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鴻海怎麼了?最強分析師從四點看股價走低

經濟日報
user

經濟日報

2018-10-26

瀏覽數 19,150+

鴻海怎麼了?最強分析師從四點看股價走低
 

鴻海(2317)今(26)日恢復交易,股價一開盤即補跌,盤中跌幅逾8%,賣壓沈重。鴻海最強分析師、異康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認為,經濟成長下修、科技產品需求不佳,鴻海將直接受害,他不看好鴻海未來二至三年的表現。

以下為記者專訪楊應超的訪問摘要。

問:科技股今年旺季不旺,美國科技股財報反應展望也不優,以鴻海來看,他的壓力在哪?

答:我認為,科技股旺季不旺,理由有四:一是科技股股價高低與需求連動,需求又攸關經濟表現,科技產品不是民生必需品,沒錢先吃飯,不會先買手機。我看了20年的科技股,科技股表現與GDP有明顯關係。

IMF預估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各為3.7%,低於4月預估的3.9%,經濟不好,科技產品需求直接受損。

其次,科技產品需求通常有二:一是新產品需求,另一是換機需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過世後,已無新產品,手機及PC只有速度「快」一點及螢幕「大」一點的差別,沒有新產品出現,就要靠換機潮,但換機潮與經濟好壞連動更深,景氣不好,手機能用,就繼續用。

第三是美國聯準會升息,對科技股「雪上加霜」,因房貸上升,等於減薪,影響消費意願,對科技股也是傷害。

第四是科技產品對價格敏感度高,蘋果市占率20%,也就是20%,尚有80%的人買不起蘋果,美國加課中國進口商品關稅,造成成本上升,價格對科技產品是另一傷害。

鴻海規模這麼大,就等同「科技業」,蘋果或安卓平台對鴻海加單或減單,影響都不明顯,但是科技股旺季不旺,鴻海是直接受害。

問:鴻海財報三率三降,第3季預測如何?

答:應該不佳,觀察企業財報不是只看EPS,而是要看「開源」、「節流」,從鴻海開始精簡人力起,就可以看出公司的成長動能有問題,才要從裁減人力下手,採用機器人也是取代人力的作法,皆可以看出鴻海營收成長的隱憂。

適逢故宮百年,快帶小朋友來基隆塔參加《穿越故宮大冒險 大小書粉高空派對》吧!

鴻海當年從零組件、連接器起家,做到整機組裝、垂直整合,搶客戶搶業務,現在形成包山包海的鴻海帝國,但我卻已看不到成長,因此,我不看好鴻海未來二至三年的表現。

問:鴻海的雲移物大智網+機器人的策略,為何沒有看到效應? 

答:郭董這項策略走的是軟件路線,其實是對的策略。但由「硬」轉「軟」沒有這麼快見效,大船難轉向。

問:美中貿易戰對鴻海而言,是受惠、還是受害? 

答:如前所述,鴻海等同於「科技業」,經濟不好,鴻海直接受害,鴻海去美國設廠,就近供應美國市場,應對鴻海有利,但在美投資的效益,對整個鴻海而言,起不了什麼太大的作用。

問:鴻海現金減資及分拆上市的作法,為何失效? 

答:因為換湯不換藥,資本市場遊戲及母以子貴效益,都敵不過基本面的考驗。

本文轉載自2018.10.26「經濟日報」,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