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One for One一雙鞋改變世界

TOMS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

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 整理/葛翰勳
user

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 整理/葛翰勳

2015-06-01

瀏覽數 11,600+

One for One一雙鞋改變世界
 

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除了捐獻,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TOMS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他比了比腳上的懶人鞋,說:你只要買一雙,偏遠地區的孩童就能得到全新的鞋子,生活因此獲得改善。透過消費,你也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這就是One for One(買一捐一),全新的商業模式,讓社會企業找到永續經營的解方。消費者的認同,就像病毒讓TOMS的故事傳遍世界。這一切都來自於阿根廷旅行的所見所聞,幫助沒有鞋的學童,除了仰賴捐贈,其實有更積極的作為。回到美國從一間破公寓開始,到現在全球有超過500名員工,公益也能成為跨國企業。

年僅39歲的布雷克來到台灣,除了介紹One for One的模式,也要讓大家知道,做慈善並非苦哈哈,公益與商業絕對可以結合。像革命家切格瓦拉,從阿根廷出發,將旅途見聞的衝擊,轉化成一場改變世界的溫柔革命,來聽聽布雷克的故事,和對《30》讀者的分享:

2006年,我給自己放一個長假,打算前往阿根廷旅行,那年我29歲。

當時我正在經營我第四個新事業,那是結合環保課程的網路駕訓班,即便事業對我很重要,但我始終認為旅行對靈魂有所幫助,再怎麼忙碌也不可或缺。

那是我第二次造訪阿根廷,之前是跟妹妹佩姬參加CBS的真人實境節目《驚奇大冒險》,當時完全沒有辦法好好的感受這個國家,這一次我決定要盡情體驗,除了跳探戈玩馬球,還入境隨俗穿上阿根廷的國民鞋─懶人鞋(alpargata),當地幾乎每個人的腳上,都有這麼一雙質地輕柔的輕便帆布鞋。於是我靈光一閃,這種懶人鞋,說不定能吸引外國市場。

切格瓦拉翻轉世界的旅程從阿根廷開始,改變我一生的故事,也從阿根廷醞釀。

One for One 永續才能談營利

「改造世界,先改變自己」--甘地

旅程結束時,我遇到一位從美國來的志工,她正在募鞋,送給有需要的兒童。一開始覺得這概念很有意思,但創業經驗告訴我,這樣的模式很可能會成為她們的致命傷,因為她們完全仰賴別人捐贈的鞋。

我很想為她們做點什麼,何不從當地的懶人鞋開始呢?我在熟悉的商業與創業領域尋求解方。這時我腦海蹦出一個點子:何不成立一個專為貧窮兒童供應鞋子的營利事業,並設法取得穩定的鞋子來源,而無需仰賴善心人士的捐贈?換句話說,透過創業而非慈善活動,我馬上幫新公司想好了名字:TOMS,代表的是Tomorrow’s shoes(明日鞋),TOMS 不是指某個人,而是代表一個承諾──創造更好的明天。接著營運模式很快的也跟著浮現,「One for One」:今天賣一雙鞋,明天就捐一雙。

能讓世界變得更好,我想我做的不只這些!未來的幾年,「One for One」的模式沿用到眼鏡、咖啡、還有包包等產品。消費者每買一個產品,貧窮地區的人們就能接受視力治療、得到乾淨的飲用水、甚至孕婦還能有安全的生產環境。目前全球有包括中國、柬埔寨等64 個國家,都是我們提供服務的區域。

當時別人都以為我腦筋有問題,認為我們的商業模式走不久,也禁不起考驗。把「營利模式」和「社會使命」綁在一起,只會將事情複雜化,對兩者都不利。但我們發現TOMS 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我們創造了新的模式。我們製造的鞋子,不只是一項產品,也是某個故事,使命,運動(任何人都能參與)的一部分。

