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拓展人脈,一場活動下來,換到滿滿的名片,並不稀奇。而在滿是投資人與媒體的RISE Conference,一個小時逛下來,換到的名片,可能雙手都無法拿穩。但,換到愈多名片,就代表機會愈多嗎?是否愈整理愈雜亂,最後連最有機會投資的天使,都記不起來?
「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或許能為這紊亂的狀況,找到解方。
這邊所提的人工智慧,並非如電影般能取代人類的超級電腦,而是透過精密的演算法,協助人們處理龐大資訊,透過分析提供更優化的服務。
來自台灣的團隊Loopd,透過掛在脖子上小小的吊牌,就為上述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吊牌在手,所有名片全掌握
小小的吊牌,是如何篩選上千筆資訊,選出有效名片呢?
Loopd的共同創辦人,且目前就讀台大碩班的洪彥倫表示,最核心的技術,就是改良出一般藍牙Beacon都無法做到的「即時雙向溝通」功能。活動參與者除了透過吊牌,收到廠商設定傳送的活動資訊通知,若與其他人的吊牌輕碰,還能交換彼此的名片資訊,並在相對應的App中,進行即時通訊,另外還能開啟地圖功能,搜尋附近想認識的參與者。
「一開始只是我們的一個作業。」洪彥倫提到,當初赴美參加創業學校Draper University的課程,與2位夥伴觀察到,拓展人脈時不斷掏名片收名片的窘境。由此發想,甚至還獲得學校創始人Tim Draper的肯定,2013年便在矽谷成立Loopd,目前團隊分布在美國與台灣兩地。
基地選在矽谷,打的是全球市場,研發中心則根留台灣。原因無他,就是看重台灣的研發人才,還有硬體供應鏈,其雙向溝通功能的突破,也只有台灣做得到。洪彥倫說,代工久了,也是希望在技術的基礎上,能做出代表台灣的品牌。
展場大數據,RISE也埋單
創業比的是創意,吊牌當名片,已是想像力的突破。但想法再天馬行空些,除了參展人,放大到整個展場,是不是價值就能翻倍?
就技術來說,吊牌就像是定位追蹤器,即時更新人脈地圖,這對個人來說,大大減省了溝通與整理的時間。而每個追蹤器結合數據,對於展場單位來說,更極具參考價值。像是人流或停留時間等,透過後端平台分析,其數據皆是活動良窳重要的依據。
但事實上,會展數據分析的想法並不算新,市面上的產品也不算少,因此要如何勝出?洪彥倫認為,目前市面上競爭者的主力都放在「軟體」,但Loopd是一套結合前端硬體與後端數據分析平台;結合美國的軟體創意,和台灣硬體供應鏈的製造能量,這是和其他競爭者最不同之處,也是最大優勢的所在。
如此的獨特性,也讓Loopd在國際場合上,直接被看見。像是集結5000多人的RISE Conference,監控會場狀況,全靠在每個角落的Go Pro攝影機,以人力來監控。但Loopd的吊牌,則省去了這些麻煩,所有數據自動呈現,讓展場單位能立即地全盤了解狀況,該功能除了讓主辦單位驚豔,也爭取到未來與RISE Conference的合作機會,或許這是Loopd到香港參展最大的收穫。
小辭典:AI
人工智慧(Articial Intelligence,AI)亦稱機器智慧,顧名思義是人造的智慧,也就是讓機器具備人類一樣的行為能力及思維意識。目的在於將人類從低效率的重複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人類生活得更好。此概念大約起源於1940年代,直至今日,iPhone 的Siri、無人機、無人車、各式機器人開始量產,人工智慧的成果已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
這幾10年來,人工智慧之所以能進展快速,來自於兩個因素相輔相成:一是腦科學、神經科學方面大幅進展,二是電腦的計算能力(性價比)呈現指數型成長。隨著當今行動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核心關鍵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的表現已經有了大進步,尤其是臉部和物體辨識等過去被認為電腦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許多學者均認為在21世紀人工智慧將會有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