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設計師,專長是景觀及室內設計,他曾經買入中古屋,裝修後再賣出賺錢,由於做了幾次後都能獲利,便想擴大投資,一次買入數間房子,而且投資開始多樣化,一方面以裝修賣出為主,另一方面把房子改裝成數間小套房,分租出去。長期後除了房租收入之外,再賺賣房子差價。
這位先生希望我給他意見,看這樣做是否有利可圖。他和很多人一樣,覺得本業賺得不夠,希望以投資方式增加收入。其實想增加收入是人之常情,尤其覺得本業所得不夠的人,便會想兼職、做生意、或投資來開源。但我通常不鼓勵開源,反而會建議大家以節流為重。
節流才是當務之急
「開源節流」是一般人理財的直覺:錢不夠就增加收入,實在沒辦法就節省支出。很多人把開源當作首要之務,其實節流才是當務之急。就像企業一樣,當景氣不好時,一定要先想法降低成本,保住命脈再圖發展。至於開源,除了等景氣好轉,等營收自然增加外,就要靠長期的規劃及研究發展。這種體質的改善是長期性及持續性的,如果企業在財務不好時,不先降低費用,反而病急亂投醫,什麼生意都做,不僅容易出亂子,最大的後遺症是做了非本業專長的生意之後,可能因此壞了商譽,而最可惜的是將公司的寶貴資源,運用在無助於公司長期發展的用途上,待景氣好時反而競爭力不如別人了。
兼職與本業相輔相成
個人理財也是如此,當收入不敷支出時,一定要降低生活費用,你可以從記帳開始,只要鉅細靡遺地紀錄支出一個月左右,就會很容易找出節省的途徑,千萬不要在未節流前就想開源。如果一定要開源,就要把握幾個原則:
一、做與自己本業相關的事,最好兼職與本業相輔相成;例如方才提到的那名設計師,其兼職就與本業頗相關,他的專長可以幫助自己物色適當的房子,重新包裝後出售;但類似白天上班,晚上開計程車的兼職,可能是最沒有效益的。
二、不要因兼職而忽略了本業;如果發現兼職才是自己的興趣,就應考慮將兼職變成正業,比如我就告訴那位設計師,他的兼職屬投資性質,與他原來接案子的型態不同,有不同的風險必須考慮,尤其是他想把兼職擴大,以貸款來增加投資標的,這種槓桿投資,應特別注意中長期的流動性風險。
除非迫不得已,你應把兼職的時間放在加強本業的本職學能上,以後就可以在本業上大放異彩,收入會遠高於現在的兼職,否則本業因此受到影響,豈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