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受歡迎「幸福課」,聽課人數超過王牌課「經濟學導論」,人人想追求幸福可見一斑。
2002 年Tal Ben Shahar 於哈佛大學第一次開設「幸福課」時,修課的人數只有8 人,但第2 年就暴增為400 人,第3 年則有高達850人搶著選修這門課。到底「幸福課」有什麼魅力?難道上課就可以學到如何更「幸福」? Tal Ben Shahar將連結心理學與生活經驗,帶你一探找到「幸福」的祕招。
1992 年在哈佛念書的Tal BenShahar,坐擁名校豐富資源與學習環境,周遭充滿優秀同學和老師,看似順遂得令人欽羨,但他卻覺得「不快樂」。為了找出原因,他放棄資訊工程本科,開始鑽研哲學與心理學,從此心態產生大轉變,走上探究幸福的人生。
漢堡的幸福哲學: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幸福應該是快樂與意義的結合。
在學生時代,有一次他為了準備重要的比賽,嚴格節制飲食,忍耐不吃最喜愛的漢堡。比賽結束後,他立刻奔到漢堡店,一口氣買下4 個漢堡。但是望著眼前的漢堡,他突然發現,它們每一種都有獨特風味,於是他從吃漢堡歸類出4 種人生模式:
第1種漢堡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個,口味誘人,但卻是「垃圾食品」。吃它等於是享受眼前的快樂,但同時也埋下未來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時享樂、出賣未來幸福的人生,即「享樂主義型」 。
第2種漢堡味道很差,裡面全是蔬菜和有機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更健康,但會吃得很痛苦。犧牲眼前的幸福,為的是追求未來的目標,稱之為「忙碌奔波型」。
第3種漢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還會影響日後的健康。與此相似的人,對生活喪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對未來抱持任何期許,屬於「虛無主義型」 。
有沒有一種漢堡又好吃、又健康?那就是第4 種「幸福型」漢堡。一個幸福的漢堡,是既能享受當下所做的事,又可以獲得更美滿的未來。不幸的是,大部分的人只吃第2種漢堡,也就是屬於「忙碌奔波」型,習慣去關注下一個目標,忽略眼前的事情,導致終身盲目追求。
幸福課幫助我們挖掘自身的潛能,Tal Ben Shahar 說,人人都有潛能,只是欠缺自我發現;我們應該要研究自己,發掘自己的特點,並懂得如何加以利用,來提升自信心。他舉例,有人曾問米開朗基羅,如何創造出「大衛像」這樣不朽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卻回答:「我一開始就看見他。」他所做的,是除去多餘的石頭,留下有用的石塊,慢慢雕琢。
幸福就是要擺脫限制阻礙、對失敗的恐懼,恐懼、缺乏自信並不是與生俱來,卻出現在大多數人身上,幸福課要鑿除、削弱完美主義,鑿掉勝利的能力,削去兩性關係中的限制與消極。拋開種種因為害怕勝利,或對生命中某些人、事、物感到內疚的事物,不讓無形束縛畫地自限,絆住自己的人生。
「減法比加法讓靈魂成長加速。」Tal Ben Shahar要教的不是「Wow」的驚豔,而是要提醒那些已為人所熟知、深藏內心的本性與常識;他不是提供關於美好生活與幸福的答案,而是幫助人們辨識正確的問題。
成功的人永遠相信自己,永遠保持好奇心,不斷提出疑問。TalBen Shahar 說,幸福是終身的追求,最該探究的是「如何做能比過去更幸福?」觀察自己的改變,審視心底真實聲音,幸福之路就在眼前。( 整理│高嘉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