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端陽鹿港龍王祭

洪嘉蓮
user

洪嘉蓮

2013-10-24

瀏覽數 4,900+

端陽鹿港龍王祭
 

農曆5 月5,彰濱吉安水道兩側聚集著許多民眾,正在興奮地加油吶喊,主角是河道中一艘艘來自海內外的龍舟隊伍,奪標手正準備迎向勝利之際,現場氣氛達到沸點。另一頭,鹿港中山路上,大批民俗藝陣輪番上陣,踩街遊行,街上擠滿了當地居民與遊客爭相一睹傳統陣頭的精彩表演,場面盛大又熱鬧,整個鹿港小鎮,都沉浸在慶端陽的歡愉氣氛中。

5 月5 是端午,為中國三大節慶之一,又叫天中節。時序進入芒種、仲夏之月,稻子已結成「種」,稻子榖粒上會長出細芒,此時節氣因而稱為「芒種」。此時氣溫開始升高、陽氣旺盛,古代視為陰陽失衡,容易帶來疾病,節氣達人洪震宇表示,所以農曆5 月亦有「毒月」、「惡月」之稱,亦有俗諺說: 「未食五月粽,破裘不願放」,過了端午,炎夏才真正來臨。這個時節,百姓透過佩帶香包、插菖蒲艾草、飲雄黃酒、喝午時水等儀式除瘟辟疾,祈求水神保佑,達到陰陽調和、五穀豐收。

屬於移民社會的台灣,特別重視端午節,素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的二鹿─鹿港,每年都有長達1個月的端午盛事。早在1個月前,整個鹿港都沸騰起來,在龍舟賽前先舉辦熱鬧的「迎龍王」儀式,不但迎龍山寺的「龍王尊神」,也迎天后宮的「水仙尊王」。

在龍王祭舉行前,依古禮向龍山寺主祭的觀世音菩薩與龍王尊神上香參拜,「請龍王」由正殿移駕至拜殿暫奉,接下來進行「龍王踩街」,隊伍在龍山寺迎接龍王頭出發,經中山路抵達天后宮,恭迎「水仙尊王」,6艘在踩街隊伍的龍船,在各個寺廟前讓船體上下擺動,進行龍舟行禮。

最後,龍舟與陣頭、花車等車隊來到彰濱吉安水道,進行「龍王祭」的祈福點睛儀式與下水典禮,法師進行三獻禮與灑淨儀式,再由主、陪祭者掀開龍眼,為龍舟點睛。6艘龍舟隨即在禮炮聲中,進行「龍舟下水繞江」,划舟手划著龍舟繞行吉安水道一周,在水面撒經衣和白錢紙錢,完成繞江儀式,再將龍王與水仙尊王安座回龍山寺和天后宮,祈求後續的龍舟競賽過程順利、平安。

鹿港龍山寺的「龍王尊神」是台灣一奇,來鹿港一定要看這尊神奇的龍王,這裡的龍王只有龍頭沒有龍身,龍角則是以「鹿角」裝飾,象徵鹿港,由鹿港雕刻匠師郭天來雕塑。

為什麼只有龍頭沒有龍身?龍山寺的回答是:「因為『神龍見首不見尾』」,一是傳說中龍在空中飛翔,雲霧飄渺,常只看得到龍頭,不見龍身。二是龍首是龍最精華的部分,形態最華麗、雕刻最耗工,因此只見龍首。

文人‧商道精神 做人、做生意,鹿港人都是一流

你可能不知道,受龍王保佑,鹿港是台灣出文人企業家最多的地方。在鹿港中山路上,大街口的「施美玉香舖」就是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的老家,隔壁是全台最大鞋業寶成企業蔡家的發跡地,早期蔡家以做草帽、拖鞋起家;也不能不提撐起台灣5大家族之一的金融辜家,還有宏碁集團董事長王振堂、華碩集團董事長施崇棠,都是土生土長的鹿港人。

鹿港像是大企業家搖籃,一搖,就搖出台灣過去百年根基、未來百年命脈。原因就在鹿港獨特商而優則文,鹿港共出7名文進士、1名武進士,殘垣敗壁內滿是俊秀,販夫走卒也懂詩書。天后宮裡「八卦藻井」上有四愛─「茂叔愛蓮、羲之愛鵝、淵明愛菊、和靖詠梅」,與「漁、樵、耕、讀」木雕;伸腰、掏耳、撚鼻、搔背的「人生四暢」雕刻也在廟宇現身,可見鹿港文人涵養,是雅致中蘊含幽默爽朗。

