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累積失敗,證明我去過

以色列》大量思辨,立即執行

陳緯哲
user

陳緯哲

2014-02-27

瀏覽數 4,050+

累積失敗,證明我去過
 

你知道嗎?諾貝爾獎歷屆得主中,每5 個人中就有1 個是猶太人;我們所熟知的愛因斯坦、佛洛伊德都有猶太血統,而世界最成功的商人很多也有猶太血統,如賈伯斯。在以色列這個人口只有800 多萬的國家,為什麼英才盡出,這要感謝周邊戰火環伺的敵人們, 因為不斷冒險突圍已成為他們的生存之道。

以色列人的冒險,是獨立思索後,第一時間付諸執行。當這個世界對你有所期待、指導你應該如何行事時,你是否曾停下腳步,歪著頭思考,「真的要這麼做嗎?」,以色列人不僅大膽的向世界提出質疑,還好奇著事情的全貌,希望能有更多的討論與思考的空間。一旦心中對問題有了答案,也決定好行動策略後,他們就義無反顧地上路。

儘管走上的路很可能不被眾人祝福,也可能招來了許許多多的批評、帶來混亂及衝突。但他們了解,混亂中存在著更多溝通與互相理解的可能性。更何況在有限的生命中,聽從自己思索出的結果敢於執行(說出口或行動),是忠於自己唯一的可能。

大量思辨,事情變得更好

以色列人擅於思考、挑戰權威的性格在猶太教經典《塔木德》裡便顯露無疑了。《塔木德》不只記載了他們的律法及生活智慧,更記載了歷代猶太教拉比(教師) 對於人們該如何服從律法的種種爭論。

在東方文化下,人們往往「以和為貴」,盡量不冒犯他人、不挑戰權威、維持秩序、避免衝突;在以色列, 衝突不被視為負面的,反有助於事情往好的方向演變。

失敗是中性的從頭再來

關於「知識」與「智慧」,猶太文明有獨特見解:具備好奇心與懷疑精神,討論並取得結論,在猶太文化中只是第一步。要獲得知識,以色列人的下一步不是更深的思考它,而是透過親身體驗它;獲得一件事情的智慧也不是單純的大腦經驗,而是以實行得到反饋。

這種實踐哲學落實在以色列當地的學校裡,孩子會一起準備並享用餐點:無論是洗菜、切菜還是洗米。對成年人而言,在餐後洗碗、漱口,不是例行公事,是為了深入理解「衛生」這門知識。以色列人透過教育, 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將認知轉化為實際執行。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如果遇上過程中的失敗,在以色列人的心中這是中性的,就跟成功一樣自然。他們很能容忍失敗,無謂丟臉,反正最多就是從頭來過罷了。尤其,當失敗是來自經歷自己思考探究後才做出的決定,又更顯得珍貴。

衝突混亂,是冒險最佳訓練

東方教育注重和諧、不吵架的相處;猶太文化從小就在混亂中練習冒險。以色列的幼稚園,每天都會安排一個自由時間。這段自由時間內,老師放任小朋友盡情的玩耍;當然,這段時間往往成為吵鬧最大聲、哭喊最激烈的時候。

這裡的幼教老師並不像東方文化的老師般制止這樣的混亂,或大聲叫他們閉嘴、坐好。老師反倒是刻意放任孩子們吵架、打架。老師表示,這是訓練孩子取得「群體位置」的最佳時機。透過哭鬧、打架等摩擦後, 孩子們更認清自己在群體中適合扮演什麼角色:誰的力氣大,就別惹對方;誰比較聰明,就負責出主意;誰調解能力好,就當和事佬;誰會做事,就負責執行。

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缺乏嚴格軍紀的以色列軍隊, 他們在混亂中成長。面臨周圍數量眾多的敵人時,也總是有彈性及效率的應變,一次次在絕地中重生。

資料來源∣想想Thinking Taiwan、《 新創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木馬文化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