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互動式虛擬3D,翻轉教學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王冠珉
user

王冠珉

2016-03-01

瀏覽數 4,750+

互動式虛擬3D,翻轉教學
 

實驗室裡的電腦白板上投射出一座虛擬機台,由學生在儀表板上熟練的輸入數值,一鍵按下後,現場發出宛如真正機器運作的聲音,眼前的虛擬換刀臂便靈活的動了起來,在畫面上開始執行鑽孔、切削等精密加工動作,如此聲歷其境的模擬操作,正是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所開發的互動式3D 虛擬工具機教學系統。

隨著時代推移,現在的機械工程早已走到更有效率、更精密的電腦自動化操作,早已不是過去的「黑手」勞動。為了讓同學能學會各種先進設備的操作,高應大機械系創新開發這套教學系統,系主任康耀鴻表示,現在動輒上百萬的先進設備怎麼可能讓學生反覆練習操作?這套擬真3D 虛擬工具機教學,正是為了滿足這個需求而量身訂做的,同學可以一人一機充分練習,累積到學校實驗室操作實機的自信心與能力,還可以免於昂貴的設備因錯誤的使用而耗損,「高應大所有的課程設計都是以精進學生實務能力做思考,和產業相連在一起。」

「 親產業」培養未來人才

「一個國家強不強,就看他機械強不強,」康耀鴻直接點出先進國家如德國、美國、日本,甚至中國大陸都是機械強國,所以說機械是工業之母的道理自然不用多說,特別是在快速邁向由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所引爆的工業4.0 時代,康耀鴻說明高應大機械系是以「親產業」為核心,教學內容一定要跟上,才能為工業4.0 的人才做準備,而這也是台灣工業脫胎換股的契機。

但具體來說該怎麼做?為了培育高科技人才,高應大除了深化基礎課程的學習外,結合產業需求發展調整課程,並分為精密機械、微/奈米技術、光機電3 種特色課程教學,提供更多專業養成訓練給同學。學生張郁萱就表示,多元化的課程選擇,讓她4 年累積的能力可以被看見,不管之後到哪個產業都沒有問題。

實務專題帶你跨域學習

在大一、大二的扎實基礎訓練後,為了鼓勵學生從實作中驗證,大三下至大四上的實務專題製作,是每個學生畢業前的重頭戲,此已實行15 年之久。機械系30 位教授來自國內外知名高等學府,各有不同的專長背景,學生根據想要研究的方向找相關的教授預約專題指導。學生林宇宣和同學就在陳錦泰教授指導下挑戰徒手打造一台3D 列印機,在過程中不僅需要運用過去所學和技術,更容易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而自主跨領域學習,他以親身經驗分享,專題的挑戰空間很大,即使你不知道會成功還是失敗,只要擁有強烈的好奇心,教授也會全力支持你的嘗試,激發出你更多的潛能。

康耀鴻點出高應大機械系就是要培養能創新與解決工程問題的人,若沒有完整的基礎知識和勇於實踐的能力,怎麼可能有能力去創新和排解問題?而從同學的實務專題製作表現,都足以證明其實他們在學期間的累積,讓他們已經具備這樣的能力,從作品裡還可以看出不少同學已經是準研究生的實力。專題團隊裡,每位同學也需要展現高度的協作能力,這都是未來職場上所需要的關鍵競爭力。

產學合作緊密,未來的路更清晰

除了實務專題製作外,高應大的產學合作豐富,更是讓同學精進能力的舞台。由於創校歷史悠久,累積豐沛的校友人脈和口碑,學生鄭裕弘當初就是看見校友眾多、實習和產業合作的機會多,而選擇先後就讀高應大機械系與研究所,例如以航太技術聞名的漢翔和半導體聞名的日月光、中華航空、上銀科技、可成科技、台虹科技、京元電子、朝崗工業、晟田科技、建暐科技……等知名企業都主動來徵求實習同學。不少企業更與學校深度合作,一同研發新技術,像是光陽機車與高應大機械系張志鋒教授團隊合作成功開發出新型的個人行動載具,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外,參與的同學畢業後更直接進入光陽和相關產業服務,緊密的產學合作不僅提升學生能力、深化老師研究,更幫助了台灣產業升級,創造三贏的局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