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來,國際新聞媒體及雜誌對韓國經濟發展所作的專題報導相當多,也非常引人注目,儼然將韓國視為「第二個日本」。可見韓國迎頭趕上的發展策略正逐漸顯出它的威力與成果。
我每次到韓國,都感覺到這一條「小龍」的活力不斷在增強。為了迎接今年的亞運和一九八八年的奧運,漢城正晝夜不停地進行大規模的建設與都市美化作業--修建地下鐵、開闢世運高速公路及各種體育競賽設施。一座價值五百億新台幣的運動場已經巍然屹立在那裏。
對於韓國人而言,一九八八年將是個極具象徵意義的一年,就像一九六四年之於日本。那一年奧運會在東京舉行,是日本進入世界經濟強權行列的分水嶺。而在民族的歷史感情上與日本水火不相容的韓國,令人強烈感受到與日本一爭長短的雄心。
這次我到韓國拜會韓國總理盧信永的時侯,他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成就頗為讚揚。他比喻我國的成就猶如大江流水,底深而水靜;不像韓國猶如淺水過灘,淙淙有聲,引人側目,而招致外國的戒心。但是我們的經濟發展真的有他說的那麼厚的底子嗎?
從目前兩國發展的情勢來看,韓國明顯的已經在這場競爭中逐漸超越我們。一位韓國的大企業家曾說,他不認為台灣對韓國具有太大的威脅,因為韓國在七○年代所奠定的經濟發展基礎,台灣還沒有紮根。
目標指向日本
韓國人的目標現在直指向日本,正在進行祕而不宣的「剋日運動」。韓國五十家大企業佔全國總營業額九○%以上,十大貿易商佔全國出口總值一半以上。以此企業規模來看我國十一萬家企業規模不容易大型化的生產體質,及五大貿易商業績僅合全國出口總值一%的規模而言,他的話是有道理的。
韓國五年前的改革措施是出售國營事業及開放銀行民營,只保留鐵路、公路及電力事業為國營。而對國營事業每年都要做徹底的績效評鑑,獎懲極為嚴厲。在經濟革新方面,韓國政府是道道地地的行動派。
韓國的經濟發展計畫開始於一九六二年的第一期五年經濟發展計畫。比我國一九五三年開始推動的第一期四年計畫足足晚了九年。它一開始所追求的政策目標,便是「出口與成長」。從一九七○年代起,便舉起「富國強兵」的旗子,全力發展重化工業,大舉外債,擴充投資,並積極培植大企業。經過五期的經建計畫之後,奠定了重化工業的基礎。
去年韓國重化工業產品的出口已經佔全部出口的五○%。造船業直逼日本而名列世界第二;海外營建工程的承攬也僅次於美國而居第二位;彩色電視機的產量則名列全球第三;汽車、鋼鐵業的發展成為美、日兩國的勁敵。大型積體電路的迅速發展更令美、日刮目相看。從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八五年間,締造了年平均經濟成長率八.三%的佳績。
付出極大代價
不過,韓國卻也為此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由於只顧扶植大企業成長而忽視了農業及中小企業的發展,國民所得不均,貧富懸殊極大。而且過度的固定投資也導致年平均一二.九%的物價上漲。所舉的外債高達四百七十億美元,使韓國成為世界第四大負債國,而必須保持每年至少七%的經濟成長率,才能支應龐大的利息及維持經濟
的活力。
韓國也瞭解到這些缺點,因此自一九八一年起已逐漸修正政策路線。開始重視農業及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對中小企業貸款,並成立中小企業振興公團,提供中小企業所需要的技術與輔導。
本年五月,韓國政府取消了外國投資者匯回本金及股息的所有限制,及允許外國人投資的公司將其盈餘再投資於其原先核准以外的項目。主要目的在促成外人企業與韓國中小企業的結合。
韓國對於對外投資者所提供的獎勵措施極為優厚,例如(1)按整體投資計畫金額融資七○%(利率按倫敦LIBOR加計一.五%,分十年償還);(2)可按投資總額一○~二○%設置海外投資損失準備帳戶;(3)為免除對外投資者的政治風險而開辦海外投資保險,其損失賠償額最高可達投資總金額的九○%。
此外,韓國政府在穩定韓圍幣值與控制物價方面也做得相當不錯。在過去五年之間,由每一美元兌換六八一韓圜貶為八九○韓圜,到了最近微升為八八五韓圜。在過去三年中,物價平均只上升了二.七%,並不比美日遜色。為了發揮市場機能及因應保護主義,韓國也標榜走貿易自由化的路線,放寬進口限制及降低進口稅率,並積極提高開放進口的比率,從一九七九年的六八%提高到一九八四年的八四.八%,今年將再提升至九八%的水準。
暫時的混亂
