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廣告業七年後,我升做業務總監。第一次面試新人要找的是AE(廣告業務)。過濾履歷表之後,有一個各方條件都很適合的人選,但最後一個問題談到AE的薪水,他說了一句:「啊?才這樣子喔?」那時我不以為意,仍然雇用了他,但過不久他便辭職。
這是因為經驗不足而做的錯誤決策,如果是現在的我,絕對不會雇用他。因為他最後這一句話,顯示這份工作無法滿足他的期待;而這類應徵者,不考慮自己有多少經驗,永遠都覺得你給他的太少,這會反映在他的工作態度上:不積極、有怨言。
經驗法則:2R1P壓對寶
累積這麼多面試的經驗後,我認為Right attitude(正確的態度)是最重要,也是最難得的特質。工作上的專業能力都是可以訓練養成的,但人格特質很難被改變。再者,面試時要看他對這份工作有沒有Passion(熱情)。有那種「職業答手」,你問什麼問題他都能流暢地回答,但不一定是真心話。該怎麼過濾這種人?通常我會請應徵者聊聊小時候的事、學校社團的事,當你看到他真的愛某個東西,滔滔不絕地講,眼神透出的光彩是完全不同的。找出應徵者熱情的光彩,再繞回談工作,注意他的表情,你就會知道他對這份工作是否有心。
面試新人,一開始我會擬幾個制式問題,針對工作需求的:平常看哪些書、電影?若公司客戶屬於流行品牌,員工的美學品味很重要,應徵者總不能連前Gucci設計師Tom Ford都不知道。針對個人特質:最困難的經驗是什麼?若應徵者說是廣告提案被駁回,你就能了解他的挫折忍耐度太低了,必須詳細考量。
最近幾年,我最常做的是查核推薦。因為我在業界有一定的資歷、認識的人夠多了,常常只要請教二、三個重點人物,大概就能知道應徵者適不適任。還有人會跟我形容:「這個人若用了,就會孟姜女哭倒長城。」意思就是主管會像孟姜女一樣,天天以淚洗面,我就會謹慎抉擇。畢竟只用一次面試,能看準人的機率還是比較低,用推薦查核的風險就小很多。
破格冒險:奇才多在計畫外
國際知名外商徵人都有固定的性向測驗、面試的方法,但我EMBA同學就說:這樣只能找到「沒有錯」的人,找不到奇才。
我相信主管要有一點破格的作風,要冒點險才能找到奇才。我曾經主持過一次徵人計畫,因為是外商公司,一定要考英文翻譯。我發現有張答案卷上英文翻譯全都沒寫,但這個應徵者在下面寫一個很好笑的笑話,還畫了可愛的插圖。我跟坐在旁邊的創意總監看完,兩個人不停哈哈大笑,這個人的創意實在太好了!若是應徵廣告業務工作,不會英文的人無法勝任;但這個人若用在創意部門,非常適合。我跟創意總監說:「這個人碰到問題有solution(解決方案)、有action(行動力),一定讓他來面試。」我們雇用了他,而他已經是該公司最棒、最年輕的創意總監。不遵守遊戲規則,有時真的能找到奇才!
這幾年,許多六、七年級生加入廣告業,他們對於工作的要求是「有趣」。面試時,主管應該要讓他們覺得這工作「實在太有趣了」「太有挑戰性了,從來沒有人做過,要靠你們去創造」!當他覺得有成就感、有一個高峰要征服,是吸引他們的好方法。請謹記:「年輕人只要覺得無趣,他就離你而去。」不同時代,你必須用不同的態度去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