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年來低薪問題嚴重,連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來到台灣訪問時都嚇一跳。面對這樣的職涯困境,有許多人會選擇到國外深造,透過再充電及國外文化的洗禮讓自己的身價看漲。
其中MBA ( 工商管理碩士) 更是許多人眼中的大蘋果,除了學校教授的知識之外,畢業後將帶來的收益也十分驚人,尤其對台灣的受薪階級來說,薪水「從22K 變成220K」不再是天方夜譚。
雖然MBA 課程聽起來很神,但相對你要付出的代價也很大。專門替台灣人申請Top MBA 的顧問Sabina 分析,一個為期2 年的海外MBA 課程學費約落在12 萬美元左右( 約合新台幣360 萬),再加上生活費至少需500~600 萬新台幣。而且無論排名高低,各校學費都差不了多少,「所以一定要念到前端的MBA 投資報酬率才會大,」Sabina 說。
根據富比士的商學院調查「The Best Business Schools」顯示,排名高的頂尖學校,較能替畢業生帶來高收入:以史丹福大學為例,2008年的MBA應屆畢業生在2012年時的平均年薪是22萬1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63萬),華頓商學院緊追其後,平均年薪可達20萬5000美元(約合新台幣615萬),但同樣是MBA畢業生,羅林斯學院的平均年薪則是6萬8000美元(約合新台幣204萬),可以達到3倍之大的差距。
MBA的學費雖然驚人,但如果能夠找到高於平均值薪水的工作,要在2~3年內還完學貸絕對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2年的MBA帶給你的不只有一份令人稱羨的工作,更多的是豐沛的人際資源,以及難能可貴的國際交流經驗。
高薪之外,你該知道的MBA資訊
雖然663萬的年薪聽起來很誘人,但在數字背後,MBA的投資報酬率怎麼算?畢業後要從事什麼工作?有哪些問題與挑戰是你必須要知道的呢?
1 MBA到底是什麼?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工商管理碩士)是一種特別的碩士學位,與一般碩士不一樣的地方在於MBA側重於培養能夠勝任高層管理工作的實務型人才。所以在各種課程上常常通過商業案例分析(Case Study)、實戰觀摩、分析與決策技能訓練等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而一般碩士生則側重於理論學習及學術研究。
MBA課程內容涉及管理、經濟學、金融、財務、法律等等,除了專業知識之外也講究組織、領導才能,甚至是溝通能力、判斷和處理問題的能力都是培養的重點。
其中一個特別的點是,MBA在申請前通常必須要有2年以上的工作經驗,Sabina建議最好要有4年工作經驗比較有機會申請到前端學校。
2什麼樣的人適合念MBA?
MBA聽起來很棒,但卻不是每個人都需要,MBA對以下這幾種人的幫助最大:
第一是想要轉職的專業人士。例如有很多工程師念MBA,因為他可以學到專業以外的商業知識。MBA 裡的課程很多元,就像是一扇門開啟很多可能。
第二種是大學畢業生想要拿碩士學位,但又不想學太理論的東西。Sabina 分享,在MBA 裡都是用案例分析教學,例如提出可口可樂某一年發生的狀況,請大家一起討論在那樣市場情況下,每個人的意見、思維是什麼。就算是學會計,也不像一般碩士課程只是教你怎麼看報表,而是教你如何從報表預測或看出這個公司發生了什麼問題。
3 MBA 畢業後通常做什麼工作?
MBA 畢業生最嚮往的職業不外乎就是管理顧問業跟金融業,因為薪水最為豐厚,所以常常成為大家的目標。知名的管顧公司如麥肯錫、BCG 跟貝恩;金融業則是各大投資銀行、私募基金或是VC。這些行業都會以MBA 畢業生為招募標的。
除了這些之外,Sabina 分享,企業也喜歡找MBA當產品經理 (Product Manager),因為PM 須從前端到後端管理,要有全面的商業知識。另外有些公司內部會設有商業發展部門(Business Development),會找MBA畢業生做併購,或是類似於公司內部顧問的角色。更別說行銷、財務等等職務,像高露潔這些大企業也喜歡找MBA人才。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是,有些企業有儲備幹部的職務,會讓儲備幹部到各地去輪調,最後可能成為該公司在某地區的負責人,MBA學生本來就是來自世界各地,更有優勢。
申請前,一定要問4個問題
1你為什麼要念MBA?
Sabina說,你一定要問自己目的是什麼。「我常常很驚訝,這麼昂貴的學位還是有很多人說『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想念』。可能只是覺得工作上有些瓶頸或是爸媽問他要不要出國,不然就是很多同學在申請。」
如果沒有搞清楚目的,只是把MBA當成一個假性的目標,你只會在日後面對上百個工作機會中更加迷惘。「MBA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階段,不是終點,最重要的還是你畢業之後到底要做什麼?」
Sabina建議,如果工作真的有瓶頸,你最先要做的事情不是申請MBA,而是去想這個瓶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是你不喜歡這個產業嗎?如果不喜歡,那什麼才是你該去的方向?搞清楚自己的職涯規畫,才不會白白浪費自己的錢跟時間。
2必須付出哪些代價?
除了500萬學費(跟它的利息)之外,攻讀MBA也有其他需要考量的成本,像是在國外多花的昂貴生活費、少領的2年薪水、現有的升遷機會,甚至你也要考慮到犧牲掉的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或是穩定交往的伴侶是否可以接受遠距離戀愛等等。
3有沒有其他方法也可以達到目標?
如果你在乎的只是薪水,有沒有可能當業務員也是一種選擇?如果你是想得到商業知識,線上課程可以滿足你嗎?試試看找出MBA之外的方法,這個問題可以把你從「MBA狂熱」中拉出來,去思考看看什麼才是你的最佳人生途徑,也許可以花更少的錢、用最低的成本就達到一樣的目標。
4MBA的投資報酬率是多少
Sabina說,所有申請者最大的迷思就是「沒算投資報酬率」。但就像所有投資都要算投資報酬率一樣,你也必須用這個方法來評估念 MBA 對你來說是否值得。投資報酬率(Return of Investment, ROI) 的公式如下:
ROI = (獲得-成本) / 成本
如果ROI 大於零,表示你去念MBA是個明智的選擇;如果 ROI 小於零表示這個投資案會造成虧損。建議你在申請之前先研究一下你想念的學校校友薪資水平在哪裡,再綜合評估MBA給你的高薪、視野、朋友等等,是否值得你用高額學費及2年青春及種種風險來換。
Sabina小提醒
● 準備申請時盡量不要有工作空窗期,留職停薪2個月還可接受,超過3個月就說不過去了。如果連投資銀行、管理顧問這些忙碌的人都可以在職申請了,你就沒藉口說工作太忙沒時間。
● MBA期間一定要好好交朋友,在這裡很少人會只以好好念書為目標。體驗生活、聽每個人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部分。
● 如果可以的話,好好利用 MBA 帶給你的優勢,不要一畢業就把目標放在歸國工作,考慮挑戰一下美國或歐洲總部的工作吧。
● 想創業的人可以去西岸的學校感受矽谷的氛圍,畢竟哪裡有比矽谷更多的新創公司及 VC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