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只讓人跳脫固有思維的框架,更讓人從中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心隨意動,走走停停,每一件細微事都足以讓人發現驚喜……,」說這話的不是什麼詩人作家,而是來自北迴歸線23.5度、優美的阿里山下嘉義市,專蓋千萬優質好宅的承億文旅董事長戴俊郎 。
今年40歲的戴俊郎,高工念的是建築,但他想早一步賺錢改善家中經濟,捨棄了讀大學的機會,18歲就進到工地,與鋼筋水泥為伍。19歲更憑著勤奮與智慧,當上工地主任,管轄6、7個工地,月收入超過7萬元。22歲,別人退伍回來開始找工作,他卻成立了自己的丙級營造公司─三本營造,當起老闆。
28歲的戴俊郎獲得長輩資助,從營造延伸到成立承億建設公司,專蓋千萬級的優質好宅。雖不乏醫師及律師等優質客戶,但也有平民百姓,願意兼兩份工作,一心就是要入住承億蓋的房子。
蓋了20年別人的房子後,有一天他動念「要蓋自己的房子」。38歲的他跌破別人的眼鏡,決定蓋旅館,投入旅遊業。因為,「旅館完工後仍是自己經營養大的孩子,而不會像房子一樣,生出來後都送給別人去養,有些難過。」戴俊郎解釋跨入旅館的原因。
每10年都會來一次震撼,而目前就是戴俊郎顛覆旅館業的時刻。
在嘉義賣文青,開飯店之先鋒
笑稱自己年輕時也是位文青的戴俊郎,深知每個建案都要有一個故事,每個旅館也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才會動人。
2009年,他無意中發現位在嘉義市垂陽路上一棟被遺忘的大樓,這棟大樓早期是義美歌劇院,人聲鼎沸,連舞台秀天王豬哥亮來到嘉義,也是必到的表演聖地。只是現今風華不再,人去樓空,反成為治安死角,被附近居民視為毒瘤。
眼光獨到的戴俊郎看上了「她」,決定給她風華再現,重返舞台的生機。
戴俊郎發揮建築的專才,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夜以繼日進行改頭換面的工程。2011年,果然把她從裡到外,如動了美容整形手術般地,裝扮成為一位豐富內涵、氣質出眾、清純脫俗的「文青」女生,更成為「承億文旅」跨入旅館業的第一個代表作。
「承億文旅是要讓旅行顯得更美麗。」戴俊郎說。他回憶高中時常常利用課餘假日一個人輕裝旅行,那時旅行是一種發現,發現未曾見過的事物,發現特別的建築,發現驚豔的風景,而他自己的眼界及生命,也藉此開闊了。從此他愛上了旅行。
旅行,要讓人從中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旅館,就不再只是一個暫歇的地方,而是一起促成旅人體驗這一段美好事物的一個角色,甚至是主角。因此,戴俊郎要把旅館打造成一處有生命的建築,予人熱情、創意及美學,讓旅人不再視旅館為暫歇之地而已。
每一個承億文旅的旅店,堅持引進大量的文創及在地元素,企圖打造一種不一樣的旅店體驗。讓旅人不只是來住宿,更是進行一場在地肌理與文化內涵的交會過程。這間旅店用了櫻花、神木、茶山等元素,把旅人從外地快速地做了在地元素的連結。在這過程中,旅人可以體會到它的熱情,像一位久未見的老朋友;體會到它的創意,把玩巧思在掌心及眼前;還要它把在地文化訴諸於形象視覺中,如一首文旅的詩向你述說著。
