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林富元?誰是Bob?
對年輕一些的台灣人來說,林富元這個名字顯得有些陌生。不過在上一代5、60歲的台灣科技投資圈,甚至在對岸大陸年輕創業潮中,林富元這位活躍在矽谷創投圈的天使投資人,可是十分的牛與火的。
你聽過天下電子嗎?它可是1987 年就進駐新竹科學園區的半導體廠,林富元透過矽谷朋友介紹,並投資這家公司。後來前副總統連戰的女婿陳弘元家族入主後名聲大噪,公司也改名為元隆電子。
你吃過微熱山丘出品的鳳梨酥嗎?現任總經理陳來助原本是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的總經理,為何他離開科技業轉戰食品業?背後的故事就是陳來助找林富元諮詢,談了6 次,最後被說動捨棄科技光環,投入傳產食品業,展開事業第二春。
你曾在雅虎奇摩購物中心買過東西嗎?它可是2002 年就成立的興奇科技,當時搭上網路浪潮,興奇科技快速崛起,成為與PChome 齊名的兩大購物平台。林富元早年也透過朋友介紹,參與此項投資。後來興奇科技與雅虎奇摩結盟,後更合併為現在的雅虎奇摩購物中心。
林富元不僅活躍在矽谷及台灣,他更受邀在中國大陸進行天使投資的推廣與演講。過去10 年,Bob 都會受邀前往大陸各地去做演講,好幾次都是在大型體育館內,面對數千名學生及年輕人,談如何創業?如何找商機?每次演講完都被一群人包圍住,他們手上拿著一份份的營運計畫書, 喊著「林老師,你一定要看看我的項目」。常常是被如此熱情、渴望創業的年輕人圍住而不得脫身。
橫跨太平洋兩岸、投資遍布矽谷、台灣及大陸等地,林富元以自身40 年的天使創投經驗,剖析兩岸三地創業的現況,也指引一條台灣創新創業的新路。
■矽谷為何能成功?人人都在想創業投資這檔事
當全球都在想學矽谷的創新創業模式時,不免好奇的問:矽谷為何能成功?林富元說一個有趣的故事:有一天他去看牙醫,牙醫師拿了一個投資案給他,請他看看是否值得投資。這說明了什麼?矽谷創新創業文化已融入一般人生活,不只在科技圈或創投圈裡面。
他再舉一個例子,發生在他太太教授的瑜伽課裡。有一天學生拿了一份案子給他太太,請她轉交給林富元。沒想到他看了覺得不錯,沒多久就進行了這個項目的投資。
這再次說明矽谷是一個平台,這是築夢與圓夢的平台,全球人才聚集到矽谷來,將他們的創意及才能貢獻出來,再搭配彼此交流與聚會,讓創新不斷被激盪出,並獲得整合或加持,加上資金的投入,就成為全球創新創業的引擎。
矽谷的創業也有變化,從1990 年代的電腦產業,到2000 年的網路業,再到2010 年後崛起的社群創業,都在變化,且速度飛快無比。目前矽谷的人不再只想著電子業,想著服務業,更想著全球市場,把目光放得更大更遠了。林富元認為矽谷的創新能量不會減少,反而會更旺盛。因為它持續吸引更多的人才進駐,全球的錢都會進去,讓這個地區( 包括舊金山)的創新創業更加活絡。
不少國家想複製矽谷的創新模式,但都只學到皮毛,最終也放棄或修正。乾脆把人才或公司搬到矽谷去,讓員工去感受矽谷文化,如此做法還較容易成功。
韓國三星、大陸華為、騰訊等都前去設分公司,其中一家遊戲公司Perfect World 更在當地雇用400 名的人才,這種身歷其境的做法,都是值得台灣學習的。
只是,台灣人近年反而是退出矽谷,1 位台灣人離開,馬上就有1 位大陸人進駐,2 位印度人跟進,這種情況愈來愈明顯,不是好事。
■大陸正在快速複製矽谷模式,發展出中國式的創業風
林富元說,過去10 年在大陸演講,他深深覺得大陸複製的速度應是全球第1 的。2000 年時,他與橡子園合夥人陳五福等人受邀前往大陸上海演講,幾千人的場子裡,很多年輕人就是要來聽什麼是創投。
