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解碼80、90後價值觀

老闆、主管、父母都該了解

30雜誌
user

30雜誌

2014-05-05

瀏覽數 6,900+

解碼80、90後價值觀
 

許多企業抱怨:真搞不懂80、90後的員工是怎麼一回事;或許你也認為,這群80、90後就像草莓、水蜜桃或豆腐一樣一壓就爛,沒有責任感,眼睛長在頭頂上,什麼都想要又不肯苦幹實幹。

其實,他們跟你想的不一樣!

看看台灣「太陽花學運」、美國「占領華爾街」、埃及「阿拉伯之春」等重大運動的發起人及參與人;或是看看facebook創辦人佐克柏(Mark Zuckerberg)、女神卡卡(Lady Gaga),20多歲已打造出自己的一片天,他們都屬於這個世代。

他們是黑白羊,是非分明,沒有中間的灰色地帶;他們也是紅羊,骨子裡滿滿熱情與正義感。也因此,只要是認為對的事,他們就敢貫徹到底,不懼外界的批評與質疑。

如果你還是拋不開既有成見,接下來的對話,將重新塑造你對80、90後的想像。

台北東區一家咖啡館,5位台灣的80、90後,透過facebook上的Po文,下班後趕到這裡集合,披薩、鬆餅加上啤酒,輕輕鬆鬆聊開來,完全不為什麼,他們就愛這種fu。

從事科技業的合理先生,32歲,一頭有點凌亂的頭髮,一身有點隨意的打扮,看起來安靜沉默,每次發言卻都一針見血指出問題核心。

合理先生的創業合夥人Porsche小姐,33歲,常飛歐洲洽公,擁有國際化視野。Porsche小姐的稱號,來自她的能力,她被形容是台保時捷引擎,只要找到對味的保時捷車,工作立即衝出極佳性能。

Party king先生,33歲,是一家創投公司的負責人,在人群中他敢說敢做,是領頭型的人物。他習慣站在高處往下思考問題,創投事業正是他的興趣所在,他喜歡幫別人找出問題,幫別人建立從無到有的事業。

27歲的Mr. Why先生,在一家知名日商公司裡擔任國外業務。相較於其他人,雖然月收入不過3萬多元,但從頭到腳的行頭都叫得出名牌。他習慣質疑大家給的答案,在聊天過程中,不時丟出一句「為什麼」?

23歲的開心女郎,在人力銀行擔任業務,她的人生宗旨就是開心過日子。不喜歡當女強人,但絕對會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業績,以便好好與朋友盡情玩樂。

5人之中只有Party king先生已婚,大家最常聊起的話題還是工作,但不是喊累,而是聊工作的樂趣在哪裡;對於愛情的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解讀,毫無交集;對於理財,大家都能異口同聲津津樂道,哪一件3C產品可以零利率分期付款;對於玩樂,他們各自有主張,但是堅持不走跟別人一樣的大眾路線。

他們都是台灣的80、90後,他們的話題核心就是: 「一切都關於我(It`s all about me!)」話題切入就是我認為、我想要、我相信、關於我的一切。這群對自我和未來抱持高度期待,並且需要馬上得到讚賞與滿足的80、90後,正強烈衝擊教育體系與職場環境。這個非常個人主義的世代,怎麼看待工作、愛情、消費、美學與玩樂?看看他們的說法。

5大面向看80、90後價值觀

1.關於工作,我不是工作狂

Porsche小姐說: 「通常我不會說自己很忙。」

合理先生說: 「我也不喜歡人家說我是工作狂,因為那代表沒效率;就像我喜歡喝酒,但絕對不是酒鬼。」

Mr. Why說: 「對於工作,我不需要別人來讚美我,自我滿足到就好了。」

80、90後工作觀:我要我喜歡的工作方式。

facebook創辦人佐克柏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沒有gener ation大房子、大車子,住在小公寓裡,他喜歡穿T恤、牛仔褲與夾腳拖鞋,他的生活方式跟一般人一樣,但是他喜歡出名,喜歡被所有人知道他是誰。他的出發點就是認識人,然後有10億人認識他,這人數比全世界第3大國美國還大。

