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台灣人最瘋的是什麼?也許你要猜是雷神巧克力,或是超商的霜淇淋,但恐怕都不如「人民幣」來得瘋。
去年台灣與新加坡開辦人民幣存款業務,至今水位全破2000 億元人民幣,顯然人民幣不只是在台灣受青睞。人民幣被瘋狂追捧的原因很簡單,在低利時代,台灣本土銀行1 年定存利率約1.3%,而人民幣定存年化利率卻高達3%,加上長期看升的趨勢,讓多數人不願跟錢過不去,當然琵琶別抱,湧進人民幣。
即使3 月以來,連年升值的人民幣突然迎來重貶浪潮,給足投資人下馬威,也沒能阻擋這波人民幣投資狂潮。
其實,人民幣商品不止有定存,包括債券(寶島債、點心債)、基金、保險及結構型商品等琳瑯滿目,擁抱人民幣之前,更應該了解各個人民幣商品特性。
離岸人民幣(CNH)匯率跌破年線,對美元匯率在6.15-6.2 之間測試新的支撐點,對此,宏利中國點心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表示,中國央行不會永久阻升人民幣,預料短期內人民幣走勢仍偏區間震盪,但下半年受惠於歐美復甦、帶動中國出口成長,仍看好人民幣將持續升值, 2014 年底有機會升至5.95,升值幅度約2.5%。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出發,就不怕人民幣短線貶值,」RFC 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永豐銀行理財襄理林奇宏指出,但也千萬不要認為人民幣只升不跌,就一味的將所有資金轉進人民幣,而是要從商品特性與需求出發,找到適合自己的人民幣投資。
人民幣定存利率
定存算是風險相對低的方式,以台銀公告一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約1.75%,但隨人民幣狂潮襲來,不少銀行推出高利優惠定存專案,打出3% -3.25%不等的利多來吸引投資人。
不過,歷經一年市場洗禮之後,市場上定存專案多有時間限制及存款下限,一般多到3 月已截止,即使目前一年期定存以國泰世華銀行3.25%最高、6 個月期則為台北富邦銀行3.25%最高,也分別將於4 月底及5 月底到期,並非隨時想存人民幣都能有高利率。
人民幣基金
去年因人民幣漲勢凌厲,加上陸股打底已久,第一檔用人民幣計價的基金也上路搶市,可以小額投資人民幣基金,備受投資人注目。此外,為了有效活絡台灣人民幣存款餘額,不少金融機構也磨刀霍霍,預備透過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機構)管道設計人民幣基金直接投資大陸。
人民幣的升值潛力與境外人民幣債券的上漲空間持續被看好,而目前市場上可投資人民幣的工具相當多元,陳培倫建議投資人可將投資組合中較穩健的資產(含投資級債券、貨幣市場基金等)的50%配置於境外人民幣債券商品,以參與人民幣升值契機,並可望享有較高的利息收入。
在風險部分,林奇宏提醒,今年大陸市場面臨調整體質的關鍵年,人民幣高收益債券型基金,大多是投資等級較差的債券,債券價格大跌,利率才會高,顯然表示公司倒帳的風險亦愈高,像是近日來接連發生企業違約事件,也要小心觀察,是屬於小規模單一事件,還是有擴散之虞。
人民幣保單
想要用人民幣來規畫資產,現階段也有人民幣的投資型保單可以選擇,屬於變額年金險為主,由於目前國內投信尚未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共同基金,保險業者所發行的人民幣保單所連結的投資標的,都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以人民幣計價的RQFII 指數股票型基金,直接與中國股市指數漲跌密切連動。
安聯人壽專案協理過坤祥表示,變額年金險並沒有提供壽險保障,投資報酬率多寡,基本上還是視投資標的的表現。
而傳統型的人民幣保單預計也將在3 月底待金管會通過後上路,首批送審人民幣傳統保單的公司分別為新光、中壽、中信、國泰、富邦、全球、三商美邦及合庫等8 家,除了三商美邦是送審平準傳統終身壽險, 及全球是4 年繳費12 年養老險外,其餘各家多數是6 年繳費的養老險或利變壽險。人民幣保單利率預期在2.5% 以上。
人民幣結構型商品
目前多為連結人民幣匯率或是利率的結構型商品, 金管會也將放寬開放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可連結大陸股票等。
通常結構型商品可連結利率、匯率、股價、指數或是信用等各種標的,在商品設計之初,發行者會設定該標的未來的價格或走勢,最後獲利多寡或是損失就看是否與當初預測相符。
市場上已推出3 個月期保本型年化報酬率3.5% 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但須留意:1. 投資時,應先釐清是否為全額保本;2. 就算保本,也有部分規定須持有至約定期滿才能保本的保本率,唯結構型商品流動度不高,若想提前贖回,可能有賣不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