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成為台灣A咖,再轉戰大陸市場

站上浪頭》彭成翰

王妍文
user

王妍文

2014-07-09

瀏覽數 4,550+

成為台灣A咖,再轉戰大陸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攤開中國地圖,6 年內,王品大陸事業群副總彭成翰走遍大江南北,東起上海,西至成都,最北到過瀋陽,最南直抵廣州,28 個城市都有他工作的身影。

每個月,除了一半時間留在王品集團上海總部外,其他時間他要平均分配,每月輪流到華北、華南、華中等區域深入巡視,除了了解將近50 個據點的營運情況外,也要分析各地消費市場的不同需求,作為下一波展店的依據。

當台灣35-40 歲的中堅上班族面臨上有長官卡位、下有源源不絕年輕同事湧進,空有資歷、卻升遷無望,只能當個職場「卡卡族」之際,1976 年次的彭成翰,早已從餐飲門外漢,到被賦與負責王品牛排的大陸營運重責,剛滿38 歲的他,已經為自己的職涯翻開新扉頁。

站在大陸內需市場掀起的餐飲浪頭上,彭成翰的職涯發展同樣飛快成長。從大陸事業處的訓練部經理、區經理、華南區執行總監、到現在擔任副總,獨當一面負責全中國「王品牛排」這個品牌的營運規畫,他只花了6 年時間。

「如果沒到大陸工作,我可能還是集團旗下某間店的店長或區經理吧!」彭成翰說,但現在,工作上雖然需要南奔北走,卻可以看到世界各大餐飲品牌,如何善用國際經驗擬定布局策略;中國本土餐飲品牌,又是如何藉由在地優勢攻城掠地,這些觀察與經驗就像卜派的菠菜,一點一滴成為滋養職涯發展的

養分。

大陸市場幅員廣大,每年7%至8%的經濟成長,帶動薪水、職務快速翻倍,看似美好,卻不是每個人都能享有的中國夢。根據調查,到大陸工作的上班族,約有7 成不到2 年就鎩羽而歸,能待超過5年的比率,還不到3%。西進中國發展,彭成翰為什麼會成功?

成功法則1 自我定位,不往人多的地方走

2008 年初,彭成翰才剛當上聚北海道昆布鍋文心店的店長1年多,工作穩定、發展也不錯,突然被詢問到大陸工作的意願,當時的他連想都沒想過要到對岸找舞台,一個意外來臨,接還是不接?

意外,大多時候是挑戰,也是機會,就像踏入餐飲界,一開始並不是彭成翰的規畫一樣。

從企管研究所畢業後,他跟大多數人一樣,往科技公司遞履歷,在一次跟同班的EMBA 同學深聊後,才驚覺,對於工作,不該往人多的方向走,而是要先了解產業、了解自己後,有了自我定位,跨出職場第一步才會有優勢。

他盤點自己的性格,喜歡戶外運動、熱愛跟人際互動,有人味的服務業工作會比待在廠房中更開心,加上服務業正在起飛,比科技業容易有機會,於是他在科技公司錄取報到前緊急喊卡,改向王品應徵儲備幹部,這才進了餐飲業。

傳統觀念裡,一個研究生要彎下身段端盤子並不容易,彭成翰卻不以為意,他從基層幹部做起,為自己贏來派任大陸的可能性。他把意外當機會,接下任務飛上海,擔任總管理處訓練部經理。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成功法則2 掌握節奏, 深耕潛力企業

沒想到,這一飛有更大的挑戰等著他。

大陸經濟急速發展,高薪挖角時有所聞。彭成翰剛到大陸,就遇上最大的挖角風暴,當時,許多王品台灣高管被以3-5 倍的薪水挖走,5 個幹部就走了3、4 個,甚至連店長、組長、主廚一起帶走。

為了遞補人才缺口,重頭扎根作業標準和基礎課程,身為訓練部主管的彭成翰工作量翻倍,「從前是做單店訓練,現在要處理整個大陸事業群的訓練工作。」所有的事情都是倍數放大,面對工作範圍、地點急遽擴大、工作對象也從台灣人變成大陸人,如何溝通、如何設定績效,讓他一度很挫折。這也是很多西進工作者需要適應的第一道心理關卡。

隨著挖角風波暫歇,彭成翰也學會放慢腳步,先看清楚問題的來龍去脈,再用大陸人思考的邏輯想一遍,再判斷是要改變做法、還是等時間發酵。

「重新幫自己掌握做事節奏。」彭成翰說,在大陸工作,誘惑很多,要學會如何辨別。就像有人要來挖角了,到底應該拿3-5 倍的薪水離開奮力一搏?還是看清企業發展潛力,隨之一起成長?其實都要考量希望未來的職涯節奏怎麼走,否則浪潮一來,可能飛到天上,也可能死在沙灘上。

成功法則3 適應移動, 快速了解問題全貌

在大市場工作,會遇到的第2 道適應關卡是頻繁的移動。彭成翰到大陸後,短短3年就在11 個城市工作過。他從訓練單位被調派到第一線擔任開疆闢土的前鋒工作,一路從華東的江浙區、華南的深圳、廣州,再到華中的重慶、成都,除了店務巡檢及管理,還要深入市場做商場開發,並跟各地地方政府交流、打關係。

每個地方、每個市場的差異性很大,「沒有人會等你慢慢摸索。」頻繁的移動,雖然很累,卻也讓他養成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深入了解市場的各個關鍵問題。

彭成翰認為頻繁移動的另一個優點是打開視野,例如在上海時,可以看到世界各大餐飲品牌,如何善用國際經驗擬定商業策略;去到華中、華南,又能體會到中國本土餐飲品牌,如何藉由在地優勢來攻城掠地,一旦視野開展,就能融合各家經營所長,一點一滴變成工作上的競爭力。

成功法則4 了解潛規則, 建立人脈網絡

在大陸工作,有許多事情需要學習,但彭成翰認為,首要就是「關係」,這是西進工作要適應的第3 道關卡,也是大陸商場往來的潛規則。

「出外靠朋友,多些人脈就多一些幫助。」彭成翰分析,在大陸「有關係」,就「沒關係」,大陸人雖然不容易交心,但一旦取得信任,他們又會非常熱心相挺;當一人在外想家時,也因為當地有朋友,減緩不少思鄉的愁苦。

彭成翰建議,台灣人到大陸發展,一定要放低身段,學習當地化、本土化,只要真誠以待,就能開啟真正交流的大門。像他有很多朋友是從工作、顧客關係慢慢熟稔,結果在工作上、生活上,提供意外的幫助。很多台灣人以為,要學會爭取、鬥爭才能在中國生存,「但要生存得好,需要的還是情義相挺的人脈關係。」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