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多職人將會是常態

當職場遊戲規則改變

劉軒
user

劉軒

2016-02-25

瀏覽數 60,350+

多職人將會是常態
 

過年後的轉職潮,也是身邊中高階主管朋友們的抱怨潮:

「現在的年輕人啊,抗壓性愈來愈糟!」

「把家人當離職的藉口,真是媽寶一堆!」

「只懂得追求小確幸,怎麼那麼不上進?」

聚會上,大家彼此唉聲嘆氣的說,但除了責怪教育制度,似乎也沒有人提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想法。我承認自己不止一次跟著搭腔,但說著說著,自己也覺得說不過去。當一個現象成為了潮流,甚至成為常態時,我們就不能再去負面批評,而該直接面對,思索背後的原因。

沒有恆心?多職人成常態

最近,我讀了一些國際媒體和顧問公司對未來工作的趨勢報告,發覺這並不只是台灣才有的問題。在美國,職員在單一公司的平均年資為4.6 年,比上一代短了一半,而《Fortune》預測下一代的職員在40 歲前會轉行至少10 次。那不只是轉換職位,而是換跑道,甚至換產業。「多職人」將會是常態,而不是異類。

所以我想:現在我們看到的職場現象,可能是資訊時代所衍生的價值觀衝突。年輕人是否集體意識到了這點,雖然還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但已經明顯感覺到自己不要什麼呢?所謂的價值觀崩壞, 也許正是過渡期的陣痛。或許,換一個角度看,主管們所抱怨的現象,背後其實也有轉變空間?

當主管抱怨:「現在的年輕人沒有恆心,一個工作待不了多久。」

年輕職員可能心想:「因為我們無法忍受無意義的工作!」當選擇多了、資訊更透明,加上年輕人學習速度快、改變得快,對自己未來的職業也更精挑細選。再加上薪資停滯不升時,職員考慮的往往不只是錢,而是能夠在工作上有什麼發展。老闆們不能再認為:「我用金錢買你的時間」,而是要去思考「我能讓職員在工作裡有什麼收穫?得到什麼經驗?」雇主也不能怕訓練起一個員工,就看他跑去別家公司,因為這種流動將成為常態。

根據資誠顧問公司的預測,未來的中小企業會變得更小,也許只會有幾個核心成員,但卻有許多固定合作的自由工作者。美國現在高達35% 的職員已經算是contingent(基本上就是freelance),而在未來的ondemand職場環境中,「職業道德」和「個人信用」將會是最被重視的特質。對於自由工作者來說, 這種「 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對雇主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自以為是?師徒制瓦解

另一個我常聽到的抱怨,就是「現在的年輕人有一種sense of entitlement,自以為是!」

但年輕人可能心想:「那是因為你懂的,我八成學得會,但我懂的你不但不會,還不願意學!」

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剛入社會就覺得自己能當老闆,但這也難怪。現在的資訊這麼發達,一個自習能力強的員工,可能有比主管還更新的思維。這象徵著,許多產業原本有的「師徒制度」遲早會瓦解。當我學得比你快,思考比你靈活,不懂的還能用關鍵字搜尋,那幹嘛還要聽你的?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 吃虧在眼前」, 差別就在「經驗」。年輕人應該也知道能力必須靠時間累積,但在這個年頭,師父們不能倚老賣老,而且得不吝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後人, 不能把「叫你打雜」包裝成「教你做事」,因為這種伎倆很快就會被識破的。況且對新創事業來說,遊戲規則總在改變,大家都是一邊做一邊學。我認為未來會有不少年輕人在一家公司學夠了之後, 選擇出來自己開工作室。只要不過河拆橋,雇主們或許還可以繼續借用前職員的專長,以專案方式合作。

最愛小確幸?懂得品味生活

另第三個最常聽到的抱怨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只懂得追求小確幸!」

但這也許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更早意識到了「生活品質」的重要。

根據哈佛大學長達65 年的研究,發現對人的生活滿意度和情緒有最大正面影響的因素,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既然是這樣,你還能怪年輕人因為要跟朋友一起去路跑而不在週末加班, 或離職開個咖啡店,讓麻吉們有個城市小窩嗎?從文化層面看,小確幸的現象如果能讓人品味生活,也會造就一些未來的行家和達人。我們從近年來台灣人在國際咖啡競賽的表現中,也能看出不少這方面的深度成就。

如此換個角度看,年輕人的世界是不是顯得有希望多了?從金融海嘯到溫室效應, 我們整個文明社會,甚至說地球,正承受著上世紀的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發展的後遺症。未來社會的走向難以預測,但我相信會有許多地方令我們驚豔。從外表看,現在年輕人似乎野心變小了,做事的規模變小了,但我認為那也是因為看不到他們在手機和螢幕裡幹什麼。那個縮在咖啡店角落上網的年輕人,有可能是在打電動,但也有可能正在創辦下一個臉書。

當然,年輕人也不能沾沾自喜,因為有些責任還是躲不掉的。你可以常換工作,但就得更重視自習,懂得怎樣把每一份工作的經驗納入錦囊,成為你未來的專長和獨特價值。你可以直接跳出來創業, 但這就更需要責任感和個人信用,也得學習如何跟更多不同的人溝通合作。你可以選擇離開老鼠賽跑,以生活品質為優先,但你就得更要放眼全世界,注意經濟趨勢,才能確保自己所珍惜的小確幸能夠一直維持。人生自己決定,後果自己承擔,不然幸福永遠是別人的設計而不是自己的。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