過去泉郊最大商行「日茂行」,正殿神龕上掛著「大觀」匾額,取自《易經》,意思是觀察事物的立足點要高,眼界要寬廣,態度溫順而謙和,持中守正地去觀察萬物。「大觀」,道盡鹿港低調、務實的「文人商道」。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鹿港文人商道,造就企業家個個亦文亦商。寶成集團總裁蔡其瑞年少曾立志成為畫家;施振榮退休投身藝文界,回鄉推動鹿港品牌文化。鹿港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王康壽的宅邸有半邊井,一邊自用,一邊給鄰居;今日整修龍山寺等古蹟、辦2012年鹿港燈會,都有企業家出錢出力,回饋繁榮鹿港,做人、做生意,鹿港人都是一流。

商業點亮繁華,當時富貴如鹿港可說是全台少見。鹿港是台灣最早的人車分道都市,後車巷隘門上就寫「門迎後車」。還有「三不見」,分別是「一不見天、二不見地、三不見女人」,因為搭建屋頂不見天,地面鋪花崗石不見地、女子纏足不必外出勞動,所以不見女人,所以富貴可以過三代不衰,飲食文化跟著蓬勃發展。的商道精神。

來鹿港,一定要看八「郊」商行,「行」是商行,「郊」是商行所組織的同業公會,他們不僅個人做生意,也是台灣同業公會的起源地,商業四通八達繁茂了鹿港小鎮。其中泉郊、廈郊最大,商行之多冠全台。當時鹿港港口布滿船隻,萬幅白帆被風吹得鼓張爭飛,滿載茶、糖、樟腦等商品,航向西邊波濤黑水溝,布郊、染郊、糖郊、油郊、廈郊、泉郊等正奔走街上,你可以想像當時的「鹿港飛帆」景象,後來也成為後來著名的彰化八景之一。

富貴三代 方知飲食 一吃,看盡鹿港三百年風華

「富貴三代,方知飲食」,從「吃」就能看出鹿港的黃金時代。端午節還有個令饕客聞香而至的特色活動,「鹿港小吃宴」將鹿港著名的小吃一次端上桌,在一級古蹟龍山寺廣場前「辦桌」,有當地耆老說菜論古,端上桌的有庶民小吃的蚵仔煎、蝦猴酥,也有文人雅士的品茶糕點鳳眼糕、牛舌餅,遙想古人壽誕宴會、吟詩作詞舉杯之雅興,300年的場景重疊,吃的是美食,嘗到的是歷史。

施振榮就說了這樣一個小故事。當年施家賣鴨蛋、彩券,年幼的施振榮善用零用錢批糖辦抽獎,自然開啟了他做生意的興趣。當時施母賣鹹鴨蛋給鄰居糕餅鋪「玉珍齋」,施振榮幫忙跑腿,愛上了私房甜點鳳眼糕,還存零用錢買回家細細品味。

鳳眼糕單純甜味甜在心,曾是進貢光緒皇帝、慈禧太后的精緻糕點。米磨粉、白糖在當時都非常昂貴,製作費工全不拌油,鬆碎柔軟,可說是只有達官富紳、文人雅士才吃得起的書齋糕點。

鹿港的糕點聞名全台,原因之一是廟宇文化。鹿港共有60多座廟宇,百姓祭神之虔誠還反映在祭祀節慶貢品的豐富度,如拜天公必備的豬油麻粩,吃了可保平安、長命百歲,而在豔陽高照的濕溽氣候,不妨嘗嘗綠豆糕吧!綠豆有清熱退火的功能,糕餅文化的改良也讓現在的綠豆糕少糖、不油膩,邊吃綠豆糕邊看龍舟競賽,應景又消暑!

遙想著300年前文化鼎盛、貿易發達的鹿仔港,來往郊商、文人雅士、地方士紳品茗糕點、論談古今,街道聚集了許多攤商,來往行人胼肩雜遝,但隨著港口泥沙淤積,風華雖淡去,古韻仍舊飄香,端午時節,來鹿港親自體驗「入寶山滿載而歸」的感受吧!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