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世界新9大地標的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就像一個有機空間,看不到任何90度的直角。是誰讓建築大師伊東豊雄的奇想得以完美實踐?答案是:土木工程師。
「土木工程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卻是建築背後的基礎。」台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系主任陳水龍說,建築就像服裝設計師,講求美觀與新意;土木就像專業裁縫,可以評估設計的可行性。每個充滿奇想驚喜的建築設計背後,都有一個低調樸實的土木人。
為了百年後的建築,永續環保工法
成立逾百年的北科大土木工程系是全台課程最完整的科系,從結構、大地工程、營建交通防災、生態防災、水資源工程、空間資訊,組別涵蓋所有土木領域,其中水資源工程與水利防災,因日據時代發展多項水利設施,專業知識傳承至今,成為土木系一大特色。
「建築工程不只是為了現在而存在,」陳水龍指出,隨著全球綠色環保觀念普及,傳統的土木工程教育也開始注入永續DNA,培育懂得規畫建造綠色建築、考量周邊生態系統平衡的綠色土木人。
在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台灣,防災技術更顯重要,而北科大土木工程系也將生態與防災概念融入基本學科。如何在施工時避免破壞當地生態?集水區如何規畫與管理?崩塌地的環境如何復育與整治?有了基本的知識之後,大三與大四階段再透過實務專題,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知識。
優渥實習薪資,留住好人才
坐落於台北信義區的華南銀行總部,窗明几淨高樓內,竟種植著一棵棵綠意盎然的綠樹,這正是學生蔡榮正在暑期實習所參與的工程。
「其實土木理論與實務相差並不大,但學校給的答案是標準的,實習讓我進一步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蔡榮正舉例,在裝設天花板前,必須先考量到機電管線的設置,實際安裝的順序則必須依現場實際情況與工人溝通後才能進行,這些經驗的養成,對於未來進入業界有很大的幫助。
陳水龍指出,總時數320 小時實習課程是北科大土木系的必修學分,因為土木專業的養成並不容易,除了知識門檻高,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人格特質,「工地沒有冷氣,實際去體驗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
隨著少子化、社會價值觀等原因,近年土木人才呈現嚴重缺口,但是陳水龍說,這也代表未來土木工程人才在求職、升遷上有更多空間。一般學生實習是無償的勞動,但是土木實習的基本薪資就有2萬2000 元,甚至有企業開出3 萬5000 元的薪資,就是為了搶先爭取人才。
此外,北科大土木工程系也積極透過產學合作,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例如學生李成邦在暑假時,就跟著老師一起參與遠雄大巨蛋的工程合作案,替遠雄測量松山文創園區市定古蹟「鍋爐房」煙囪是否因工程震動而造成傾斜。
「透過實際參與案子,讓操作更加有感覺,也激勵自己在大四繼續考取甲級測量技術證照,」李成邦說。
不同於電子科技日新月異,知識汰換速度快,土木工程系的專業在10 年、20 年內都不會有太大變動,雖然投資成本高,但是知識生命週期卻也非常長遠。在北科大土木工程系的訓練之下,每個學生都是樸實又有行動力的建築實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