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外派,讓我31 歲當上總經理

施耐德電機總經理》張宗明

徐仁全
user

徐仁全

2014-06-30

瀏覽數 13,200+

外派,讓我31 歲當上總經理
 

你知道嗎?法國人訂計畫時如果有3 個步驟:第一步驟是他們一定會去做的;第二步驟是等完成了第一步驟後,再進行;第三步驟呢?很有趣,通常是他們不想做的,也不太會去做的。

這是今年4 月接任台灣施耐德能源事業部總經理的張宗明,曾在加拿大工作2 年,與法國同事共事後,得到的一個寶貴體驗。

張宗明在2007 年加入台灣施耐德電機,透過施耐德「馬可波羅」培訓計畫,得以申請到加拿大的施耐德公司工作,2 年半的時間,張宗明除了專業上的學習外,最大收穫就是與不同國籍的人共事,也體驗到不同種族的文化習性。

另一有趣的體驗:有一次在美國受訓,同事見面會很自然的問安:「What’s up, how’s everything ?」大部分時間裡,張宗明總是很自然的反應並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

但有一次,同事再遇到他,又再問了同一句話,但當天他心情不好,就回答說:「No, I am not OK.」結果此舉反而嚇到美國同事,不知該怎麼辦?停了5 秒後,美國同事才問他怎麼了?需要協助嗎?

事後他也了解,如果不是很熟的朋友,面對客套的問候語,只要簡單回應就可以。除非彼此有深交,才方便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才能讓美國友人進一步來關心、甚至協助。否則,交情不夠,是不方便掏心掏肺訴說心情故事,也會嚇到對方。

這些有趣的異國工作經驗,讓張宗明學到如何與國外同事相處,也學到了在施耐德這樣國際化的公司裡,如何找到自己的舞台,展現長才。

2009 年底回到台灣後,張宗明的職涯有如直升機般,不到5年就坐上部門總經理一職,成為最年輕的總經理,帶領16 位部屬,一肩扛下超過全公司1/3 營業額的重責大任。

大學畢業後,張宗明走的是自行創業,開發了社群網站,做得有聲有色,也成功引進創投資金。但沒想到,創投高層竟把他re 掉。看著同學在晶圓大廠領高薪,他卻也沒想去,反而想著是不是有什麼國際百年的企業,可以做長久一些,可以學到更廣一點的工作經歷,「不要做沒多久又被裁,或公司倒了的那一種,」他就找上施耐德電機,也順利被錄用。

開放心胸,世界就是你的

進到公司後,他發現公司內有一個馬可波羅計畫,這是施耐德在全球跨國的計畫,鼓勵同仁可以申請國外分公司的職缺,也就是跨國工作的機會,為期2 年。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張宗明覺得這樣可以出國工作,很讚,決定爭取看看。當時他申請在加拿大的施耐德分公司一個技術支援的職缺,當時的主管,用濃濃的愛爾蘭英文腔與他面試,張宗明緊張但不慌張,表現得宜,取得oer。他打包行李,就出發先到美國去等簽證。

在美國等待加拿大簽證的同時,他接受為期3個月的培訓,認真的他,很積極地在2.5個月就完成,並通過測驗。當他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要到加拿大赴職時,忽然接到指示,希望他再花1個月的時間,把英語練得更成熟,再上工。

「如果是在台灣,大多數主管會急著把你丟進職場,趕快上工。但在加拿大,卻是請你緩緩,等你準備好了再來。」這種不同工作文化的體驗,是張宗明此趟異國工作,最大的學習。

交大電控畢業的張宗明,相較於多數同學留在台灣工作,他卻主動爭取在國外的工作機會,生活閱歷及職涯發展,硬是比別人豐富多彩。

勇於爭取,不要害羞

張宗明談到,其實在以外國人為主的工作環境中,華人或台灣人常會因語言或性格問題,較為保守與客氣,「總以為表現好,主管自然會看見,」但他覺得這不是完全正確的觀念。

在國外,有實力的同時,也要適度的讓主管看到,讓主管知道你的厲害,而不要太謙虛、太禮讓,最後把機會都讓掉了。

在加拿大工作時,張宗明的工作很單純,就是做好技術支援。但他覺得溝通與協調的工作也是他喜愛的,就主動爭取另外2項專案:一是創新專案,另一是軟體專案。

原本主管擔心他做不來,希望他做好本分工作即可。但經爭取與溝通,終獲得許可加入,他同時做兩份工作,更不敢有怠忽之處。最後要離開時,加拿大主管還問他願不願意留下來,繼續工作。

最終,張宗明決定放棄豐厚的加給及津貼回到台灣,從最基層的業務員做起。經過2年,他升為市場經理;再過1.5年,成為協理;今年4月,接下能源事業部總經理一職,成為最年輕的總經理。

一趟馬可波羅計畫,改變了張宗明的職場人生。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