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企業,可以說是最願意給年輕人機會的公司。
一個大學畢業生花了7 個月時間當上店長,管理200 人,年薪百萬;在這間公司,擔任店長的平均年齡大約是28 歲,有實力的人,就是升遷最快的人。
從店鋪員工開始做起,每3 個月有一次加薪機會,加薪幅度在5000 元到1 萬5000 元之間,依照考績在每年4、10 月發給獎金,優渥的待遇,只為了鼓勵每個員工往統管百人的店長之路邁進。
這間公司,就是源自日本的世界第4 大平價服飾品牌Uniqlo。現在,它打造出一個世界級舞台,廣招各地菁英,只要有熱情跟決心,就能肩負海外展店的開疆闢土重任。
● 人人都是經營者:邁向店長之路
Uniqlo 社長柳井正說:「店長是Uniqlo 的靈魂。」因為,店鋪是企業獲利來源,「一店之長」,就是Uniqlo 要培養的菁英部隊。
1980 年生,台灣優衣庫海外行銷暨宣傳戰略部經理劉逸珊,是2010 年Uniqlo 進入台灣時,成為首批招募「店長候補」的11 人之一。
「店長候補」是儲備幹部的意思,也就是未來要成為店長的人才,這11 個人共經過5 關面試,最後一關還由社長柳井正親自面試。錄取後,到東京受訓3 個月時間,告知回台開店的日期,開始進入了「高壓成長」的培訓過程。
「那是一段血淚史,」劉逸珊回想培訓的過程,最深刻的就是「實戰練習」,讓培訓人員直接進到賣場,「一個月內學會所有店員會做的事情,下一個月要學會店長所有會的事情,」無論是摺衣服、收銀台的準確度都要經過考試檢核。
「給個期限要完成目標,目標完成後又給你下一個目標,不停的把你往上推,」劉逸珊表示,回台開店的期限與賣場的高標準,雙重壓力迫使儲備店長快速成長。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28 歲的社會新鮮人可以掌管200 人店鋪的原因, 店長, 就要把一家店當成一間企業在經營。Uniqlo 嚴謹專業的員工培訓系統, 是店長能力的保證。
「當上店長後,有很多條路可以走,可以留在營業部成為區經理,還可以到本部,行銷部、商品部等,店長知道店鋪的實際狀況, 才能進到本部做營運計畫。」依照專長與個人志向,劉逸珊就是從店長轉到本部擔任行銷職的例子。
當上店長, 等同於拿到進軍國際舞台的門票。點進台灣Uniqlo 的招募人才說明,工作地點寫著「全台灣乃至全球」,說明了即使在台灣應徵,也有機會到海外工作。
面對全球市場,Uniqlo 在世界各地快速展店展現規模經濟效益,日本以外的海外市場,是Uniqlo 瞄準的新戰場,也是菁英店長的新舞台。目前Uniqlo 全球達到1300 多店,在人才的育成上,需要大批可以征戰海外、又能獨當一面的店長菁英,在全球型的日商,英文絕對是必備條件。
● 15 分鐘為一單位:精緻度、掌握度絕不馬虎
你是否曾經留意到開關上面的縫隙?這個你從來沒看過一眼的小小地方,卻是Uniqlo 賣場員工每天例行清掃的地方,一般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都是Uniqlo 最在乎的小事。
儘管Uniqlo 是嶄新的新形態日商,實力主義至上, 但仍有保留著日商的嚴謹作風的要求,「細緻度是日商企業文化的特質,包括對日期、時間、報告格式的掌握度,」劉逸珊表示,在Uniqlo 的時間管理會以15 分鐘為單位,在店鋪甚至以5 分鐘為單位。
「精緻度」還呈現在店鋪清潔管理,無論是掃地、擦開關上的縫隙都有一套思維邏輯,「清掃代表的是服務的精神,注意到顧客最微小的感覺。」
近乎「吹毛求疵」的要求,是台灣人進入日商最容易「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劉逸珊認為,細細體會就能了解要求細節的優點,像是文件格式統一,方便查閱舊資料、對店鋪的要求,能體現在服務的整體品質。
「新」日商有著積極、果決的升遷決策模式,但仍保有嚴謹、精緻的企業文化,混血重生的「新」日商企業,正在全球各地形塑「新日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