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獅群領導人

part2 《風城七口組EMBA私週記》書摘

楊永妙‧黃基民
user

楊永妙‧黃基民

2005-03-01

瀏覽數 4,200+

獅群領導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全班爆發第一次拉鋸戰來自「班代選舉」。在幾乎是「將相之才」的組織裡, 出身四十多家企業的四十多位同學,毫不令人意外地提出了四十多種意見,他們要怎麼選出領導人?上課的第一天,有位老師提到,一群聰明人在一起,卻經常做出最不聰明的決策,原因很簡單,「因為沒有人能指揮這群聰明人。」當天,在課堂上,他們親身體驗到這情境。如果把EMBA考試稱為智力、專業能力和管理潛力的基本門檻,所謂的聰明人,至少是指經過篩選出來的人才。在新生訓練時,看得出來,這群四十多位同學,就是窄化定義下的聰明人。

EMBA高手如雲

有人形容,進了EMBA才知道高手如雲。這裡的學生都不是分析判斷的門外漢,他們是經過篩選、天賦優異和有抱負的中年。然而,在申請的人數中,大約僅有一成左右的人,能實現夢想獲准入學。

從眾人的外表、頭銜還有現場反應, 都看得出彼此的分量。這場重要集會中,每個人都穿著深色西裝,就像出席董事會或法說會。

自我介紹時, 大家都很正經,個個都有顯赫的學經歷,上市上櫃公司總經理、高階主管……,還有好幾位博士,每個人都不著痕跡地說著自己的豐功偉績,但也許人人都太偉大,反而很難讓人留下深刻的記憶,自我介紹走完一輪,反而記不清楚誰是誰。

第一場中年試煉

教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整排坐在演講廳後方、由當時碩二班代領軍的服務團隊。他們穿著深紅色的班服, 看起來很輕鬆,看不出他們頭上有多大的頭銜,但每個人都笑臉盈盈,看得出是滿腔熱情和唸書之後的滿足。

當時擔任前一屆班代、家住台中,經營鞋業的創業家璽佑嘻公司董事長陳啟明學長,語意深長地對著這一班新生說,「念書以後你們就會知道,跟同學在一起,是人生最大的收穫……」

在場的風城七口組成員和大多數同學都沒辦法理解, 這位看起來誠樸平實的陳啟明學長,口中所說的同學在一起,為什麼會是中年求學的最大收穫?他們在報紙上、雜誌上經常讀到EMBA花絮,談來談去都說EMBA是人脈資本的新機制,他們職場闖盪一、二十年,周圍大多有些唱唱歌、喝喝酒,吃著應酬飯的酒肉朋友,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年同學會是人生收益?

他們還來不及疑惑,試煉馬上到來,這場屬於中年人的試煉,來自第一任的班代選舉。

誰來馴獅?

就像任何一個新團隊必須以組織運作,班上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選班代,沒想到這個沒有利益的角色,卻引發班上第一次價值觀論戰。在彼此陌生的情況下,儘管有人有意願為班上同學出錢、出力,卻未必人人領情,畢竟,每個人對班代的期望值不同,難免各有心中的理想人選。

出自於四十多家企業來的同學,毫不令人意外地提出了四十多種意見。

意見相左的原因很多,來自不同階級、背景,固然是意見分歧的主因,更關鍵的因素在於他們都不是等閒之輩,沒有人對其他人感到服氣。

職場超過十年經驗,他們已經多半位居企業的重要位置,他們習慣於說話,因為他們的麾下總有人會照著執行。

既有成就讓他們習慣處於高昂的戰鬥狀態,因為他們的人生中一直都在贏。

班代選舉在一股暗暗較勁、看似平靜的氣氛下默默地進行。每個人都像坐在林間的巨獅,等著別人主動的尊敬。這樣一個「群獅」的組織,需要什麼樣的領導人呢?有人建議由班上同學相互推選,跟著,馬上有人提出了班代條件說。

選班代還是選民族救星?

「班代不能是等閒之輩,一定要能代表班級、學校名譽,所以一定要是位具資望的人選。」有位同學在email裡寫著他對班代的期望,引起許多呼應與迴響,但隨著被列舉出來的限制條件愈來愈多,累積了四十多項條件的風城EMBA班代,愈來愈像是總統候選人,或是偉大的民族救星。

同學們對參與公共事務熱忱的程度、當仁不讓的熱情,讓過去一直在媒體服務的凱西大開眼界。媒體人的角色使然,她習慣冷眼旁觀,儘量站在第三者的客觀角度觀察。

她發現,這場選舉像是個群集巨獅的群英會, 雖然並非人人都想當獅王, 但想要讓每個人心悅臣服卻不是件容易的事。例如,當時,大家都在討論該怎麼建立班代的選舉規則,卻已經有多組人馬毛遂自薦,跳出並自行展開連署、拉票。

