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依照慣例, 在2004年終回顧當年最新奇的發明、觀點與潮流,如愛迪達(Adidas)公司發明「帶計算機的鞋子」,能根據不同地面狀況調整鞋跟硬度,以達舒適狀態;還有英特爾(Intel)的「無線衝浪板」,讓衝浪者能在海邊寄發電子郵件。這些精緻的科技產品看來都很便利,但真的是人類所需要的嗎?
看完愛德華‧田納這本書,你將懷疑「科技來自於人性」的說法,反而時時檢視自己是否被科技「操縱」了!作者從最簡單的科技型態:球鞋、椅子、眼鏡、鍵盤講起,例如赤足是人類最理想的跑步科技,早期球鞋製造技術欠佳時,人類換上跑鞋只會讓腳部重量加重、衝擊力更大,但人們仍相信球鞋能保護腳的宣稱,以身體去適應不良的設計,好在今日球鞋製造技術精良,應能減緩傷害。但此類「削足適履」的情形從未間斷,愛德華還舉出椅子是為彰顯權威地位而設計的,人類各式蹲踞狀態才是最自然舒適的狀態。但一旦被拉上座椅,我們就回不了頭,工作生活樣樣都離不開椅子,不敢放任自己親近地面。
從簡單的日常用具開始,審視人們身邊所有的科技產品,本書有助於上班困在電腦前、下班困在電視前、休閒時仍逃不開手機的E世代(別忘了去海邊還有衝浪板可以上網),拉開平日與科技如膠似漆的關係,認清人類不絕對是科技的主人,反而必須迎合自己所發明的東西而調整身體∕使用習慣,主從關係徹底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