我們可以發現,韓國是以暫時的混亂來換取時間,多重用留學西方的年輕文人,勇於任事,知過即改,以作三級跳式的前進發展。以汽車工業為例,我國國產汽車的出廠比韓國早十五年。而在我們為大汽車廠及汽車工業政策爭論不休的這幾年中,韓國生產的汽車卻能漂洋過海,取代了日本本田,成為在美加最暢銷的亞洲汽車。
現代集團總裁鄭周永告訴我,今年度外銷量可望達到十七萬輛,而明年的目標,訂為三十四萬輛。六月份的中韓經濟合作會議,我國允諾讓韓方明年對我國輸出一千五百輛汽車,比今年多出三百輛。國內汽車業者對這個決定的反應,應該是主張我們也要在同一條件下,對韓國輸出同一數量的汽車才是。很明顯的,韓國的汽車工業已經符合經濟規模,成為世界汽車市場的主要競爭者之一,這是值得我們警惕之餘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再以錄影機工業來說,中韓兩國大約於同一時期進入此一行業,但去年韓國就出口一四○萬台,我國則還停留在國內市場受到保護的階段。由此可以看出韓國業界衝刺的程度勇猛於我國的同業。
在和韓國比較下,雖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利弊互見,但是我認為有幾點是值得我們借鏡的。
訂定總體宙鬥目標
第一,訂定具體而明確的總體奮鬥目標。韓國上自經濟企畫院,下至民間工商各業,在一條鞭策略的指導與推動之下,每年或隔幾年選定一個衝刺的目標。明確指出朝野上下應該優先共同努力的方向,並且以舉國一致的堅持與使命感做為全國衝刺及奮鬥的原動力。
例如他們選定今年為增強對外競爭能力年;他們預定在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時達成為韓國現代化脫胎換骨的目標。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積極引進開發國家進步的典章制度,革除社會殘留的惡習積弊,重整商業道德及社會秩序,復興固有優良的傳統文化,甚至進而注意禮節衣著等。韓國政府激發人民:「主辦世界運動會的是一等國家,一等國家的人民是一等人民。」他們要步日本的後塵,在舉辦奧運後十年內,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經濟強權。
第二,全力提升國內投資意願。我國今年第一季投資毛額再下降至一二.三%,是二十年來的最低點,不及韓國去年投資毛額三一.二%的一半。韓國今年已趁國際油價及利率下跌、日圓歐幣升值的機會,加緊投資,重化工業的投資比去年成長三九.四%,輕工業更成長六二.四%。
這兩個月來,找國民間投資雖然略有增長,但投資意願仍然低迷不振。投資不足帶來進口萎縮,進口萎縮導致巨額順差。因此,如果不能採取有效斷然的措施,消除經濟及非經濟因素的投資障礙,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容易凌駕於韓國之上。
第三,有效增加公共投資。以一九八四年為例,日本政府的公共投資支出佔GNP的五.○七%,韓國是四.六%,我國只有三.六%。在基本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及提高國民生活素質上,日韓兩國還是走在我們前面。韓國外債沉重,日本中央政府預算三○%以上來自發行公債,而我們卻受困於超額的國內儲蓄和外匯準備。
為今之計,除放寬對外匯管理以外,應該鼓勵進口,加強公共投資,從事大規模的基本建設。這樣,一來可以厚植社會資本,使我國成為真正現代化的國家,二來可以帶動民間投資,加速我國的經濟現代化的步驟。
學人長處補己不足
第四,訂定培育人才計畫。幾年以前,韓國就以高於大學教授三倍的薪水延聘數百名留美學人回國,予以重用,使政府各行政部門及企業各界都充滿了衝勁與活力。最近又投入大量資金成立「大德工團」,積極培育大量的科技人才。目前我國國家建設面臨新的提升與轉型階段,也亟須培育和引進具有眼光及學識能力的人才參與,擴大政府人事制度的彈性,突破學術界、企業界與行政界人才交流的瓶頸,集各方才智之士共同為國家建設努力。
我舉韓國的這些優點,並不是要長他人志氣,而是知己知彼,學競爭者的長處,補自己的不足。基本上,我國小心穩健的做法與均衡發展的策略,在昇平時期,收效甚豐。但在經濟動盪或蕭條時期,韓國果敢而衝勁十足的作風卻容易突破瓶頸。
韓國的發展模式並不適合於我國,但他們企業經營的理念與戰鬥精神,則值得參考。
(辜振甫現任台泥公司黃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