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失業不慘,慘的是沒有想做的事

未來的機會就在過去經驗裡

劉軒
user

劉軒

2016-03-29

瀏覽數 12,400+

失業不慘,慘的是沒有想做的事
 

2009 年有部美國電影叫《Up In the Air》(中文片名《型男飛行日誌》)。喬治庫魯尼飾演「雷恩」。雷恩的工作叫「職業轉換顧問」,說穿就是幫各種公司開除員工。他的搭檔是安娜坎卓克所飾演的「納塔莉」:一名野心勃勃,有高學歷但欠缺歷練的年輕職員。

納塔莉覺得雷恩是個過時的恐龍,而雷恩覺得納塔莉是個不懂事的菜鳥,兩人互相看不順眼,老闆就叫雷恩帶納塔莉去見識一下實際的解聘過程。

「鮑伯」是剛收到解聘通知的職員。在辦公室,他秀出兩個孩子的照片,滿臉無奈地問:「你叫我怎麼跟他們交代?」

納塔莉說:「也許你低估了職業轉換的正面效應。」

鮑伯怒斥:「去你的!」

這時,雷恩展現了他的專業智慧,兩三句挽救了尷尬的場面, 還撫平了鮑伯的情緒。他說:「 鮑伯,我不是心理醫生,我是來喚醒你的人。你知道為什麼孩子們都愛運動員嗎?因為他們勇於追求夢想。」

鮑伯:「我不會灌籃。」

雷恩:「但你會做菜!你的履歷上寫,你副修的是法式廚藝,還曾經在高級餐廳打工賺取學費。但你大學畢業後,卻來了這裡工作……告訴我,他們付了你多少錢,讓你放棄那些夢想?你什麼時候才會讓自己停下來,回頭做一些讓你真正快樂的事?」

鮑伯的表情軟化了。「這是個好問題。」

雖然是電影,但這齣戲,卻有很真實的共鳴。

打開塵封已久的箱子

我曾經解聘過幾個員工, 自己也曾被員工「解聘」過(離職跳槽到別家公司)。還好,我們每次的談話都很理性,但也總是很沉重。無論多麼公事公辦,與人相處了一段日子,分離總是會有點憂傷和焦慮,對自己也是一種打擊:我是否做了錯誤的判斷?這個職員會不會難以釋懷?我當初是否根本不應該聘他進來?

【會員限定活動】想懂護國神山的背後?和《造山者》導演一起看見時代的選擇!立即報名>>

你很希望跟他說:「這或許對你會更好!」但當你是開除人家的劊子手,怎麼說都顯得虛偽。

聊到這齣戲,有個朋友講到自己的經驗:「我5 年前被解雇時,老闆也跟我說了這麼一段『你一定會很好』的鼓勵話。後來證明,這的確是件好事,因為那筆遣散費剛好讓我能投資自己的新事業。但我也很幸運,有足夠的人脈和學習背景。身邊許多同事就沒那麼走運。」

確實,我覺得好話誰都能說,但是否能真正「往好處想」,也得看當事人是否有足夠的準備和選擇。

讓我們分析一下鮑伯、雷恩和納塔莉的對話。當鮑伯說「我要怎樣跟孩子交代?」時,他已經很情緒化了。這時納塔莉過於理性的一句「也許你低估了職業轉換的正面效應」,對於一個已經充滿徬徨的人來說,可以說是火上澆油。

但雷恩避開「未來」,把焦點放在「過去」;他從鮑伯的履歷上看出了他之前對廚藝的投入,便用這點與他對話,提醒他「你曾經有這個夢想,也做了相對的準備,為何不試試看?」

當然,這是電影,為了展現雷恩的專業和機智,所以場面收得很漂亮。但我覺得劇情歸劇情,這段對白還是值得思考。

從一個輔導的角度,當我們安慰失業的朋友時,要理解他們的情緒很可能來自於對未來的徬徨和失望。如果他們已經把未來設想得很糟,叫他們怎麼轉念都是廢話。但或許我們能換個角度,跟朋友一起盤點他過去的準備、學習和成就,喚起他的信心,說不定還能幫他挖出一些塵封許久的夢想和初衷。

若失業的是自己,想到未來只會焦慮,看當下也覺得無法突圍,那不妨回頭想想:在人生路上曾有過什麼學習和經驗,是能夠派上用場的?你是否也曾經像鮑伯一樣,為了一份薪水而收起了自己努力過的計畫?根據美國勞動部統計,這個時代的職員在40 歲前會換工作10 次以上。我們當然希望自己在轉換跑道時,能愈來愈朝著夢想的道路靠攏。

話又說回來:如果你沒有興趣,沒有專長,那你最好開始找!最起碼,你活到這麼大,一定有些經驗,無論是工作經驗,或是人生歷練,都可能在未來有些價值,但你必須先細細盤點,從中尋找共通點和關聯性。就如賈伯斯在史丹佛大學致詞所說:「你不能連起未來的人生點滴,只能連起過去的,所以你必須相信所有的經歷某一天會連在一起;管他叫直覺、命運、因果、人生......你必須篤信它會實現。」

未來的科技,建立在過去的研究。未來的產業,建立在過去的基礎。或許要拆解重組,但沒有東西是完全從零開始的。「 挖掘過去的經驗, 建立未來的夢想」。對於創業和失業者都一樣,這是一句聽起來很狗屁,但再也務實不過的話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