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物聯網:讓萬物相聯,然後呢?

Next Big Thing

謝明彧
user

謝明彧

2016-09-29

瀏覽數 4,700+

物聯網:讓萬物相聯,然後呢?
 

「物聯網」三個字,可說是這兩年台灣科技與製造業最熱門的關鍵字。

當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物聯網就是下一個Big ing」,當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說:「物聯網是台灣扭轉產業的最後一次機會!」,當新政府宣布「亞洲矽谷產業計畫」,強調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重點之一就是物聯網,這些等於宣告台灣科技與製造業,想要在未來存活,就必須投入物聯網產業。

各種設備相聯,是為了新應用服務

然而物聯網到底是什麼?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智慧家庭」可說是最常見的物聯網想像:早上醒來,窗簾偵測到你的起身,於是自動拉開;當電視偵測到你走出臥室,自動開啟顯示今天的天氣,還附帶你今天的行程表;而透過智慧型手機或智慧錶,你可以一面刷牙就一面遙控廚房煮咖啡、烤麵包;一離開家門,居家安全系統馬上啟動室內攝影機,還每半小時傳送畫面到你手機上。

然而,讓家電變成遠端遙控、可以上網的智慧家電,或是發展雲端平台,讓各種服務可以透過雲端服務互相聯繫,傳送資料到你的行動裝置上,這樣就是物聯網了嗎?

這些當然都是,但卻也不完全是。張忠謀在「物聯網就是下一個Big Thing」後面的話,其實才是物聯網產業的真正重點:「這個產業中最賺錢的公司不會是半導體公司,而是能夠整合系統、平台的公司,相關商機可望於未來數年間發酵。」

簡立峰也說,物聯網不只是讓「物」可以互聯而已,關鍵在於「聯」在一起後可以產生哪些新應用服務,否則「就像很多人對物聯網的想像是穿戴式裝置,讓衣服也可以『聯』上網,雖然現在連他自己都還想不出來衣服到底為什麼要上網?」

「科技都在那裡,要如何成功地應用卻非常困難。」簡立峰強調,物聯網的重點其實是相關的整合應用:當物聯在一起後,到底要帶給使用者什麼不一樣的新價值?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豬值錢?還是生產履歷標籤?

「下一波生意在哪裡?在服務的價值。」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今年5月在法說會上以此比喻:「一隻豬加上標籤(生產履歷系統),是豬值錢?還是標籤的資料值錢?」對應到愈來愈多消費者願意用更高價購買安全食品,答案,當然是後者。

而對於服務的想像,也就成為物聯網最重要的關鍵:產品不一定要是空前絕後的嶄新,但讓物相聯後,所收集獲得的數據資料,怎麼對應產生可以融入使用者情境的新應用,物聯網創新才會真正產生價值。

例如Amazon自2014年推出、至今已賣出300萬台的智慧居家裝置Amazon Echo,是當前最成功的物聯網消費商品。

這台實體化的語音助理,隨著開放背後平台,不斷引入開發者、硬體廠商、網路業者等第三方合作夥伴,如今應用程式超過1000個,也就代表只要對Echo下令,使用者就能叫披薩、報氣象、播音樂、念新聞、報賽事、叫Uber、遙控家電、確認行事曆等等。透過一台物聯網的語音助理,使用者只要出一張嘴,就能完成居家生活各種大小事。

這些功能,其實一點都不新,但就如iPhone成功的理由,是因為眾多App建立起整個應用生態系,讓使用者可以自由解決各種日常所需,Amazon Echo也是同樣理由而成功,當物聯網成功能解決消費者各種需求情境,也就擊敗Apple與Google等對手,站上銷售量第一的物聯網裝置寶座。

物聯網,千萬不要只想到「物」,關鍵還是在於「心」,你要問自己,究竟想改變什麼?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