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工作可以環遊世界,起薪又是其他新鮮人的3倍,聽起來是否很吸引人?
隨著國際油價的下跌,海運成本下降,海運人才的薪資福利較一般上班族的薪水高,目前國內的乙級船員月薪約10 萬元、甲級約14 萬元。
如果你以為船員在海上的日子像是鐵達尼號船艙裡,那些在漆黑機房裡的場景,那就錯了。由於科技的發達,航運業目前以貨櫃運輸為大宗,隨著船隻噸數增加,在成本考量下,過去的勞力密集,已經被自動化所取代。而船隻出航短的一星期,長程的一年半載,跑船足跡踏遍東南亞、美國、歐洲,藉著工作環遊世界,海洋人才也有機會成為新貴。
事實上,台灣四面環海,擁有不同型態的海洋地形景觀與文化,讓葡萄牙人曾看著台灣本島讚嘆著:「Formosa!」與海洋的關係自然很密切。根據統計,國內的遠洋漁業年產值400 多億元,居全球前3 位;進出口產品也多經由海運運輸,每年有高達數億噸的運量。
看見台灣美麗的海洋資源,及貨櫃航運在台灣經濟與貿易的發展,基隆高級海事職業學校以培育海洋人才為目標,校長陳銓說:「當年輕人抱怨國內就業環境封閉、薪水太低時,接近海洋也許是未來職涯的好選擇。」
上船實習,提早體驗海上生活
一艘名為「育英二號」的船隻,從基隆港出發,駛往日本那霸,為期7 天的航程,這是基隆海事航海科、輪機科、漁業科的海上實習之旅。學生跟著驗艙師、輪機技師進入不同船艙見習,學習觀看海相、觀察鍋爐維修、保養等。
夕陽照出海天一色金黃,平穩的大海是沉靜的美,狂風卻又捲起波濤的浪花。跑船雖然沒有想像中辛苦,但是陳銓形容,「一個合格的航海員,要有面對各種狀況的能力,」必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會畫海圖又要懂氣象,全才的知識訓練,就像卡通《北海小英雄》裡的主人翁小威,聰明機警,必須要化解許多船隻遇到的危機。
要有北海小英雄的智慧,「還要能排解寂寞,」輪機科主任耿金川說,因此做中學,提早上船體驗再和業界交流,才能讓同學做好心理準備。
今年輪機科高三的詹智捷,參加學校和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合作的「產學攜手專班」,導入業界資源,銜接學用落差,目前已經錄取高雄海科大的他,在大學的最後半年,便能投入萬海、新興等五家航運公司擔任實習生,進行180 天的海勤資歷培育。
海底導覽、水產生態保育,就業路寬廣
談起漁業科、水產養殖,別再刻板印象的認為未來出路只能出海捕魚,或是穿著青蛙裝到養殖池裡工作。基隆海事推廣海洋教育,順應產業變化,讓同學有更多元的職涯選擇。
星期四中午,漁業科的學生穿著潛水重裝在校內游泳池練習潛水,鼓勵同學考取潛水國際證照,是漁業科的特色課程。
離開教室悠游水底,人與海洋共生,近年來漁業從過去追求漁獲成長,轉型成永續發展的休閒觀光漁業,注重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保育;漁業科主任陳衍光表示,同學考取潛水執照後,未來可投入海底導覽,和色彩鮮豔的魚群一起在珊瑚礁間穿梭,搭配自身對於魚種的專業觀察與認識,絕對能成為生態觀光的人才。
將生態保育融入課程,水產養殖科結合水產養殖及水耕生產的零汙染,設計魚菜共生系統,創造一個對環境友好的自然生態;此外帶領同學在基隆平浪橋下進行黑鯛魚苗放流活動,看著魚兒緩緩游向海中,每一條小魚彷彿是海洋教育的種子,伴著學生對大海的嚮往,正喚著他們啟航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