即使有人熱心表態,願意為班上同學效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信任。

從班上有人建議必須建立「任期制」, 甚至要有「評鑑辦法」, 許多同學認為,有評鑑制才有監督機制,也才能確保班級的領導人的「服務水準」。班上同學對於班代及服務團隊的象徵意義有各自的解讀、期待,也讓這場班代選舉,陷入混亂的局面。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變身矩陣組織

就在一片混亂之際, 所幸當年碩二的學長及時提供了經驗, 他們採用的是一種依功能訂定的矩陣組織(matrix organization)。

就像一般企業組織分為專業化和部門化兩種基本形式,他們把班級團隊依功能來分派任務和分配職權。成員和職權分列在矩陣的X、Y軸線上,連成一個每邊有七格的矩陣形式的組織圖。矩陣組織的每一位成員,都將輪流經歷不同的功能角色,也表示每個成員都有機會擔任班代、活動長等,只是每位成員擔任的時間和期數有所差異。

向前人借鏡,經驗傳承果然發揮了作用。於是,他們依自由意願或學號分組, 每組至多七人,依組頭、活動長、財務、學藝等功能賦予職權,並負起該組織功能應負的責任。

榜首順利出線

當屆第一名考進學校的黛博拉,很自然地在毫無異議的情況下,順利榮任班代,也成為風城連續開辦EMBA六年來的首位女性班代。

然而,第一任班代要面對的挑戰不輕鬆,最簡單的課程問題、繳交作業等等問題,都需要連繫。盡責的黛博拉,三天兩頭往學校EMBA辦公室跑,開開心心地為同學和學校搭起溝通橋樑。十多年前,黛博拉和先生一起創業,成立蒙恬科技,專攻手寫輸入及智慧辨識軟體,從100萬起家,如今已經是上櫃公司,在大陸、美國等國際市場,都占有一席之地。

從無到有, 打出自己一片天,在事業舞台成就顯赫的黛博拉,面對四十多位新同學,心中想得卻是自己能有什麼貢獻。只不過,一個單純地想請全班吃頓飯的決定,竟引起眾組頭之間的緊張氣氛。

一點心意不容易

「我想請班上同學吃飯,」黛博拉誠心誠意地先跟班上幾位組頭溝通,這個單純的聯誼,卻因為各組組頭不同的思考的角度,變得複雜了起來。

「我想這樣可能不太好,班代請吃飯,應該從制度建立的角度來思考,」有位組頭說。

這位組頭認為,全班活動應該要建立一個機制,才能為之後的運作模式訂下可供遵循的規章。他的觀點是, 自行創業的黛博拉有財力可以宴請全班,但並不是每組的組頭都有相同的財力,一旦變成慣例,會讓接手的組頭非得請全班吃飯,就會形成組頭個人的壓力。「大家可以一起吃個飯,彼此認識一下,可是應該每位同學自己出錢,有興趣的人依自由意願參加,」這位組頭這樣建議著。

他的想法沒有錯,唯一忽略的是,怎麼樣能為班上同學建立友誼,才是四十多位同學的共識。

付出是值得的

學校已經努力營造讓友情發酵的環境,上課的兩年期間,他們採取集體大班教學併用分組研讀、分隊討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互相觀摩學習,產生良性競爭和激勵的作用。但光是課堂上的學習不夠。EMBA獨特之處,在於除了坐在教室聽老師授課,還有向同儕學習的機會,這也是黛博拉很有心為全班拉起友誼網絡的主因。

為了達到班上同學們彼此快速熟識,黛博拉改弦易轍,宣稱為了慶祝她和先生共同經營的蒙恬科技公司,上櫃成功以及第七度榮獲磐石獎,為了和同學、老師共同分享這份喜悅而請。

乍看之下,以慶祝個別企業為由宴請全班,對滿腔熱情的黛博拉或許有點委屈,她不計較個人,只為團體和諧的出發點,卻成功地讓全班友情大大的拉近了一大步。

而風城七口組也在這場活動中,以全組演唱「熱情的沙漠」一砲而紅。

群獅終被馴服

活動結束了,但黛博拉的付出,並沒有被忘掉。有次,亞歷山大在風城七口組的聚會中,提議邀請黛博拉為榮譽組友,「如果她沒有辦那場聯誼活動,我們根本沒有上台表演的機會,」風城七口組個個鼓掌,大家真該好好地謝謝黛博拉。就在黛博拉熱情的牽引下,這群中年人的活動能量愈來愈高,活動也更加多元。

從他們的外表上尤其看得見明顯的改變。他們的穿著和初入學時已經截然不同了,一如他們的前一屆學長,上課時都穿著班級制服。漸漸地,這一班四十多人,也開始穿著輕輕鬆鬆的服裝上課,像是牛仔褲、棉衣、運動衫、球鞋。

拿掉西裝的偽裝之後,他們顯得更健康、充滿朝氣,週末上課日,他們不太像去上課,反倒像到度假中心享受的悠閒遊客。他們愈來愈喜歡自己和另外四十多位同學綁在一起,呼吸同一道空氣的感覺。

上課,愈來愈像是享受,先決條件要有位能指揮群獅的人。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