「 簡單的說,我就是在賣文青,而且是在地的文青。」站在承億文旅嘉義商旅面前的銀色牆面下,戴俊郎率直地說著他的經營理念。旅人進到裡面,透過從八掌溪運來漂流木、台灣花布、陶藝品等在地藝術家的創作,巧妙地融入了冷冰冰的建築物體中,讓她產生溫度,暖化了旅人對陌生環境的恐懼心情。
在淡水賣夕陽,台中賣鳥日子
定位對了,就成功了一半。也巧搭上「文青」風,讓承億文旅一出手,就揮出支支全壘打,3 個月就開始賺錢,一年多就回收成本。
目前承億文旅嘉義店平日住房率可達6、7 成,例假日更高達9 成以上,為嘉義地區住房率極高的新旅館。不僅國內自認為文青的年輕朋友喜歡光顧,特別是大陸、港澳的自由行旅客,更愛上這一味,源源不絕。
從建築跨出旅館的第一步,格外成功,戴俊郎大膽北上,找到北台灣夕陽聖地的淡水吹風,複製文青元素,挑戰北台灣旅館戰國風雲的地帶。
這一次,承億文旅用了全景落地窗引日光入廳,更把大大的窗戶留給旅人欣賞最無價的夕陽。同時,更跳脫浴廁隔間的舊窖,把大大的浴缸就擺在床邊,讓旅人有無阻隔的視野,欣賞夕陽並享受沐浴的不凡體驗。
位在繁華的台中,承億文旅開出了「鳥日子」,賣的是快樂鳥。以台灣的白文鳥、綠繡眼、畫眉鳥、孔雀、帝雉等5種鳥名進行房型打造,符合不同人品味與需求。
更特別的是,台中是忙碌的都會,旅人需要的卻是微小而確實的幸福。鳥日子的設計一改奢華誇張,以簡潔俐落主調,想傳達的是一種「小確幸」的意念。
戴俊郎的經營哲學是:比規模比豪華,不差承億文旅;承億文旅要的是比創意、比在地、比文青。
比速度才能創造最大價值
其實,承億文旅最大的優勢是改造速度。平均一個物件用半年的時間完成改裝設計,這速度已是國內旅館業無人能出其右。「如果慢一個月,就會損失300萬元,你會不拼不快嗎?」戴俊郎反問我們。
18歲就在工地學習的戴俊郎,最了解營造及建材的知識。他可以同時身兼7個工地,19歲就領7萬多的月薪,靠的是他努力學習及與師傅溝通的能力。
憑什麼老師傅要聽你19歲講的話,「人家蓋過的房子比你畫過的圖還多出百倍,沒有專業,人家怎會聽你。」他說。他就是有辦法,把課本上及圖書館中找到的專業知識,告訴老師傅們,也讓老師傅心服口服,最後照單全收。
從營造延伸到建設公司,這一步讓戴俊郎成長更快更大,他從建築的點、線、面,看到全體,看到立體,甚至做到實體、造鎮。別人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他卻只用了10年,靠的就是至今仍保持的每日勤讀自修3到4小時,讀遍全台最新的建築書籍,也親自到世界各地去觀摩建築。
隨手拿起辦公桌旁堆了好幾筒的書堆中的一本,「這本剛看完,講哥德式建築的特色,那本昨天才送到,今天晚上要讀,」他說。雖沒念大學,但他保持自學,幾可達博士的水準了。
累積了20年的能量,讓他不花1小時,走進舊大樓快速的瞄一眼後,就可告訴部屬哪裡要補強?哪裡要打掉?哪裡要改善等等。只見部屬在後面追著,忙記著筆記,深怕漏聽了什麼。
6個月,重新改造裝潢後上市,這是承億文旅的優勢,也是其他旅館業者沒有辦法做到的地方。
旅途「,」未完
就像承億文旅的logo 中有一個大逗號,戴俊郎認為,旅途還在進行中,未結束;即使結束了,也是另一段旅途的開始。承億文旅的旅途也還在繼續,嘉義還有兩處的旅店正在籌備,台南及台東也各有一處旅店在規畫中。承億的夢想尚在延續,戴俊郎的旅途也還沒有終點,他要跨入醫美、文創設計及旅行社,他的顛覆仍在繼續,他的文青夢,會一直做下去。
戴俊郎小檔案
40歲嘉義高工畢現為承億文旅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