄置的共享單車。中新社
大陸一度蓬勃發展的共享單車,但如今熱潮開始退卻。圖為上海虹口區一處堆放大量遭棄置的共享單車。中新社

風光四年的大陸共享單車走向瓶頸,兩大龍頭之一的摩拜被「美團點評」全資收購,摩拜創始人胡瑋煒辭去CEO職位,退出經營權;另一巨頭小黃車ofo,一度開疆闢土到國外20多個城市,如今快速萎縮,一一收攤,還面臨十多億押金用戶排隊索還問題。

摩拜單車傳出已進行大規模裁員,人數接近100人,市場部門幾乎「全被裁撤」,在裁員完成後將由美團完全接管,不過針對這項傳言,摩拜單車回應,是屬正常的業務調整,受影響員工將提供內部應聘機會。

一台接一台變廢鐵...共享單車在大陸的倒閉潮_img_1圖/摩拜創始人胡瑋煒。

不僅是摩拜的情況不好,同樣也走燒錢模式的小黃車ofo,今年下半年以來急速衰落,自今年9月以來接連傳出因物流運輸、房屋租賃、廣告費用、拖欠貸款、勞動合約糾紛等,遭到9家公司控告。

而在12月17日,北京市用戶聚集在位於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的總部退押金,由於申請民眾太多,隊伍一路從5樓排到大廳外街的「奇觀」,CEO戴威更是發布了致ofo的全員信,表示將對欠用戶的「每一分錢負責」。ofo與戴威還被法院裁定作出「限制消費令」,該公司和戴威不得選擇飛機、列車軟臥、輪船二等以上艙位;不能在星級賓館等場合消費,不能買房買車旅遊等。

一台接一台變廢鐵...共享單車在大陸的倒閉潮_img_2圖/2016年大陸超過2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共存。騰訊科技

精準擊中用戶痛點 共享單車火了

當初大陸因私家車數量急劇增加,城市交通的壓力與日俱增,共享單車被寄予厚望,解決近距離叫車貴與公共交通最後一哩路的問題。同時,共享單車不必位置固定,配合日益方便的手機掃碼和GPS定位迅速找車等優點,都讓共享單車甫推出就受到歡迎。

2014年,首家共享單車品牌ofo成立,初期僅在北京大學校園內提供學生使用,之後迅速躥紅,根據ofo發布的數據,2015年10月底,ofo單車投放數量僅2萬輛,一年多後的2017年竟爆增到2300萬輛。

整個行業在2016年燒了起來,ofo、摩拜成功後,包括小鳴單車、小藍單車等中小規模企業跟著入場,光在2016年有超過20多家共享單車企業共存,伴隨著各家一輪輪的融資,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充滿前景與活力,使用者規模也持續增長,2016年共享單車的使用者規模達到1886萬人,年增率達到驚人的700%。

瘋狂融資期過後 衰落期如期而至

然而硬體成本燒錢、營運成本過高、價格戰下微薄的收入,漸漸讓共享單車企業捉襟見肘;對於「互聯網單車企業」、「共享經濟」等概念過了新鮮感的用戶,也漸漸失去了騎行的動力。加上共享單車在各地的停放亂象讓各大城市嚴控共享單車投放量。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2016年融資額排名第三的小鳴單車,在2018年3月宣告破產,成為了首家破產的共享單車品牌,其他像小藍、酷奇、悟空等企業也早已相繼停運、倒閉。

一台接一台變廢鐵...共享單車在大陸的倒閉潮_img_3圖/「ofo小黃車」位於北京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的總部,圖為北京民眾12月17日排隊退押金。澎湃新聞

沒公德心、盈利模式不明成泡沫

共享單車剛開始出現,確實滿足了短途出行的需求,但數以千萬計的單車被缺乏公德心的用戶,隨意停放在人行道、公車站,甚至還有單車被偷走或破壞,在城市中堆積成一座座「共享單車墳場」。

此外,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一直不清晰,德國經濟周刊2017年發表一篇名為「白癡經濟:中國大陸的共享泡沫」文章中,以摩拜單車為例,舉列成本和效益計算,每輛單車成本近人民幣200元,每日需要被使用5次,才能在1年拿回本金,而摩拜用戶平均4天才借一次車,加上每小時費用僅人民幣1元,投資效益過低。

一台接一台變廢鐵...共享單車在大陸的倒閉潮_img_4圖/優拜單車CEO余熠。法制晚報

轉戰海外 剩優拜單車還活著

2017年中期,已經把業務推進到十多座城市的優拜單車CEO余熠和團隊從財務模型上發現,在大陸發展幾乎沒有盈利的機會,於是決定出海,搭建海外團隊,根據不同國家的市場情況,推動共享單車的生意。

儘管在異國他鄉,做共享單車業務的成本是大陸的1.5倍到2倍,但余熠心裡感到踏實,「進入前,(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會對商業模式進行全面的評估,也會對具體投放的數量和區域給出建議。」

目前優拜單車在北美幾十個城市進行投放,廣告業務等收入已超過騎行產生的收入,營收在不斷增長,余熠指出,現階段不會有太大的野心,每進入一座城,都要精準的點對點地布局,爭取用騎行+廣告業務的模式達到盈虧平衡線,之後才會在app中加入叫車服務,做好每一步的工作。

本文轉載自2018.12.26「聯合新聞網」,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