佐克柏不是工作狂,他只想要在網路上分享,認識更多的人,沒想到分享facebook,卻讓他成為最有錢的80後。

80、90後對工作定義已經改變,好的工作就是符合自己生活型態的工作,即使再累,至少有fun在裡面。

 

2.關於消費,我要的一定買

Porsche小姐說: 「我喜歡房屋廣告裡的一句話: 『女人要有自己的生活』,消費是為了犒賞自己的辛勞。」

Party king先生: 「我希望廣告消失,因為我不相信媒體也不相信數據,網路口碑還比較有公信力。」

Mr. Why說: 「超討厭數據的!但是沒有數據就沒有依據啊!所以我只買我要的東西,不要的東西,便宜賣給我也不要。」

80、90後消費觀:每一分錢都要花得「有道理」。

對品牌的態度,80、90後絕對不再是買單時尚而已,他們透過知識與聯繫去尋找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如果品牌無法和他們互動,產生對話,就算是經典,也不是他要的東西。

「使用起來要能夠代表自己,是這個世代的消費特徵。」專研消費者行為的政大企管系教授別蓮蒂觀察。

別蓮蒂認為,這個世代的消費態度鮮明,跟大環境有關。晚婚加上與父母關係並不親近,朋友變得很重要。透過吃喝玩樂的消費,更是與朋友互動的方式;正因為如此,「我是誰」變得很重要,因為他必須彰顯他自己與同儕之間的不同。

3. 關於玩樂,只是換個生活方式

Porsche小姐: 「我都是自助旅行,自己上網查資料就可出發了!」

Party king先生: 「我會找一個國外度假村,有專人可以陪小孩玩,這樣我們大人可以自己玩。」

合理先生: 「對我來說,玩樂就是要換個生活方式,自由行已經無法滿足我,到紐約去住3個月才叫做休假。」

開心女郎: 「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要好好玩樂啊!」

Mr. Why: 「咦?為什麼上班族沒有暑假呢?」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80、90後玩樂觀:玩,等於生活;至於玩樂方法,由我決定。

晚婚、不要小孩,80、90後愈來愈沒有買房與養兒育女的負擔,雖然收入變少,至少只要顧好自己就好,那就是為什麼吃喝玩樂愈來愈重要的緣故。

老牌旅行社雄獅旅遊找來4位旅遊達人,讓達人領軍,設計個人化的旅遊行程。從滑雪、到日本追溯歷史人物龍馬之旅、瑞士鐵道專業攝影團等達人帶路的私房旅遊,由旅客來挑選達人,這樣的做法當然是因應80、90後在玩樂上的主張,甚至每個人都可以是行家,如果沒有真正兩把刷子的領隊帶路旅行,他們寧可自己事先上網做足功課,自己出發。

4. 關於美學設計,有生活價值才是美

Party king先生: 「我會買這個名牌包是因為它的logo很小,但是卻很實用。」

Mr. Why: 「我喜歡名牌,我會買來混搭我要的樣子。」

Porsche小姐: 「iPhone其實並不好用,但是我喜歡它的設計,而且我最想要的功能它可以滿足我,其餘功能有缺陷也不重要。」

80、90後美學觀:各自表述,自信混搭。

關於美學的定義,80、90後要自己決定。或許就像老牌零食乖乖換新包裝,封面上有乖乖卡通人物的身型,卻沒有乖乖的樣子,因為中間的留白交給消費者自行去描繪,各自表述。

80、90後最大的顛覆,是主流這個字不見了,因為,我就是主流。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強烈主張,所以分眾市場大行其道。在他們的眼中,穿LV搭配夾腳拖反而是很時髦的自信搭配。作家張國立說,看看台北忠孝東路四段1-100號,就有50家潮T店,西門町更是滿街都是個性潮T小店就知道了。

5.關於愛情,究竟要選I,還是We?

