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亞得里亞海的自由和放蕩的生活。」宮崎駿電影《紅豬》裡,那隻號稱最帥氣的「豬哥」波魯克●羅素,告別在亞得里亞海上小島的老家,駕著鮮紅飛機、拖著尾翼緩緩起飛,劃破藍天,翱翔在藍得刺眼的亞得里亞海波上。飛過義大利半島,輕轉方向舵,從威尼斯向右畫個大圈,視野正前方就是巴爾幹半島的兩小國─斯洛維尼亞(Slovenia)和克羅埃西亞(Croatia)。
曾被羅馬、奧匈帝國統治過的「小歐洲」,今年7月終於傳出克羅埃西亞正式加入歐盟的消息,對比1990年代、籠罩著南斯拉夫解放戰煙硝味的亞得里亞海岸,如今成為歐洲新一代的浪漫度假勝地,見證了時代的巨變。
在克羅埃西亞上方的斯洛維尼亞(Slovenia)─全世界唯一國名中有「love」的國家,這兩國正用「愛」和世界溝通,初來的旅人可別誤解當地人的嚴肅外表,不苟言笑其實是過去戰亂中自我保護的面具,他們從未遺忘血液中的浪漫因子,從飲食、習俗、建築甚至到自然風景,都充滿了愛意。
失戀博物館、初戀愛心薑餅、傷心愛情鐘聲,還有英國詩人拜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蕭伯納愛不釋手的城市─「海上珍珠」杜布羅夫尼克,透過陳卓君的眼睛走訪小歐洲,讓你每一次與亞得里亞海的相遇,都再次一見鍾情。
斯洛維尼亞》微甜微辣的戀愛滋味─
拉多夫利查(Radovljica)
在保守的中古世紀,男生要對心儀的女生表白,總得先用酒把自己灌醉,才能夠放膽向對方傾訴愛意,但總要靠酒壯膽,終究不是辦法,於是開始流傳著用心型薑餅向對方表達愛慕之意。
斯洛維尼亞國名中的「Love」,在這一個個代表愛情、友情、親情的心型薑餅裡,用最含蓄的方式昭示了這充滿愛的國度,低調、卻從不減人與人之間愛的表達。
在這座14世紀古鎮拉多夫利查,有一家薑餅餐廳(Gostilna Lectar),1776年以專賣自製薑餅和小雜貨聞名,至今仍保留超過200年的傳統點心──薑餅。
心型薑餅從內而外,都擁有甜蜜蜜的滋味。除了外表形狀是紅色愛心,薑餅麵糰當中,有濃得化不開的蜂蜜和肉桂、薑等辛香料。甜甜的餅身卻有一些刺激味蕾的嗆辣,的確與戀愛的甜蜜中,偶爾必須面對愛人不在身邊、有如針扎的每分每秒,和對於愛人無盡思念所帶來的微痛,有異曲同工之妙。
薑餅愛心的中間還可放上一面鏡子,代表收到這愛心的人,每次看著鏡子,就會想起對方的樣子,一解相思。即便是面對一位剛被愛情放棄的朋友,也可以在愛心薑餅上寫著「下一個人會更好」等小語,來安慰對方。
把愛的表達化為心型薑餅,或許是對父母親或更上一代傳統承接的感念,或是那種待客如親的溫暖,讓習慣都市冷漠的人們,感受到一絲溫度。就如同走進薑餅民宿的客房,發現包裝精美的心型薑餅好好地放在床上,在從窗外投射進來的陽光下微微閃耀著。這,就是簡單卻溫暖的幸福。
斯洛維尼亞》敲響甜而不膩的愛情鐘聲──
布列德(Bled)
布列德湖中央的小島是斯洛維尼亞人民心中的聖地,生死都希望在這個地方。利用最傳統的人力划船,每艘略具古意的木船,搭載著渴望受到祝福的人們,到島上的聖母教堂(Church of the Assumption)許下幸福誓言。教堂內的正中央,有1條從天頂垂降而下的繩子,連接著教堂頂端已有數百年歷史的許願鐘,擺盪繩索所敲響出的鐘聲,訴說著婦人對丈夫懷抱無盡思念的傳說。
有位住在布列德城堡中的婦人,因丈夫被盜匪殺害,而陷入哀痛的她變賣家產籌錢,鑄造1只鐘,想讓鐘聲響徹布列德島,以平靜她哀痛的心。沒想到鑄造完成準備運到島上時,暴風雨讓船翻覆,船夫溺斃,那座鐘也就此沉沒在湖底。已身無分文的婦人,只能選擇離開布列德湖遷到羅馬,在當地修道院終老一生。
