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農曆年過後,這句話似乎一而再、再而三地印證。從甫開春,華航空難損失兩百多條人命與重要的政府官員後,短短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國內已經連續折損了一架民航機、一架民用直升機與兩架軍機,價值的損失超過數億元,而人命的喪失與罹難者家屬的精神損失,更是無法估算。整個社會在不斷的空難事件下陷入一片愁雲慘霧;逝者魂魄飄渺於雲迢風高之處,生者哀泣於市井街巷之中。
不斷重複發生的悲劇,除了沈重、悲痛外,也想追究悲劇為何一再重複上演?難道沒有辦法阻止嗎?這一切又是誰該負起責任呢?
每個人的事,就是沒人管的事
提到負責,我就不禁想到有關品質的一句話:「品質是每個人的事。但是當它變成每個人該做的事時,就會是沒有人管的事(Everybody’s business means nobody’s business)。」印象中,每次國內發生重大災難之後,總是會有一連串指責、責任歸屬與誰該下台的聲浪,在過程中可以發現,有「許多人」應該為這件事負責,為事後的改善承擔責任時,典型的說法是:「這件事是大家(有時候甚至是全民)的責任。」把這種現象跟關於品質的那句話相對應,就不難令人瞭解,為什麼許多公安事件會重複發生--每個人該做的事,最後就會變成沒有人管的事。
為了避免追求品質時陷入無人負責的困境,在相關的品質認證中(例如ISO9000),第一項都是確定所謂的管理責任。亦即追求品質是經營者的最終責任,任何有關品質的事情,都必須由經營者先承擔責任,以確立組織追求品質的決心。換句話說,想要預防品質問題、解決問題、防止問題再發生,都必須由領導者的責任跟決心著手。
而台灣不斷發生的公安問題,究竟是誰該負的責任?又是該由誰去貫徹振衰起敝的任務?答案不言自明。舉幾個例子來說明,第一個例子是戴安全帽。
在去年政府決心推動騎乘機車者都必須戴安全帽之前,說要推動這項方案已有一段時間。我個人就曾經在某次的提升國家競爭力會議中,提出要求全面推動戴安全帽的做法。當時就有與會者認為這根本做不到,因為之前的嘗試都失敗了,現在也不會成功。但是,看看現在的狀況,台北縣市的機車騎士幾乎都是戴著安全帽的。
我問過某位以前從來不戴安全帽的同事為什麼現在願意戴?他的回答是:「因為這次政府是玩真的,不戴會被罰。」過去不成功、現在可以成功,其中最大的分別就是主事者有決心,願意承擔責任跟壓力,而不是只想做個好好先生。
舉一個例子是企業界反敗為勝的成功之道。美國的銀行界在八0、九0年代,遭到來自日本的強大挑戰,營業額與利潤節節敗退,其中又以花旗銀行受創最深。花旗銀行在感受到這種生存威脅後,展開了一連串的再造工程。經過六年的努力,領導階層成功地改善了花旗銀行的經營體質,股價也從最低的八.六美元竄升到一百四十美元。而其反敗為勝的秘訣正如某位主管所說的:「由於最高總裁的改變決心。」
第三個例子是紐西蘭的環保做法。紐西蘭是個觀光國家,政府極力發展無煙囪工業以及強調環保的重要性。在紐西蘭,每個家庭的垃圾袋都是由民眾向政府限量、限時購買,顏色跟規格都是統一的。如果垃圾袋不符合規格,清潔人員不僅不收這個家庭的垃圾,政府還會追查垃圾袋的來源,並加以罰款。許多剛移民到紐西蘭的人一開始都相當不習慣這種「丟垃圾」的方式,以致經常被罰款,或是垃圾沒地方放。但是居住的日子一久、體會紐西蘭政府推動的決心後,移民家庭也視垃圾分類、環保的做法為理所當然的事。跟前面兩個例子一樣,紐西蘭政府有責任擔當與決心,想推動的事就可立竿見影,將社會往善的一方推進。
堅毅的決心,成功的關鍵
世界最大速食連鎖企業麥當勞漢堡店的創始者雷.克拉克曾說過一段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項事物可以取代堅毅的決心。才能無法取代,因為具有才能卻無法成功的例子太多了。天才無法取代,因為我們時常看見徒勞無功的天才,成為眾所皆知的笑柄。教育也無法取代,因為世界上到處都是受過教育、卻在工作上怠忽職守的人。堅毅和決心兩者的結合是無人能敵的。」我相信克拉克之所以能成功,以及麥當勞創辦至今仍是全世界最被敬重的公司之一,決心是其中最大關鍵。
台灣目前已是開發中國家,正積極朝著已開發國家邁進。在追求成就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犯錯、會失敗,此時政府領導者的角色,其實就像企業的最高總裁一樣,應該為所有的決策 不論是成功或失敗的決策,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決心改變錯誤的現狀。
承認錯誤、擔當責任需要勇氣,改變則需要決心,唯有具勇氣與決心,我們的社會國家才有邁向更高成就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