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低谷,總有知識照亮前進方向

專訪TED總裁Chris Anderson

陳莞欣(資料來源/《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大塊文化)
user

陳莞欣(資料來源/《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大塊文化)

2016-07-29

瀏覽數 9,950+

低谷,總有知識照亮前進方向
 

59 歲的Chris Anderson總是面帶深深的笑容。

他說起話來溫文儒雅,偶爾眼神飄移,在話與話之間停下來思考。這位英國老紳士或許第一眼看起來不像個演講大師,但他卻是知名演講視頻網TED的現任總裁和首席策展人。

上線10年,TED網站上有超過2200個演講視頻,每年觀看人數達10億人次。

除了邀請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美國國安局「深喉嚨」史諾登、前白宮實習生柳文斯基等名人外,Anderson更常做的是尋找身藏故事或專業知識的素人,雕琢演講內容與說話方式,做出一場場震撼人心的演說。

有媒體形容,他就像電影《星際大戰》系列中德高望重的尤達大師,或者科幻片《星際爭霸戰》中領航的英雄寇克艦長,引領眾人前行。

Anderson的人生故事,就像他的演說一樣精彩。《30》透過越洋專訪,在他的人生大起大落間,他如何用知識信仰找到出路。

與TED相遇,讓他看見不同知識是如何碰撞出燦爛的花火,並用18分鐘的影片,產生宇宙級知識擴散的力量。

奉獻主的父親,奉獻知識的兒子

英國籍的Anderson出生巴基斯坦,大部分童年時光,都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地渡過。父親則是在偏遠地區行醫的眼科醫生,同時也是虔誠的基督教徒。

終其一生,Anderson並未成為基督教徒,但父親信念卻深深影響著他:「父親以他最擅長方式,分享主的慈愛,也就是讓那些失明的人重見天日。我不會推薦他人成為傳教徒。但是他那種獻身服務的信仰確實啟發了我。」

往後的日子,思想與知識取代了神,成為他追尋的目標。這種追尋陪伴他走過13歲以後,與父母分離、回英國念寄宿學校的日子;也帶領他進入牛津大學,修習哲學、政治與經濟學。

Anderson的經歷就像一場場TED精彩演講。大學畢業後,當過地方報記者、在非洲地下電台工作過,28歲時返英擔任電腦雜誌的編輯。那是1980年代,科技正在起飛:DOS系統和蘋果麥金塔電腦剛上市,網路隔幾年後面世。年輕的Anderson深受新潮的科技知識吸引,隔年,他向銀行貸款,創辦Future出版事業;公司剛開始專門出版電腦相關的書籍,而後也關注音樂、電玩、設計和科技趨勢等議題。

與TED相遇的那一天

也是在創辦媒體事業之際,Anderson首次認識TED。1984年,TED還只是個每年舉行一次的研討會,由建築Richard Wurman和媒體人Harry Markrs共同創辦。Anderson形容,對年輕的自己而言,TED這類研討會「令人討厭,但不能逃避的活動」。當時的他還尚未領略演說的樂趣,僅把研討會當成建立人脈的機會。

3天的研討會,Anderson陸續聽了軟體程式設計師、海洋生物學家、科技創業家等不同講者的演說,內容涵蓋建築、電玩、設計,以及新能源領域等。心情從一開始的厭煩,漸漸轉為有趣、甚至發現不同領域知識相互呼應。

震撼Anderson的是義肢女模Aimee Mullins的故事。她談起自己從小截肢,卻不放棄成為運動員的夢想。為了說明,她甚至在台上脫下義肢。Anderson形容自己那時的反應:「震驚地眼淚不停地滑下我的臉頰,她是這麼的有活力,充滿了可能性。」

此時,Anderson已經感受到演講的魅力,以及各種思想碰撞的火花。但他從Wurman手中買下TED,則是17年後的事。

網路泡沫魯蛇,演講讓TED起死回生

Future成長十分迅速。近40歲時,Anderson賣掉英國事業搬到美國,建立了Imagine Media媒體集團。巔峰時期,員工高達2000人,旗下媒體多達150種。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然而好景不常。2001年網路泡沫,讓Anderson事業搖搖欲墜,集團有近千名員工失業,他名下的財產每天蒸發100萬美元,情況持續了15個月。