感動行銷:讓消費者幫我說故事

故事是最原始、最單純的溝通方式。西方文化中最歷久彌新、最振奮人心的概念和價值觀,就埋藏在某些故事裡。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當時會想成立TOMS純粹只是想幫助別人,我沒有製鞋背景,對時尚更是一竅不通,之所以會成功,也許是因為TOMS 的故事讓許多人認同吧。

TOMS既是個故事,也是個產品,消費者喜歡我們的故事,便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口碑效應。

2006年11月,我在紐約甘迺迪機場發生了一段遭遇。當我在自動櫃台前報到時,注意到身旁有位女士穿了一雙紅色TOMS 懶人鞋。於是,我壓抑著興奮之情問道:「我好喜歡你的紅鞋,是什麼牌子的?」她杏眼圓睜,容光煥發的說:「TOMS!」她興奮的抓住我的肩膀,把我拉到一旁,連珠炮地告訴我TOMS 的故事。

她一開口便停不下來,「你應該不知道,我買了這雙鞋以後,他們就會捐一雙鞋給一個阿根廷小孩吧?這家公司的老闆住在洛杉磯,他去阿根廷度假以後,就冒出這個點子??。」她愈往下說我愈尷尬,於是我表明:「其實我就是布雷克啦,TOMS 是我創辦的。」她看著我的眼睛,只留下這麼一句話:「你為什麼把頭髮給剪了?」

那一刻起,我充分了解到我們故事帶來的影響力,我還了解到另外一件事:訴說TOMS 故事的人,除了顧客之外,還包括我們的支持者。他們支持TOMS 的方式,不是隨機購買者所能做到的。支持者重要性勝於顧客。

我們同時也邀請顧客一起創造故事。2008 年,南加州佩普丁大學(Pepperdine University)的TOMS 社團學生,提出一個idea,脫掉鞋子赤腳走在校園,體驗沒鞋穿的感受。我們認為這點子很棒,之後如法炮製,推出正式計畫:每年舉辦「一日無鞋」活動,目前全世界25餘萬人參加,而2014 年,台北也加入我們的行列。

不迷惘,簡單即是力量

「 簡樸,是品格、儀態、風度,和所有事物的極致。」--美國詩人朗費羅。

其實我們要的並不多。

TOMS 舉辦送鞋活動時,我注意到一件事:最窮的人往往最快樂。我愈思考這個現象,愈是明白:複雜的生活和萬貫的家產,不一定會快樂。

其實TOMS 的鞋子,早已蘊含這樣的概念。其設計基礎,來自存在100 多年的阿根廷懶人鞋。這種鞋子設計簡單舒適,僅由一塊包覆腳板,黏上鞋底的帆布做成。

於是我也將這樣的想法延伸到事業上。我總是在思考,我是不是花了20% 的時間在我的事業上,但干擾我的瑣事卻占80%?我是否擴張太快?也許我應該將一些多餘服務或商品給拔除,還給TOMS 最原本的模樣。

崇尚簡單也有個好處,能時時提醒自己,當時為何要創業。只要你經常回顧創業動機,就會切實執行你的創業計畫,也能消除你最擔心的事:成為騙子。一旦你實踐自己的故事,就不必佯裝別人,只要做自己就行了。

常有人問我,在TOMS 的工作目標是什麼?其實這些年來,目標一直都在變,最初是想成立營利事業,幫助世界貧童解決沒有鞋穿的痛苦,但近年我的態度轉變了,我會說我的目標是:影響別人走向世界,發揮正面影響力,鼓勵別人創業,不管是營利事業或是非營利組織都好。我深深覺得,我應該分享我們在TOMS 學到的一切,盡可能幫助許多人。

9年前,我憑著日記裡第一張草圖踏出了鞋子事業的第一步。有了想法,只要穿上鞋子,綁好鞋帶,跨出簡單的第一步,並不代表這一步無法走得長,走得遠。

延伸閱讀:

TOMS麥考斯基:19歲,我在創業,那你呢?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