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在哪裡?
在全球化時代,人才輩出,自幼童至成人,除了學校教育外,通常靠著參與補習教育或是買書自修等方式來不斷進修,由此可見教育市場的生生不息。
根據青輔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合法的補習教育機構多達1萬家,而未合法的更有2倍之多,每年在這個產業中,約有超過1000億的資金在流動,市場可說不小,補習業被喻為是最有「錢」途的創業方向;而教育仲介業則是利用這個大市場,以小資本投資的新方向。
資金如何運用?
國內出版市場自1991年到2001年出版品成長123.72%,出版產業每年約出版3萬本新書,然而成立出版社均需大量資金與人脈,因此圖書行銷通路可說是另一個30歲世代創業的可行之道。在書店行銷通路方面,在沒有大量資本的情況下,成立網路書局可說是個新興行銷通路,它沒有實體書店裝潢、店租、人力等成本,更可以減少庫存的風險。然而,面對博客來的雄厚資本與高知名度,新進入者要打進網路書店這個市場,則需要人脈與更長的時間來經營。
你適合投入嗎?
選擇教育領域創業者,相較於其它民生產業,所需的知識門檻較高,對市場要有敏銳嗅覺,並能針對大環境所需來調整所提供的服務。此外,對於喜愛教育大眾及分享知識的人,從事教育創業不但可以此作為謀生工具,更可視之為理念的傳播。然而,教育相關行業如出版或補教業,所需投入之精力與時間均可觀,因此喜愛工作時間彈性者較不適合自此創業。
30歲世代,即使沒有高額資金,還是可以運用你的知識與創意,在教育相關市場中看到商機,找出生存與賺錢之道。
案例1∕網路書局
不只賣書的網路書店
沒有誠品、金石堂的雄厚資本,也沒有博客來的知名度, 30世代想要在出版流通業開創事業,似乎是件不容易的事。今年30歲的廖逸文卻成立了會員數超過1萬,月營收破百萬的「Book7網路書局」,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學生時期就做好創業準備 由
於廖逸文從學生時代就開始尋求自己的生涯定位,因此他在就讀東吳物理系期間,一有時間就去打工,他曾做過麥當勞的服務生、AC Nilson的問卷調查員、TOYOTA汽車的銷售員,甚至也曾送報及在基隆夜市賣香腸。各種不同類型的打工經驗,讓他學會與陌生人交談及應對進退的技巧,甚至連他去買個便當都能與老闆聊上半小時,以更了解當地的消費型態。而這對他日後的人脈建立、以及與出版社洽談都是一大助力。
在光華商場打工期間,他認識賣電腦書的業務,發現電腦書的利潤很高,即便是打7折都還有賺頭。因此與業務關係良好的他便開始批貨,以擺地攤的方式來測試賣書是否可行。果然效果不差。不想躲警察的他,大四時即利用BBS的網路社群來經營賣書的事業。那時跟他訂書的會員人數均將近5000人,畢業後,仍持續在BBS上賣書的廖逸文發現會員數增加的比例不高,並認為事業要發展一定要成立公司。
客源多寡影響折扣及利潤 由
於網路書店與一般書店不同的最大好處即是零庫存管理,91年時廖逸文花了一個半月的時間,選擇素有書店街之稱的重慶南路,租了一間小辦公室簡單裝潢後,購買兩部電腦,只花了不到50萬即成立了Book7網路書店,會員在上面訂書都是以7折出售。靠著之前BBS的會員以及人脈,至今Book7的會員數也較過去成長一倍。
以前賣電腦書時,廖逸文積極與其他的書店合作批書來賣,但當時客源不夠多的他,很難拿到低折扣的書籍,因此他採用付現金的方式,向出版社壓低成本。現在成立網路書店後,會員人數增加,尤其是開學期間學校用書大增,廖逸文也就趁此機會,與新的出版商洽談較低折扣,因此賣書的利潤也約可達到15%。
靈活搭配行銷手法
現在他利用宅配與自行取書兩種方式,來降低人事與運輸成本,並採用集點換發圖書禮券的方式,來鼓勵會員至重慶南路自行取書。廖逸文語帶無奈的表示,「出版業是大者恒大的事業,而書籍這類商品是沒有差異性的,所以我們只有用更低的售價與良好服務來吸引會員。」
現在的Book7網路書城除了書籍的訂購之外,未來更結合3C用品及眼鏡等,成為更廣大商品的交易平台。Book7的界面上,除了書籍與商品展售外,還提供了所販賣產品的資訊性服務,例如如何挑選3C用品、眼鏡等相關產品的延伸知識。
廖逸文看到最近坊間咖啡店繁多,但卻無優質的水果飲品店,因此他在網路書店樓下,開了一家「金文果Bar」。特別的是這家水果吧中,還設立了Book7網路書店的形象區,並附設電腦,提供來店者看書、訂書與取書的服務。
