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男人玻璃心

如何聽懂男人內心os

林玲瑩
user

林玲瑩

2016-10-27

瀏覽數 22,650+

男人玻璃心
 

害怕束縛「便利店男」:結婚就等於失去自我?

焦慮超負荷「疾風男」:連一點壓力都扛不住,還算男人嗎?

不掉眼淚「冰男」:悲傷,是弱者的表現!

燃燒自己「木炭男」:奉獻付出,我才值得被愛!

你是上述4種人之一嗎?「便利店男」不是害怕婚姻,而是害怕同時身為員工/丈夫/爸爸多重角色,不知怎麼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疾風男」相信男人養家天經地義,工作和家庭都在滿足他人期望中疲於奔命;「冰男」信奉的人生準則是「男兒有淚不輕彈」;而「木炭男」是另一個極端,過於善解人意,有苦只能肚裡吞。

華人世界,權威的父權社會,往往形塑了「男人」的刻板印象,讓情緒過度隱藏。你一定常常聽到這些話:「你是男生不能哭」、「要勇敢,長大才能保護家人」,或者「扭扭捏捏像什麼男子漢?」彷彿男人必須夠強悍、無堅不摧。不論悲喜都要隱藏情緒,久而久之,這些「藏鏡者」也愈來愈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

男兒有淚不輕彈,在面對挫折或壓力的第一反應是,絕不示弱。不管是壓抑、逃避或佯裝沒事,精神科醫師郭彥麟提醒,不被處理的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從其他層面逆襲,例如莫名的病痛。

郭彥麟在精神科執業10年來,在蒼白的診間,許多男人帶著傷痛而來,表面上是失眠、偏頭痛、肌肉緊繃、害怕噪音等症狀⋯⋯,實際上,生理失調是內心發出的求救訊號,一閃一閃的紅燈提醒自己,心,受傷了。

「有一位飽受焦慮所苦的個案,我問他『你是不是感到緊張?』他矢口否認,後來我改口:『你是不是在操煩些什麼?』他才點頭說對。」郭彥麟澄清,一遇到負面情緒就壓抑,使得很多男人無法辨識情緒,不知道自己為何不開心、為何暴躁易怒,又為何沒人理解自己?

面對焦慮,習慣用憤怒表達,就像刺蝟豎起毛髮,只為了防禦,卻會誤傷別人。

「他會一方面自責,氣自己沒用,這麼不會調整情緒;一方面又氣別人不能多體諒,為什麼看不見我的辛苦?」郭彥麟比喻,兩種矛盾的情緒揪成一團,就像解不開的毛線球。

除非懂得同理,否則很難解開心裡的死結。他解釋,所謂同理,是接受每個人都有主觀的心理狀態,即使他的想法可能太主觀、太扭曲事實,你都還是願意站在對方立場告訴他:「我理解,原來你的感覺是這樣。」

就像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呀!》,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些創傷或心病,有時僅僅是跟身邊的他說一句「沒關係」,就是莫大的尊重、包容和諒解。

郭彥麟把10年精神治療經歷,寫成一篇篇創作,以下4個男人心理盲點,從傾聽開始理解:


便利店男人

心理盲點:能不能逃離麻煩、責任跟束縛?

應對之道:誠實面對情緒,而非遇到溝通瓶頸就逃避。

家,原本是一個人的安全堡壘,但現代人工作壓力大,職場壓力無處釋放的丈夫,回到家面對叨絮不休的太太,比上班還令人神經緊繃,忍不住想拔腿就跑。

這也是你身邊的狀況劇嗎?郭彥麟描述,男人很少會主動把工作壓力告訴太太,又希望對方知道,他有多麼辛苦、偉大,獨自把這些都承擔下來。

從小被要求壓抑或否定情緒的後遺症,看在女人眼中卻變成「長不大的男孩」,遇到問題只會逃避。

其實,他們只是不擅長處理感情,以沉默代替溝通,期待身邊的人能主動察覺他的不安。而當伴侶表現不如預期,就開始生悶氣,「你明明知道,還這樣對我!」

郭彥麟說,惱怒使人失去理智,忘記了很多事不說,真的沒有人知道。「長不大的男孩」要先學會辨識情緒,知道自己現在是緊張、生氣或委屈,坦誠面對感受,才有可能誠實地表達。而表達不只是說出來,而是把心交給對方。

「通常我們會覺得受傷,是希望對方在意,因為我們也很在意對方。」他提醒,表達的時候可以讓對方知道,我很在意你對我的看法和感覺。把這個想法傳達出去,就能扭開劍拔弩張的關係。


疾風男人

心理盲點:連這點壓力都扛不住,還算男人嗎?