回憶那段低谷中的日子,Anderson說,讓自己重新沉浸在思想與點子的世界裡,是他還能保持清醒,不至於發瘋的唯一理由。「說起來真是羞愧,過去我全心經營企業,並沒有花太多時間閱讀。」他重拾書本,閱讀各領域的知識,特別是心理學對於幸福感的探討。

不幸中的大幸是,早在1996年,Anderson就開始把錢撥入非營利基金會Sapling Foundation。2001年,基金會以600萬美元買下TED,Anderson也全心投入TED的工作。但挑戰還在後頭。

在Anderson買下TED隔年,Wurman在加州舉行最後一次由他策展的研討會。多數人認為,一旦Wurman離開,TED也將隨之結束。Anderson說服眾人,持續支持TED唯一機會,是在研討會最後一天,發表15分鐘演說。

Anderson並不是個能言善道的演說家。他說話時總夾雜著太多語助詞,例如「嗯」、「呃」、「你知道的」。這場演講,對他而言可說是背水一戰。

那是一場樸素的演說,卻出乎意料的成功。首先,Anderson以自嘲方式,告訴聽眾他的事業在網路泡沫中失敗了。他說,在那段挫敗的日子,「魯蛇(loser)」這個字眼彷彿落在他的頭上。但以事業失敗為契機,他重新開始閱讀,發現知識世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而所有變化環環相扣。在TED,參加者會接觸到各領域的知識,最終這些知識拼湊成一幅完整的拼圖。他指出,「在座許多人過去幾年都經歷了情緒大起大落,這是個重要轉折時期。我相信這個會議會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一部分,無論下一個舞台是什麼,它都會帶領我們走向那裡。」

說完了心路歷程,為了緩和氣氛,他說起1個笑話:有人問法國總統戴高樂夫人她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而她的回答是「A Penis」。「我們都想要得到這樣東西,只是在英文裡,它叫『Happiness』」,Anderson說。再也沒有一個地方像TED般如此多元的提出問題,帶給人們精神上的快樂。

緊接著的結論,他承諾將保持TED現有核心價值,不推銷、不吹牛,維持真實、好奇與多元,且明年TED研討會,已有25位優秀的講者登記發表演說。之後,他還會推展讀書俱樂部制度,TED的參加者每隔6個月會收到1個書籍包裹,延伸演講所提及的議題。

演說結束,以亞馬遜執行長貝佐斯為首,熱烈掌聲從台下傳來;200多名與會者承諾購買下半年TED入場券。

從地方研討會,到全球知識網站

接手TED後,Anderson最初仍維持研討會經營模式。但2006年,事情有了重大突破。TED團隊開始把演講影片放上網路。上線3個月內,頭6支演說影片的觀看人數就達到了100萬人次,且數字持續上升。

在TED,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演講。有人分享他對Cosplay文化的熱愛、有人教你如何在後院種出森林、科學家談人腦的奧祕,大學教授告訴你學生貸款如何剝削學生。不論是知識胃口多刁鑽的人,都能在TED上找到感興趣的議題──而且完全免費。

從媒體大亨到TED總裁,Anderson的初衷並未改變,「我想做的媒體,是能帶給讀者他們感興趣、有熱情的知識,而不只是隨意翻閱或打發時間的東西」。現在,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TED。人們對TED的興趣與熱情,讓他知道這網站可以成就比過往更大的影響力。更重要的是,網路讓知識普及變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儘管事業曾因網路泡沫而陷入危機,Anderson談起網路對知識普及的助益,卻相當樂觀。「前網路時代,想創立有影響力的事業,你必須找許多人協助。但今天,像TED這樣一個全球性的網站,正式員工的數目還不到我先前事業的1/10。」目前全球有4、5萬名志工,協助將TED的演講翻譯至100多種語言,持續擴散知識的影響力。

在TED工作超過14年,Anderson並未倦怠,仍保有對知識強烈的好奇心。他說,「在TED上,可以聽到數一數二的科學家、探險家的演說,當你愈發覺這世界是多麼的美好,而與此同時,又有那麼多問題尚未被解答,你怎麼能不對這一切感到好奇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