未來他想在台北市每一區都開設一家「金文果Bar」,利用水果吧的設立形成通路,讓更多人知曉Book7網路書局,也更方便會員就近取書。同時,廖逸文還計畫要運用Book7的網路界面,提供網友二手書交換的。
案例2∕家教中心
接收頂讓的好處
在台大BBS上,有家牌子老信用好、誠懇對待學生、沒有成交必退訂金、常被同學推薦的家教仲介中心——徐州家教社。負責人宋淑華在30歲那年和朋友來台大校園玩時,因緣際會看到頂讓的廣告,希望擁有自己事業的她,就決定和朋友一起頂下已有4年歷史的徐州家教社。
洽談當天就決定以約20萬的代價,頂下招牌、老師資料和辦公室設備等。因為當時是8月底,正逢學校即將開學的家教旺季,所以4天後就馬上開始正式營業了。因為景氣很好所以半年不到就回本。
直接頂讓好處多
以頂讓方式開創家教仲介中心,有三點好處:第一、對方有現成的老師資料,頂讓過來後可以馬上開始營業,節省時間與金錢。第二、可以直接移轉所有的know-how,不用自己花時間摸索行政程序和經營方法。第三、擁有現成的招牌與一定的知名度,不必重新開始作廣告。
時間彈性但工時長
只是這一行看起來自由,其實卻是份搶時間的工作。接到家長的委託後,不管多晚都必須立刻處理,所以工時很長,幾乎只有禮拜天可以休息,宋淑華無奈地說,她已經10年沒渡長假了。而她的好友兼合夥人也是因為工作時間太長,正式營業半年後就決定換工作了。
架設網站擴大業務範圍
目前徐州家教社的作業程序為:同學來辦公室或在網路上登記個人資料與可授課的學科、目標學生年級。家教社接到家長的電話委託,就會上網公告,讓同學主動與家教社聯絡、約定雙方面談。目前網路上加現場登記的就有超過1萬筆的資料。其實家教社在2000年以前就開始用BBS張貼廣告。因為同學建議用BBS張貼廣告以方便閱讀,但若廣告張貼過多,會被認定是商業廣告而遭刪除帳號;再加上台大校方近年的政策不允許張貼廣告,為了維持廣告效果,也為了讓台大、師大以外的學生看見廣告,宋淑華在2003年請專業網站設計公司來為公司設計網頁,以吸引更多的學生族群與家長上站。
經營上的糾紛與景氣下的挫折
為了方便住太遠的同學,宋淑華有時會採信任同學的方式,不押證件訂金,直接讓他去和家長面談,卻遭同學欺騙,聲稱交易不成功,以規避手續費;也有的同學耍賴,確定被家長錄用後, 卻拖延不肯交手續費。因此家教社為了保障自身權益,會要求同學在與家長面試前先押證件或訂金,若面談不成功,會退回證件與或訂金;若面談成功,確定錄用,就收取第一個月月薪的四分之一作為手續費,接成才收費,不另收會員費。
雖然努力增加曝光機會,但宋淑華還是感覺業績拉抬不易, 從報紙的廣告版面來觀察,家教仲介中心的數量其實慢慢在減少,目前全台北市擁有店面的家教仲介中心只剩下3、4家左右。這或許和教育生態改變、景氣不好有關──第一、教育制度改變,大學錄取率高,競爭壓力較小,學生比較少請家教。第二、經濟不景氣,家長無法負擔家教費用。第三、坊間大小型補習班林立,家長多半傾向選擇補習班而非家教。第四、管道多元,網路的家教仲介興盛,競爭愈趨激烈。
複合式經營增加新商機
不過網路上至少有數百個家教網站,個別的曝光率被稀釋。想利用網路創業作家教仲介的人,只有網站介面、不另外作廣告,反而不易成功。目前徐州家教社固定會在報紙、《雅虎奇摩網站》及《蕃薯藤》上作廣告,每月3~5萬的廣告費用,也佔管銷費用中絕大比例。
由於業務上的危機意識,宋淑華在數年前就開始尋求複合業務增加收入的可能性。因為辦公室曾分租給駕訓班的報名業務單位,她有了與駕訓班業務接觸的機會,在收回分租的辦公室後,她也順便承攬了駕訓班的業務,一人辦公室、雙重業務,這才維持住了60~70萬的年收入。這樣的結合最大的優點在於──家教仲介和駕訓班的目標對象都是大學生,但業務的淡旺季在時間上卻是互補的!對家教仲介來說,年節和六月聯考季節都是淡季,但這時卻剛好是大家紛紛報名駕訓班學開車的月份,如此一來業務既不會一遇旺季就忙不過來,也不會因為遇到淡季就沒生意可作。
另外,承攬駕訓班的報名業務每年可以提供約30~40萬的收入,駕訓班的業務也較輕鬆,只需花幾分鐘講解課程,顧客來電時間也較固定,可以集中在晚上8點以前處理完,不像家教的業務常會忙到晚上11點以後。所以老產業也可以有新作法,動動腦,尋求利潤絕對非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