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板上畫了兩座山,一座山頂寫著Google,另一座山頂仍留有空白,山腳下寫著IoT、AI與BlockChain。
「Google對面的山頭是什麼?我很好奇,」,BiiLab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朱宜振拿著筆敲了幾次白板,語氣裡有些興奮。
他解釋,根據科技歷史的推演,過度巨大與集中的科技以及科技公司,必然會走向受到挑戰和威脅的時刻。未來,機會可能在哪裡?
區塊鏈,也許是跟上浪頭的大好機會。
不只他這樣想,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8月底發布的《2018全球區塊鏈調查報告》,全球企業超過八成正在研究、開發或應用區塊鏈技術。
這項技術被譽為是繼網路之後的第二代數位革命,在你仍對它似懂非懂之際,國內已有不少業者搭上浪潮,致力開發應用場景,伺機踏浪而上。
當醫療、能源、旅宿、金融等產業都開始使用區塊鏈時,它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DTCO:把健康紀錄還給你 轉診、保險更方便
圖/區塊鏈技術公司DTCO和臺北醫學大學共同開發「智鏈護照」,挑戰實現真正的病人自主。
第一站,我們來到區塊鏈技術公司DTCO。
該公司近期和臺北醫學大學共同開發「智鏈護照」,挑戰實現真正的病人自主。
「我們的健康資訊,事實上是破碎的,散落在各地,」李亞鑫說明,健保署和衛福部的雲端資料庫可能保有我們的健康資訊,病患去過的不同醫院可能也有部分資料,但這些資訊從未以民眾為中心彙整給我們。
運用區塊鏈技術,能串起不同機構,健康與醫囑等資訊能讓病患帶著走;且區塊鏈分散式的架構,有效保護隱私與維護資訊安全。
舉例來說,因為病患保有病歷等健康資訊,未來在不同機構轉診時,不用再返回原有醫院申請病歷。
「像LINE一樣,和醫生加個好友就可以傳資料,」李亞鑫說,若推動順利,民眾在國外臨時需要看醫生,只要授權自己的健康紀錄即可,讓轉診更方便。
這套技術還能衍生許多商業模式,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舉例,過往保險理賠,病患要先向醫院申請醫療證明,再到保險公司完成理賠作業。一來一往間,平均要耗時兩個多月。
使用智鏈護照,病患可直接將就醫紀錄授權分享給保險公司,簡化理賠流程。
圖/區塊鏈技術公司DTCO執行長李亞鑫(左)和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長陳瑞杰(右)。
BiiLabs:全新數位身分 隱私保障更加分
簡化流程、維護個人隱私等權力,是區塊鏈技術的最大優勢之一。
「能不能在不揭露幾歲的前提下,證明你有資格買煙酒?」朱宜振說明,區塊鏈建立的數位身分,讓這件事變得可能。
台北市推出的「行動台北卡」,已部分運用 BiiLabs 的分散式帳本技術,讓使用者可以在不揭露隱私的狀況下,取得各種便民服務。
他舉例,未來若到國外姐妹城市參觀博物館,民眾不用證明自己是臺北市民;館方可以輕易用掃手機的方式,辨認你的身分給予優惠。
他們目前也與另一家新創公司NextDrive聯齊科技合作,開發放在智慧電錶內的軟體,期待成為自由電業的基礎。「你家太陽能的電就可以直接賣給我,」朱宜振邊把玩手中的白色方塊邊說。
這顆名為Cube的物聯網閘道器,看似和常見的「豆腐充」無異,來頭卻不小。未來,這顆小白方塊能協助使用者分析家裡的用電狀況,甚至是太陽能的發電效率,目前已吸引日本電廠的關注,接下不少訂單。
奧丁丁:房務系統成本降10倍 解決旅館業痛點
圖/奧丁丁(OwlTing)創辦人兼執行長王俊凱。
吸引國外業者注意的,還有台灣新創公司奧丁丁(OwlTing)。5月初,奧丁丁獲得日本大型金融集團SBI超過千萬美元的策略性投資。
「我們可能有全世界最好的房務系統,」奧丁丁創辦人兼執行長王俊凱的話乍聽之下,似乎有點自大,不過,看到其運作模式和後台資料,這件事或許有可能會成真。
從訂價來看,奧丁丁在官網針對有500家房間的飯店業者,提供的月費報價不到5萬元;相比過往的房務系統,成本相差超過數十倍。
除降低成本,他們還解決了過往旅宿業的痛點:超賣問題。
過去大型飯店業者在管理房間時,因為訂房平台多是30分鐘更新一次,很容易一個房間賣了兩次。為應付這樣的狀況,業者通常會多準備一些空房。但房間空著是浪費,不夠也是問題。
而奧丁丁使用的區塊鏈技術,用智能合約解決超賣問題:整合Agoda、Booking.com等平台,即時更新訂單,業者也可以在手機確認訂房狀況。國內目前包含成旅晶贊飯店的台中館和花蓮館、天空的院子等知名民宿,近600家業者選用這套系統。
從小就有創業夢,毅然決然從Google離開的王俊凱,到那斯達克掛牌的夢想,可能會在明年提早完成。
圖/奧丁丁使用的區塊鏈技術,用智能合約解決飯店的房間超賣問題。
場景愈大愈好 業者擬共識很重要
「場景愈大,效果會愈好,」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金融產業服務副營運長李潤之分析,區塊鏈技術整合愈多用戶和業者,愈能發揮價值。
觀察台灣的金融機構,他雖樂見許多業者都在嘗試,但現在多是protyping(原型設計)的階段。可能要再等五年左右,才有機會出現大規模的顛覆應用。
資策會數位服務創新研究所區塊鏈研究員吳李祺也提到,區塊鏈技術尚在萌芽期,打著區塊鏈旗號的業者有沒有真正使用?用了區塊鏈技術後有沒有解決問題?有沒有使用者出現等都是疑問。
儘管如此,他仍鼓勵民眾多了解區塊鏈技術,甚至擁有自己的加密貨幣錢包。當民眾對此有好奇甚至試著使用時,才會讓業者有更多動力發展。
從山腳出發,眾家業者爬區塊鏈這座大山,兄弟登山不適合各自努力。主管機關能否給出明確態度,甚至積極協助整合各業者組國家隊,讓區塊鏈技術有更大規模的應用,充分發揮其潛力,將成為未來發展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