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你怎麼對父母,就可能這樣對待另一半!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18-11-01

瀏覽數 18,950+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對父母的感受,是認識自己的門扉。這一章,你會被要求去描述你的親生父母親。這麼做,會讓你從自己的反應中釋放。當你進行以下練習,很可能會更了解自己一點,而不是更了解父母。

描述母親

花點時間描述在你成長過程中的母親。 

她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你立即想到的是什麼形容詞或字句?她溫暖嗎?慈愛嗎?冷淡?疏離?快樂?悲傷?她常擁抱你還是很少這麼做呢?拿出筆記本,寫下你最原始的念頭、最先想到的字詞。

寫作練習:描述你的母親

我的母親是……

也寫下你對她的責難。

我責怪母親,因為……

+++

寫下所有的事。不要寫在腦袋裡。寫下這些向你浮現的字詞是必要的。

描述父親

現在把對象換成父親。你會怎麼形容他呢?他和善嗎?隨和?嚴厲?挑剔?他是親密還是不親密呢?寫下所有的事。控制住你想修正的衝動。

寫作練習:描述你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

也寫下你對他的責難。

我責怪父親,因為……

+++

你在寫作的流動當中,你可能甚至會想描述自己的親密伴侶,或是親近的朋友,或甚至你的老闆。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

寫作練習:描述你的伴侶、親近的朋友或老闆

我的伴侶、親近的朋友或老闆是……

我責怪他或她,因為……

+++

現在,我們來看看你剛才寫下的字裡行間透露了什麼訊息。我稱這些自發性的、「臨時起意的」形容詞和字句為核心描述。這些描述是進入潛意識感受的門扉,揭露自己對父母那些可能連我們都無法察覺的感受。

寫下這些臨時起意的形容詞和字句,給我們機會繞過已被成人思維理性調校過的童年故事。這樣的書寫中,我們真實的態度會聚焦,且避開慣常使用的篩選和過濾機制。這張描述清單可聯繫起自己與潛意識裡和父母共享的忠誠和同盟關係。更可進一步揭露我們是如何拒絕自己的父親或母親,甚至同時拒絕了他們二者。或者我們又是如何承接了父母的特定行為,即使我們早已認定那是父母的負面特質。這份描述不會撒謊,因為它來自我們所攜載的內在圖像(inner images),這份圖像久遠前便已成形,也許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再感覺傷害。

當我們還小,我們的身體便如登錄器那樣運作,接收訊息並編入年史儲存成當下的感受狀態。這份形容詞列表帶我們回到那樣的狀態,及其伴隨的圖像。這些形容詞是重要的,因為它標記出妨礙我們前行的陳舊圖像。

很多人留存的圖像是痛苦的,或那圖像是父母給予得不夠,又或是我們沒有獲得自己需要的。若放任這些圖像,它們便可能導引我們的人生進程,形成人生將如何繼續的藍圖。這些圖像同時是不完整的,至關重要的真相缺失了。是什麼創傷事件隱匿在這些圖像背後,其影響力強大到阻撓了家庭裡愛的流動?

再來看看你寫下的字詞。這裡面還留有你對父母親的厭惡嗎?有指責嗎?如果是這樣,那麼你可能已經經歷過這些你對父母親的抱怨,也曾絲毫不差地出現在你對另一半或至交身上。通常,我們對父母親不滿意的地方會投射在伴侶或摯友身上。我們對父母那些未解的事並不會自動消失,反倒會變成模板,以塑造我們之後的關係。

如果我們和父母的關係難解,我們寫下的這份核心描述,便會暴露出那些被隱藏的厭惡感。當我們不滿,它就會侵蝕內在的安寧。感覺父母親(特別是母親)給予不夠的人,時常覺得我們在人生中得到的不夠。

當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親密的,寫下的核心描述會顯露出自己對父母之溫暖和同理的感受。當我們對父母的感受是正面的,我們也會對生命充滿希望,並相信好事會接踵而來。

有時候,這些核心描述會是混合的感受。大部分的狀況下,人們對父母親的感受會迥然相異,但是這些核心語言中,會有一主題或基本的線索因為懸而未解,以致被彰顯出來。這正是我們要找的。對某些人來說,我們仍感覺父母親的行為是對我們自身的攻擊或拒絕。

長女:「寂寞,悲傷,挫折,嚴厲,暴力,她的脾氣很差。」

次女:「殘忍,報復心強,情緒虐待。」

長女的話語中,對母親的描述僅僅是實情。但在次女的描述裡,可看出她的痛苦仍未消解,並以指責和評斷母親的形式擔負著。對次女來說,她母親的行為被解讀成是針對她而來的。次女覺得自己被挑毛病,長女卻只是在陳述事實,關於母親可能是暴烈且壞脾氣的,不過仍然可能和她和解。第二個女兒認為母親是刻意對她殘忍,很顯然沒有和母親和解。

人們只能想像這兩個女兒的生活經驗有多不相同。雖然擁有同一位母親,她們心裡卻各自擔負著不同版本的母親。二女兒經驗到的人生是殘忍且惡意的,她感覺情緒疲憊、不被支持,大部分時候都是孤身一人。

有時候我們能夠感受對父母其中一方的愛,卻感受不到對另一方的。金喜歡父親多過母親,控訴她的母親「幼稚,像個小女孩。我不能指望她任何事」。相反地,她對父親的核心描述卻熱情洋溢,「爸爸不得了。我們做什麼事都一起。我永遠能向他尋求安慰和照顧。他早就應該離開我媽了。他從來不能從她那裡獲得需要的愛。」

在金對母親的怨恨之下,湧動著深重的傷害。再加上她希望父親離開母親的背叛感覺,金的空虛和孤獨感滲入核心語言。你怎麼對父母,就可能這樣對待另一半!_img_1本文節錄自:《問題不是從你開始的:以核心語言方法探索並療癒家族創傷對於身心健康的影響》一書,馬克‧渥林著,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