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的IT產業製造廠派駐東京的業務代表黃豐君,看起來就像時下日劇的「商社職員」,一頭木村拓哉式的髮型,交談之間輕柔的語調、不住點頭周到的禮貌,舉手投足都流露濃濃的日本味。很難想像兩年前他一句日文都不會,回想起第一次寫日文E-mail給日本客戶,「前後改了十幾遍,文法完全搞不對,寄出去的時候手都在發抖。」
剛去日本衝擊很大,「幾乎每天都在道歉!」日本人對於工作品質的重視,是台灣人望塵莫及的。原本台灣原廠的品管標準是十片檢測一片,到了日本客戶的手中,戴著無塵手套,拿著放大鏡,一百片每一片都檢驗,連燈光反射下的微小刮痕都不放過,讓黃豐君開了眼界。
暗中觀察,入境問俗
前一個工作在日商擔任業務,需要與日本客戶溝通,黃豐君兩年前以自修的方式開始學日文,他認為基礎日文不難學,但是很多日式的禮儀因為書上沒有教,就要靠親身觀察與體會。比如去日本後,發現恭送客戶要彎腰90度地鞠躬,一直要到電梯門完全闔上才能起身;或是說再見之後,要目送到對方完全離開才能把眼光收回,都是黃豐君暗中觀察日本同事學來的。
從一個開會完全聽不懂的菜鳥業務,到與副本部長平起平坐喝酒應酬,最大的挑戰就是:一個外國人,連門牌巷弄都不清楚,如何在陌生的國家做業務開發,還切入日本通訊產業的核心。黃豐君認為台灣人勤快真誠的特質是一大優勢,雖然日本人對進口商品的喜好度是國產第一、美國第二、歐洲第三,台灣與韓國都在第四順位。不過,日本人際較疏離,台灣人擅長搏感情的做生意方式,比如送送小禮物,一些貼心的舉動很容易溶化他們的心。交談的話題像是聊聊小泉的勝選、自己度假去哪裡滑雪,另外不時打點重要人物身邊的助理,經常可以從她們口中得到一些有用的資訊。「日本,絕對是一個講人情、重關係的國家,這點和台灣完全一樣。」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