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做廖添丁,別做抓耙子

做人重要,還是做對的事重要?

王維玲
user

王維玲

2015-04-01

瀏覽數 5,850+

做廖添丁,別做抓耙子
 

在職場上,究竟是做正確的事情重要,還是做人重要呢?如果做了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卻招致同事不滿,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應該要義無反顧,還是裝聾作啞?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2011 年,日本奧林巴斯(Olympus)任命麥可.伍德福特(Michael Woodford)為集團CEO,他是第一個成功登上日本大型企業階梯的西方專業經理人。沒想到還來不及享受功成名就的喜悅,他就因為試圖調查一起併購案,在一場董事會政變中被踢出門。

面對做人與做事的兩難情境,究竟應該如何找到答案?

向「悲劇英雄」人格Say No

擔任人資主管15 年以上的部落客「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認為,大多數人之所以會感到兩難,是因為「正確的事」本身就充滿灰色空間,每個人對「正確」的定義可能不盡相同,很難取得共識

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提醒,面對複雜的職場情境,切忌意氣上湧,衝動行事,結果反而讓自己成為裡外不是人的「悲劇英雄」,覺得自己明明就是正義的一方,為什麼沒人感謝,反而還眾叛親離?

因為職場並不適用非黑即白的原則,你自以為的正義,也許只看到了事情的一半真相,貿然做出回應,反而讓事情變得更糟。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靈敏的職場嗅覺,遇到事情,別忘了回頭檢視:為什麼我會這樣想?

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背後是否有更多不為人知的隱情?

有沒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在詳細理解狀況之後,才能夠決定自己的立場,決定要採取什麼樣的行動,才能夠正確切入問題點,讓進退兩難的僵局有了新的局面。

聰明巧實力,製定行動方案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Joscph Nye)曾將國家實力區分為:

硬實力(Hard Power):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依靠威脅(武力或棍子)與利誘(金錢或胡蘿蔔)迫使對方合作的能力。

「軟實力」(Soft Power):

以柔軟手段或方式,迎合或塑造他人偏好,使自己的目標成為他人目標,讓他人樂於合作的能力。

「巧實力」(Smart Power):

依情境之不同,巧妙運用硬實力與軟實力,創造最佳綜效,以致能順利達成目標的能力。

當面臨多層次的複雜情況下,答案不再僅僅是Yes or No 那麼簡單,每個人的性格、立場、信念與對未來的規畫,都會影響你如何做出決定,很多時候並沒有對錯,只是關乎個人的選擇。

因此,在針對問題制定你的行動方案,我們需要運用軟硬結合的巧實力,一一衡量以下8 個步驟,究竟在我的處境下,有哪些可行的方法,以及每個方案的利弊得失,並尋找值得信賴或對辦公室政治觀察敏銳的同事商量可行性:

1. 確立主要目標

2. 挑出其中最急迫和最重要的目標

3. 研究出一套方案選項

4. 逐一檢查並考慮其中的利弊得失

5. 考慮是否可以暫緩處理回應

6. 與精通辦公室政治的同事,或可指導你的人討論各種處理方案選項

7. 修訂處理方案選項

8. 選擇出最有可能助你達成目標的方案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