過了2 年,他再到中國去,看到當時曾聽他們演講,交換過名片的年輕人,已成了財經雜誌封面人物,大談「什麼是創投?」的題目。再過了2 年,這些年輕人已是基金主持人,當起天使投資人。聽他們演講,已要排隊買票。這說明了大陸快速興起,人人都想創業,已到了全民創業的地步。
在投資項目上,大陸也發展不同於矽谷的創業項目。林富元隨口念出幾句大陸的順口溜,告訴大家機會就在裡面。
「生不起,剖腹一刀5000 起」,這是醫療商機,特別是醫療器材及健康保養者,是投資的新項目。
「讀不起,選個私校3 萬起」,這是教育,不論是線上或離線教育的商機,在大陸肯定有機會。
「住不起,4 萬多元一平米」,這是住宅房產,雖門檻較高,但至少保值。
這也對應了近年來,大陸在教育及醫療方面的創業十分火紅,包括遠距醫療、語文教育或國際教育,都是很熱門的投資項目。
■台灣創新多元機會也多
林富元觀察台灣創業的優勢,他舉紐西蘭的奇異果為例,可以包裝行銷成為一個品牌,賣到全球去。台灣是林富元觀察台灣創業的優勢,他舉紐西蘭的奇異果為例,可以包裝行銷成為一個品牌,賣到全球去。台灣是水果王國,難道沒有一個水果,把它行銷到全球嗎?一定有。芒果可能是一種、水梨也許是一種,選出一種水果來行銷,代表台灣,就有機會。
還有鳳梨酥,以往是台灣的小糕點,隨著旅遊觀光,成為來台遊客必買的伴手禮,還可以賣到日本及大陸去,這就是台灣的優勢。
當然,還有台灣的醫療,及台灣的飲食料理,在全球來說也有它的特色。你看珍珠奶茶可以賣到歐洲去,或是醫療美容也可以成為一種來台灣的誘因,都是很棒的機會。
■不要想別人有的,要想我們有什麼機會
他看到台灣近年創業風潮,從北到南的創業競賽十分普遍,不僅民間單位掏腰包舉辦,送給優秀的團隊大額獎金;政府單位也起而效法,由科技部舉辦創業大賽,首獎高達200萬元之多,更可以前往矽谷接受天使創投的業師指導。
台大校友也組了「台大創聯會」,就是一個天使組織,幫助年輕校友創業。同時,交大及清大也都有類似的組織,針對校友或在學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及資金協助等天使的角色他認為台灣有可能繼30年前竹科創業風,再掀起另一波創業潮。
■未來投資──離開科技核心
說了很多台灣的創業機會,其實也透露了未來的商機,就是異業結合、虛實整合。這裡不是把科技移開,而是將科技融入到其他產業去,讓其他產業因科技而產生新的應用與契機。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基因比序,過去分析得很慢,但透過科技,現在只要幾天就可以完成,這就是科技協助了醫學,減短時間,讓醫學獲得進步。
「科技不再是主角,」林富元說,科技跑到文創產業、傳統產業、服務業、教育界及醫療等行業中,重新混搭出新的商業模式來。教育就很明顯,線上開放課程的型態已在全球引起教育界的翻轉,過去做不到,科技讓它做到了,如MOOCs。在台灣也能修到哈佛大學教授的課,且有學分認證,這真是太酷了,不是嗎?
再舉例,醫療行為結合科技,能讓遠在山上的原住民使用到跟平地一樣的診斷方法,那也許就是一大突破。又如台灣很盛行的養殖漁業,用科技去控溫來養石斑魚,也是異業結合的例子。
最終來說,醫療及教育會是不變的機會,林富元強調,如何讓人更方便及容易學習?如何讓病患獲得更好的治療照顧?這是全球都關注的事,想到解決方法,就是商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