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臺北市統計資料顯示,臺北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率已達16.8%,人口老化速度為六都第一,為了讓臺北市的長者活躍老化、在地老化,臺北市政府自100年起積極推動「高齡友善城市」,首創整合健康、安全及高齡友善等議題之跨局處資源,成立「健康城市跨局處推動平台」,依世界衛生組織的「高齡友善城市指南」八大面向,提出臺北市高齡友善城市特色亮點。
推動社區健康照護服務 建立互信正面的醫病關係
因應高齡人口快速成長所面臨的挑戰,臺北市針對長者營養問題於萬華區健康服務中心設立「臺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由營養師走入社區提供個別營養諮詢、團體營養教育、輔導社區餐飲業者等相關服務,並輔導長者共餐據點,推廣健康均衡三好一巧(吃的下、吃的夠、吃的對、吃得巧)的樂齡餐食。
(圖說:臺北市衛生局黃世傑局長)
此外,為了建立醫病關係的互信與合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推動「居家醫療照護服務-藍鵲計畫」,以病人與家屬為中心,將適當的醫療服務送到家中;並提供「社區整合照顧服務計畫」,透過個案管理員針對失能弱勢民眾的個別需求,提供在宅醫療、居家護理、走動式居家服務、居家復健、居家藥師、營養餐飲、輔具、無障礙環境評估、志願服務等個人化醫療照護,達到在宅老化目標。
臺北市政府持續提升服務範圍,整合社區資源,建構完善且可長可久的照護體系,全方位照顧高齡者生活需求,期待臺北市成為高齡者自在、尊嚴、活躍老化的樂活首都。
大特色亮點計畫
無礙:深入巷弄優先改善行人通行環境,規劃無障礙與安全的公共空間。
暢行:補貼公車業者汰換低地板公車,提供長者更安全、舒適的大眾運輸環境。
安居:辦理「居家安全簡易修繕費用補助」,協助長者進行居家安全評估、修繕,落實居家環境安全。
親老:舉辦「長青樂活遊臺北」,鼓勵長者社會參與,豐富生活樂趣與促進臺北市觀光旅遊發展。
敬老:開辦「長青學苑」、「樂齡學堂」充實長者生活、身體機能、拓展人際關係、推動健康促進,利用「樂齡運動圈」網路平台,宣傳樂齡據點及相關課程推廣。
不老:邀請原住民長者志工到機關或學校提供文化傳講服務,進行文化傳承、原住民樂舞及技藝教學等課程。
連通:運用行動式教學車走入社區,於老人共餐據點開設通訊與資訊客製化課程,增進高齡者運用電腦科技的能力。
康健:提供流感疫苗與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服務、篩檢服務、老人健檢等,並推動促進身體活動、認知/情緒支持、均衡飲食、口腔衛生、失智預防及慢性病預防等多元化活動課程,增強長者健康知能。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