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的晨間, 陽光將河面曬得火紅耀眼, 一條網路線、一個PDA、一台筆記型電腦,張育章坐在淡水河邊的星巴克咖啡館,與全世界接軌。過去曾經擔任許多知名電子報編輯的張育章,目前是位專職的奶爸及家庭主夫,育有三子。一個是真實世界中才剛上幼稚園的Verso;一個是虛擬實境中的《奶爸在家無聊筆記》部落格;而另一位新生兒則是最近才成立的《Wiki》網站──「開放淡水」。透過孩子的眼睛,他看見真實人生;經由網路的牽引,他企圖將虛擬和實體世界緊密相連。
網路上最美的風景
《Wiki》網站是張育章的網路媒體實驗,他想以非營利的方式來架設一個跟淡水地區有關的入口網站,並連接許多的小部落格。希望看到網路應用與服務能真的與實體世界緊密相連,甚至成為地區發展的重要推力。
「最起碼應該要讓網路取代或補足傳統媒體在地方這塊領域上的不足,現在連一些小吃、工作、房地產等資訊都要從搜尋引擎或全國性網站查詢,其實是不太有效率的。」張育章一邊拿著PDA與GPS全球定位器到處尋找訊號,一邊解釋著。
去年底,台北縣政府推動八里、淡水風景區成為無線寬頻上網示範區,方便了張育章架構入口網站。天氣好時,張育章就會騎著腳踏車四處跑,對照著GPS中的地圖資訊,一步一腳印地修改或補足淡水地區的相關資料。
把自家社區傳出去
張育章之所以對自家社區訊息如此關心,源於他在1996年到英國求學期間的經驗。當時,張育章就覺得《Time Out》及《Radio Times》等雜誌所提供的城市情報與導覽很有趣。回到台灣,他卻發現在網路便利、科技發達的當下,還是找不到好用、免費(或至少是價廉)、及時更新、正確的產品或服務資訊。
沒人要做,就乾脆自己來,「開放淡水」網站於焉誕生,「這個網站是以Wiki(網路共同筆記系統, 提供多位使用者可任意在線上編寫、修改網頁文件內容的寫作環境)架設的,用意在於將散落各處有關淡水的資訊集結起來,藉由眾人的合力編寫,讓資訊能不受政治或商業利益的限制,發揮它該有的力量讓來淡水旅遊的朋友,或是在淡水居住、上學、工作、經商的人們,都能因資訊的共享與利用而有所獲益。」這是張育章在網站上的說明。在「開放淡水」,每個人既是作者,也是報馬仔,大家都能隨時修改並更新每條資訊,讓資訊民主化,不被少數團體壟斷。
地區資訊也是品牌
張育章也期望「開放淡水」能夠成為一個地區性資訊提供網站的範本。將來想要了解淡水,這個網站不無可能成為領導「品牌」。這樣的經驗如果能傳承,其他地區有朝一日也許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Wiki。
張育章同時打造「開放淡水」和「奶爸在家無聊筆記」兩項個人媒體品牌,雖然沒有實質收入,但卻讓他享受了讀者的回應與互動,這是過去當記者時所沒有的感覺。從前「看不見你的讀者在哪兒,寫作也經常得綁手綁腳,失去了分享感想的可能性。」張育章說。
現在他透過「奶爸在家無聊筆記」記錄現實與矛盾,每天約100次的點閱率讓他經常可以聽見不同的聲音、閱讀不同的經驗、觀察讀者群在特定時間的集體想法與反應,讓無形的理論與想法有實作的可能。至於「淡水Wiki」,雖然才剛起步,但是這類人人有編輯權的網路百科全書,時時刻刻都有新面貌,更讓參與者擁有互動的樂趣。
「資訊要流通, 才有用處。」這一點,「奶爸」張育章堅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