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太空漫遊:虛擬實境體驗革命

VR遊戲Earthlight

劉子寧
user

劉子寧

2016-09-29

瀏覽數 5,300+

太空漫遊:虛擬實境體驗革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當宇宙射線照射在你身上,是什麼感覺?跟在烈日時抬頭一樣刺眼?還是更像看牙醫時頭上那頂亮到不行的手術燈直射你雙眼?

得到阿茲海默症的病人看見的世界是什麼模樣?百科書上寫的那些幻聽、幻覺實際感受起來像什麼?是一朵雲霧浮在空氣中嗎?還是像無數鬼魅纏繞在日常生活?

到21世紀初,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取代百科全書,用新方式記錄世界:我們把所有知識具象化,打破所有淪為知識的世界,虛擬實境帶著人類體驗知識,這一刻理性將結合感性,對任何一條公式、任何一幅書上的插畫,都可以擁有情感了。

虛擬實境技術的先行者Norman Wang,同時是Opaque media group創辦人,他相信,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正是因為我們能創造工具,再用工具發明新的工具,如此迭代創新,終究能引領我們走向新的境界。

好比,無垠的外太空,神祕的蟲洞、黑洞,在一部部科幻題材的電影裡一再上演,卻一直以來都是平凡人遙不可及的夢想。全球70億人口,只有536人到過外太空,難道一般人真的就與太空無緣了嗎?

又或是,那些失智症患者飽受的疾病之苦,如果能讓一般民眾也感受到,是否虛擬實境就能成為連接人與人的橋梁,成為同理心的真正實踐?

關於未知的事情,總是充滿想像。生而為人,我們不斷在世界上探索未知。也許是經驗主義者的教誨,從可見的開始,各種生物、器具,沒有什麼人類不採集研究的東西,進而延伸出各種知識;再到不可見的各種哲學、宇宙,我們透過各種算式與函數去推測那些曾經是神話的各種未知。

我們將再驗知識、將重新譜出世界的樣貌,有關神祕的宇宙、有關超越理解的未知世界,Norman替你打開大門,一起走入無人之境。

與NASA聯袂推出超擬真太空體驗

「當太空人要走出太空艙準備太空漫步,這時候他們的胸口上往往是連接著各式各樣的維生儀器與工具,當他們一動,這些工具互相碰撞,會發出叮叮噹噹像風鈴一樣的聲音,但他們開始慢慢把空氣排出去後,這些風鈴聲會慢慢消失,直至無聲,這是他們邁向宇宙的儀式。」

Norman說,這些枝微末節只有親身到過太空的宇航員才會知道,而他有沒有辦法複製這些珍貴的體驗,讓更多人可以體驗近乎真實的宇航員生活?

Earthlight可以說是在這波VR浪潮中最令人期待的遊戲之一,除了它的主題,更特別的是此作品與美國NASA合作,獲得了最真實的資訊與相關知識,使這款遊戲鍍上一層金箔。玩家們只需要戴上VR裝置,就算你人在台灣也能模擬太空人的各種任務,從造物主的角度俯瞰美麗的地球。

但令人好奇的是,NASA為什麼會找上Norman?

2014年年底,Opaque為了隔年的遊戲開發者大會(GDC),決定用宇宙當成主題來開發遊戲,當時他們利用網路蒐集宇宙相關圖片與資訊,模擬出一款DEMO,意外在美國知名論壇Reddit上面被網友分享,也因為實在太過真實,竟引發討論:「太空船在2011年就停飛了,這些圖片與影片是怎麼拍的? 」

這個作品引起了同樣在逛Reddit的太空工程師的好奇,主動在站上聯絡Opaque,並邀請他們到位在加州的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參觀。

到了2015年年底,NASA的公關處更正式發出邀請,讓Opaque到休士頓的Ops Lab(運用VR訓練太空人的單位)實地參訪,由太空人實地解說平時訓練器材、過程,藉以共同合作開發此款VR遊戲。

其中讓Norman印象最深刻的是與太空人的訪問,他詢問他們:在太空中最特別的時刻是什麼?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你會感受到宇宙射線。就算你閉著眼睛睡覺,宇宙射線也會在你的眼睛留下發光的痕跡,它會穿過整個太空艙碰觸到你的視覺神經,」Norman說。