在婦人死後,主教捐贈了另1只許願鐘給布列德島上的教堂,開始敲出充滿希望的鐘聲樂章。此後,這教堂就流傳著只要敲響鐘的人,都能夠得到聖母瑪利亞的祝福,願望皆能成真。通往教堂的99個石階,是用來考驗著新人愛情是否堅貞的著名地標,據說新郎若能抱著新娘順利走完99階樓梯到達教堂,就可以永遠幸福美滿。
我懷抱著被幸福籠罩的期望,趕上往湖中小島的最後一班渡船。船夫不疾不徐地搖著木槳,搖啊晃地將我送往被夕陽籠罩的小島。當我下了船,踏上通往教堂的第一個石階,抬頭一望準備拍下石梯盡頭的教堂時,發現與我同船的一對老夫妻早已經走上1/3的石階。他們緩慢的步伐雖然不符合檢視愛情是否堅貞的夫背妻考驗,但他們手牽手通往教堂的畫面,配上教堂傳來的沉穩鐘聲,反而留下攜手踏實走過一世的愛情見證。
克羅埃西亞》赴一場穿越中古世紀的盛宴─
杜布羅夫尼克(Dubrovnik)
有了杜布羅夫尼克的夕陽,誰還在意時間的流逝?很多人會把杜布羅夫尼克當作拜訪克羅埃西亞的第一站,或甚至是認識克國的唯一一站,我卻將杜布羅夫尼克放在亞得里亞海公路之旅的最後一站,把最好吃的糖果小心翼翼地藏著,等到其他糖果都吃完後,才打開最愛的糖果慢慢享用。
早從7世紀開始,在歷代統治政權下就非常重要的貿易和政治中心。雖然這古城曾經歷17世紀大規模的地震損害、近代的種族流血戰爭,但仍保留了歷代遺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成為克羅埃西亞最熱門的觀光城市。
視線越過石牆邊,看著來往無歇的大小郵輪,仍像幾百年前從事貿易的商船一般,穿梭於藍色的亞得里亞海上。不管統治者怎麼轉換、航船設備如何演進、產業如何變遷,甚至在克羅埃西亞獨立之初,杜布羅夫尼克因遭受塞爾維亞軍隊的重創,讓這座古城曾經與世隔絕了一段時間。但在重新開放之後,它吸引人的魅力,仍不減當年,或更勝當年。
因長時間漫步而飢腸轆轆的我,絕不會讓自己錯過在杜布羅夫尼克享受美食的機會。進入微涼的夜裡,選擇了聖羅倫斯堡壘(Tower Lovrjenac)下的奧罕餐廳(Orhan)。
我的座位剛好面對已被黑夜吞噬的小海港,海平面上映照著自堡壘反射的燈光,聽著海浪聲,所有組合就像親臨現場的樂團演奏,伴著海風享用著地中海式餐點。也曾在某個不太餓的下午,找到1間小巧卻前衛的養生餐廳尼斯塔(Nishta),點選充滿創意的無國界混搭菜色,享受無負擔的輕食。用餐完畢,餐廳在放結帳單的小盒子裡放了1顆小石頭,上面畫了笑臉,和1張寫著「如果喜歡,你可以帶走我」的小紙條,提醒著每個來到這裡的過客,別忘了帶著笑容離開這裡。
克羅埃西亞》逝去的愛,就遺留在這裡吧!──
札格雷布(Zagreb)
「愛,果然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再也沒有別的事情,能這麼快引起共鳴!
失戀博物館的創辦人歐琳卡和狄卡森原本是一對戀人,在2005年時決定和平分手,但兩人經歷了痛苦的失戀過程。透過不同國家捐贈者的故事,也在無形之間分享了不同國家、種族、宗教的生命歷程。歐琳卡說,有不少菲律賓的捐贈者提到,因為菲律賓經濟不佳,女友必須隻身到國外工作養家,聚少離多導致戀情結束;克羅埃西亞的捐贈者中,有人說到在10多年前克國內戰時,女友在戰中身亡而天人永隔的故事。
於是當我問歐琳卡:「你自己也身為一名藝術家,失戀博物館的過程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收穫是什麼?」她笑著說:「我學會珍惜已經擁有的。其實這座博物館的本質,是關於愛。我們從分手的角度去討論愛,這是最有力的角度,因為不管是什麼文化背景,在愛的面前都是一樣的。」
就算失戀的過程是痛苦、悲傷、憤怒、憎恨、恐懼,這些情緒所連結的皆是曾經刻骨銘心的愛。透過不斷從世界各地湧來的故事,讓更多人認識札格雷布,或藉由在各大城市巡迴展的機會,讓世界各地的人認識克羅埃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