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為什麼有人喜歡「受驚嚇」?其實對身心有這種好處

科技新報
user

科技新報

2018-11-10

瀏覽數 33,250+

圖片取自Shutterstock
圖片取自Shutterstock

每個人身邊都有喜歡看恐怖電影、恐怖小說甚至前往鬼屋探險的朋友,當你詢問這些愛好者理由時,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很有趣」或「就是喜歡」,但除了腎上腺素帶來的刺激感,究竟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會讓人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去嚇自己?

研究恐懼的匹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Pittsburgh)社會學家 Margee Kerr 為了尋找確切的答案,和研究團隊在匹茲堡郊外一個鬧鬼景點的地下室建立了移動實驗室。經過兩年收集參觀者的數據後,終於對受驚嚇變得吸引人的原因有些初步理解。

與傳統只是嚇小孩的鬼屋不同,在賓州僅限成人參與的鬧鬼景點,參與者在約 35 分鐘的過程得經歷一系列刺激的場景,除了令人不安的角色和特效,參與者還可能被演員觸碰、限制行為甚至受到些微電擊。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招募了 262 位已購買門票的客人,並在進入景點前進行了一系列期望與感受的調查,同時也在經歷完鬧鬼過程以後再進行感受調查。

除此之外,團隊也使用了腦電波(EEG)感測器來比較其中 100 位參與者的腦波活動,他們也同樣在體驗前後都進行了 15 分鐘的認知和情感測試。

結果顯示,在穿越鬧鬼的景點經歷後,參與者都回報更高昂的情緒,也感覺不再那麼焦慮和疲倦,同時將體驗評為高度緊張與可怕的人,隨後感覺到快樂程度也就更高,參與者甚至表示,他們挑戰了個人恐懼並更了解自己。

在腦電波數據的分析中,那些體驗後心情轉好的參與者大腦反應度普遍下降,也就是說高度緊張和可怕的活動──至少是像鬼屋這種受控環境中,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關閉」大腦,並使自我感覺提升,過去在正念冥想的研究也有觀察到類似情況。

Kerr 指出,具娛樂性的恐懼體驗與參與馬拉松、挑戰艱難攀岩的感受類似,一種不確定感、體力消耗、對自我的挑戰,以及完成時獲得的成就感。

儘管參與者也都理性明白鬼屋中的演員並不真實,但當你停止懷疑並讓自己沉浸在體驗中時,恐懼就會真實來到,而當你完成經歷時,滿足感和成就感也是如此。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Kerr 認為,因為現實中沒有真正的危險、沒有生存的危機,在這些娛樂中,我們可以觀察自己的反應及身體如何變化,進而更理解自我、安全地突破界限。「這是一個參與恐懼的機會」。

「所有人都有巨大的恐懼,像是為什麼壞事會無緣無故發生,觀看恐怖電影和經歷恐怖體驗正好可以透過娛樂框架的保護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活動可以當作練習,建立更大的自我認知和彈性。」

冒險和好奇的心態會讓人受益,然而緊張和恐怖的體驗並不適合所有人,儘管人類面對恐懼普遍有戰鬥或逃跑的反應,但個體間的差異也讓人們對這些體驗的感受有差別。

所以不要再拉無法接受的朋友去接受刺激,但同樣的,也不要再質疑那些喜愛看恐怖電影或鬼屋探險的人,畢竟在安全的條件下,參與和不參與的理由就只與個人喜好有關。

Why is it fun to be frightened?
本文轉載自2018.10.27「科技新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