若不是真正上過太空的宇航員,任誰也不會知道宇宙射線的體驗是什麼,但透過與曾參與第34遠征隊的美國醫學博士兼宇航員Thomas Marshburn的採訪,Norman得到了這些無人知曉的細節,而Thomas則滿心期盼Norman可以真實完整的傳遞這些體驗,讓世界上更多人知道有關在宇宙上那些他們過去懷抱在心中、難以向別人言說的點滴。

也因為NASA提供了大量模擬訓練以及龐大的數據庫,讓Earthlight成為獨一無二的太空遊戲,它的設計是這樣的:在遊戲裡,你跟太空人一樣要用手移動身軀,不能使用腳(太空漫步時的確不行,因為蹬太用力非常危險),並有很多工具讓你完成任務。擬真度高到連鑽子開啟時的震動都可以模擬,你也會在遊戲中學到怎麼用安全索等等太空人的「日常」。

過去我們只能透過像《星際效應》等太空電影解解太空癮,但因為有Earthlight的出現,讓不能上太空的凡人們,進入無人之境,並且體驗前所未有的新世界。

過去是經驗給我們知識,但虛擬實境告訴我們,知識現在也能創造經驗了。

同理與愛的新溝通模式

Earthlight並非Norman與Opaque的處女作。

他們的起步比頭戴式裝置(HMD)更早,那是在2012年,還沒人聽過Oculus、VIVE的時代,Norman的第一個虛擬實境技術是用兩個投影機,在10×25公尺的牆上投出無縫的畫面,主題是:感受阿茲海默症的世界。

2012年時,澳洲阿茲海默協會維多利亞分會聯絡上學遊戲製作、卻攻讀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生Norman,當他們知道Norman對VR技術的研究後,邀請Norman的團隊將此運用在看護的訓練上。

但為什麼是VR?原因是同理心。

如果看護無法理解病患的感受,就無法有好的互動。就算不是運用在看護訓練,也可以讓健康的人嘗試體驗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世界。在VR中,你會被帶到一個日常環境裡,但卻會有各種不斷出現的幻聽、幻覺干擾,甚至是老年常見的青光眼、白內障,讓你看不清楚,於是你開始想:疾病是怎麼影響著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為什麼他們會忘記事情?為什麼他們會打翻東西?為什麼他們會突然大聲說話⋯⋯。

Opaque還為這些患者打造出一個虛擬實境的感官森林,讓阿茲海默症患者可以透過體感偵測控制環境,像是用手一揮,風就會改變方向等等,提供這些患者需要的感官刺激與娛樂,讓他們更冷靜,生活更愉快。

虛擬實境,除了探索世界、科技創新之外,是否可以讓我們擁有包容與愛?答案也許就藏在其中。

用工具創造工具,是人的魔力

Opaque media group最初的3個共同創辦人加1個員工,都是斯威本科技大學遊戲製作系的學生,但研究所後各自往不同領域發展,Norman研究心理學跟計算機視覺,另外兩位共同創辦人則研究媒體理論及人工智慧,組成全方位的團隊。

他們相信,人類社會的進步源自於工具的發展,你發明一個工具、再用工具創造出新的工具,如此不斷地更新與進步,最後就會發展出對社會更好的創新。

Norman分享,他認為AR將會徹底深入且改變人類的日常生活;而VR則是會變成特定場合和地點的平台:AR可以建立虛擬螢幕,以後不需要鍵盤跟滑鼠,未來可能是手勢加上聲音,甚至是用思想去控制電腦,這會改變生活、替代手機;但VR會固定在某一個平台,就像我們去電影院或是打開Xbox一樣,VR將提供特別的目的,可能是娛樂、工作、視訊、訓練⋯⋯。

從石頭到微晶片,從壁畫到VR,人類會創造出更好的工具,工具會創造出更好的內容,而終極的內容,將會帶我們進入未知的、無人的世界,甚至我們可以樂觀的想像,那會是個比烏托邦或理想國更美好的新境界。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