應對之道:壓力超過負荷時,適時表露自我。

失眠、神經緊繃、肌肉痠痛……,許多人飽受工作壓力所苦,疾病纏身才找上醫師。

有趣的是,郭彥麟指出,男女處理壓力大不同,女性會向親密的人傾訴、尋求支持,男性卻會悶著頭解決,頂多找三五好友出來喝酒談心。煩惱不習慣對家人傾訴,或聊沒兩句就吵架。

其實,溝通不順是因為看似直率的表達,其實是在指責對方。他舉例,一方先感到需求不被對方重視,就想爭辯自己的委屈有多重要,以激怒對方,但對方被刺激到也會本能地反擊,一來一往,很快演變成互相攻擊。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如何擺脫互相指責的惡性循環?郭彥麟比喻,關係就像踩腳踏車,踩第一下、第二下都比較費力,但踩順了,後面就會很輕鬆。「理想上是我可以看見你的努力,你也可以看見我的努力,努力是為了彼此更好的關係。」他提醒。

具體做法是以陳述自我代替爭論事實,用中性的字句取代情緒性字眼,當然過程會需要時間,也需要很多的沉澱。

另一方面,適當的壓力能激勵人心,但如果負荷過重,如何自我察覺?

郭彥麟比喻,焦慮就像電腦中毒,反覆地想同一件事,卻想不出任何有建設性的結果,更沒有其他的資源跟空間去面對當下,連平常可以很輕鬆處理的小事,都會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他指出,如果連10秒的留白都無法,代表情緒中樞已耗竭,需要喘息。也要學會「打折」思考術,不是追求結果100分,而是過程中盡力做到100分。


冰的男人

心理盲點:悲傷,是懦弱的表現!

應對之道:不評價自己的任何情緒,也不要受別人

你身邊有沒有這種人?平時冷靜,就算失婚、破產、親友死亡等重大事件,也看不出情緒起伏。

喜怒不形於色,是男孩子從小被諄諄教誨的男子氣概之一。許多時候,情緒平穩是高EQ、性格成熟或內心強大的表現;但如果一個人長期排斥或否認情緒,其實是欠缺面對自己的勇氣。

郭彥麟在書中描述這樣的情境:走不出喪子之痛的妻子,經常待在孩子的房間哭泣,而丈夫,迅速整理好孩子的遺物,打包封箱,轉身就回去工作。

男人不難過嗎?不,他只是不知道如何面對難過。而周遭的人霧裡看花,也會很焦急地下指導棋,好比為什麼你都不哭?社會結構的龐大壓力,讓人開始自責:為什麼我不能表現得像別人的期待一樣?

「每個人的哀傷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可以決定你該如何哀傷。」郭彥麟說,會產生這種困惑,是因為我們完全不了解每個人內心的哀傷在哪裡,這時候當事人必須先肯定自己的情緒。

「悲傷與堅強並不衝突。一個人必須夠堅強才能面對悲傷,到最後牽引出你從不知道的力量。」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庫伯勒曾寫下這段話,提醒我們:脆弱與堅強並非互斥。

周遭的人只要靜靜陪伴就是最大支持。這是心理學中「後設思考」練習,假裝自己是旁觀者,不帶是非價值判斷,嘗試理解每個人不同出發點的行為。


木炭男人

心理盲點:自卑感作祟,所以不斷向人討愛。

應對之道:做自體發光的太陽,看見自我價值。

「大仁哥」暖男當道,不只有陽剛粗獷的大男人才夠MAN。但如果你老是收到好人卡,有許多女生哥兒們,卻始終談不了一場真正的戀愛。

也許該問,究竟自己是和煦的暖陽,還是自燃的木炭?

「一味燃燒自己照亮別人,與其說是暖男,不如說是一塊木炭。」郭彥麟話說得犀利,暖男跟「木炭男」的差別,是後者自卑感作祟,才會一直向人討愛。

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裡,松子不斷犧牲自我,只為獲取情人全心全意的愛。近乎病態的愛情觀,源自於小時候父親把注意力都放在身體孱弱的妹妹,長期被忽視的松子,只好透過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這樣的人,想像自己只能是「木炭」,以付出取悅別人,卻認為自己不配擁有。

「自卑的人放棄需求,自戀的人只在乎自己的需求,兩者都不是成熟的獨立。」郭彥麟直言。

愛情中,沒有人會只付出而不求任何回報。而凡事滿足對方需求的男生,他要的回報,其實是想從對方眼中確認,自己是多麼好、值得稱讚、被人需要。「但成熟的感情關係是有得到也有付出。」郭彥麟指出,無法認同自己,就無法愛別人。

他進一步說明,心理學有個術語叫「被動攻擊」,意思是採取被動姿態,不直接表達情緒,暗地裡卻像在怪罪或暗示他人,給對方施壓。面對眼前的人不斷付出,看似委屈的姿態,接受方其實也會一頭霧水,不清楚這個人要的到底是什麼?

遇到這種心病纏身,郭彥麟經常會這樣問對方:「你要當月亮還是太陽?」

他解釋,月亮的陰晴圓缺不能自己決定,必須被太陽照射到才有光芒;而太陽,本身就會發光,不是為了照耀誰,而是為了自己。他提醒,人們會欣賞心愛的人眼中散發的光芒,所以,當一個人發自內心肯定自我價值,自然會吸引到喜愛他的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