榔頭先生: 「我覺得女人都是穿著PRADA的惡魔,我要的愛情是很單純的交往,但是我的約會對象卻告訴我她最近跟男友復合了,之前的交往都不算。」

Party king先生: 「我覺得現在的愛情是提早結婚化,交往之後幾乎都過著已婚生活,只是沒有小孩而已。」

Porsche小姐說: 「我覺得談戀愛就是在比賽誰比較有耐心。誰先沒耐心,誰就先輸了。」

開心女郎: 「如果不要小孩,為什麼要結婚?」

Mr. Why說: 「你們真的都這樣想嗎?我覺得愛情是一件很浪漫的事耶!」

80、90後愛情觀:即便變成了「We」,還是要保有「Me」。

因為太愛自己,80、90後在兩性關係裡,很難從Me順利過渡到We,所以他們成為歷史上最晚婚的世代。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25-34歲適婚年齡人口男女,未婚率分別近7成以及近5成。

因為晚婚,因為寂寞,所以療癒系商機盛行,所以一個人系列商機會被80、90後埋單,從日本插畫天后高木直子的《一個人住東京第五年》系列作品會大受歡迎,到一個人的餐桌逐漸變成餐廳的主流,就是為了療癒他們在愛情裡的寂寞。

520萬新生代準備當家

不可否認的,這個世代已經在形塑當今的世界。全世界20-35歲的80、90後已經開始當家作主,他們是未來世界的主流,他們的主張,就是未來社會的主流價值。

台灣20-35歲的80、90後人口,超過520萬人,占台灣總人口比例約22.5%,他們是市場消費主要生力軍,也是專家口中批判性最強的消費者,他們的消費態度,改變了許多企業的遊戲規則

80、90後強調「我的想法」與「我的感受」。因為他們是個人軍團,習慣單打獨鬥,喜歡獨自工作與玩樂。

80、90後自視甚高,只要我想做,有什麼不可以;但卻也是高壓世代,生活在焦慮、憂鬱與孤獨的年代。

80、90後具備外控性格和對世界的悲觀信念,外控性格可以保護他的自尊,對世界的悲觀信念卻造成過度譏諷世事,易引發挫敗。

無論你的角色是職場老闆、主管、父母,你都不得不了解80、90後,尤其是企業。

80後、90後在網路世界成長,與其他世代碰撞後,會產生什麼樣的火花?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期望年輕人能培養不被操縱的能力;作家小野提醒大家,不管未來如何改變,莫忘年輕時代想要改變世界的初衷;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則認為,要深入年輕世代想法,得先跟他們站在一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告訴年輕人,相信你所相信的世界,也要看見更大的世界。

了解職場生力軍4個特質

80後,已經成為職場主要生力軍,甚至已經升為管理階層,或是主導市場的創業家;而90後也開始進入職場成為新鮮人。迎接這批在全球化與網路深層灌溉下長大的世代,你需要了解他們的4大特質:

1. 1秒鐘決定一切:他們是第一個成年的網路世代,他們從以K為單位的撥接,進入10億分之1秒的光纖世界,相當於1奈秒。也因為網路世界運轉太快,他們被逼著得趕快下決定。

以前的社會是是非題,現在的社會對於Me世代,卻是選擇題,要打動Me世代的心,只能用秒爭取,用情感打動他,否則下一秒,他就轉頭了。

2. 不要再給我規格:音樂產業是80、90後改變商業邏輯最好的例子。個人化的音樂系統iPod,將音樂隨身攜帶,代表商業與音樂散播的一項革命:消費者不需經由唱片公司決定,就能下載個別歌曲甚至整張專輯,這個過去被視為小偷的侵權行為,經過革命,現在卻被當成「我們的選擇自由」和「生活個人化的權力」,是一種受眾人擁戴的顛覆。

3. 我的寂寞你了嗎?:自我世界中,80、90後其實是寂寞的。他們每個人都很有主張,但是你有你的主張,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個人主義下,即使愛情有了We,我還是我,究竟誰能了我呢?

4. 不正義不要來找我:過去,廣告是為企業服務,如今,廣告是為消費者找尋出口;80、90後其實心中有正義感,想要做公益,討厭商業化的他們是跟著夢想走的人,他們需要故事,要看見夢想也可以被實踐。

當80、90後說「No」時,不代表他們對這個世界漠不關心,你必須了解,在他們說「No」的背後,其實他們真正要說的語言是,「我要分享、公益、Fun、自由與創新」。

撲天而來的80、90後新主張,他們不信仰上對下的權威管理,不相信工作要拚命苦幹,更不認同用輩分來決定升遷加薪;自我主張強烈,只信仰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東西,想要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理解他們溝通的模式,才能真正同理他們,也才能讓他們展現屬於自己的新興力量。

而你,抓住了80、90後的心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