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及德國的工具機產業是世界數一數二的,當然想去看看到底他們厲害在哪裡?」留著一頭短髮,身型微瘦的楊子君說。
採訪隔天,她就要搭一早的班機,到日本東京的迪思科(DISCO)高科技公司報到。此刻的她,心情還有些忐忑不安,甚至還出現「早知道就留在台灣工作算了」的念頭,讓楊子君不知此行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1年前,無意中在清大校園內看到一張海報,寫著「Work in Japan」(啟程日本)說明會,她沒多想,覺得出國工作好像不錯,就參加了。沒想到現場來了2、30位跟她一樣的同學,更有些是畢業1、2 年的學長姊們,一問之下,大家都對到日本工作有些好奇,想來了解。
經過簡單的資料填寫,沒想到一週後楊子君就被通知到台大集思會館,參加由日本主管親自與他們面試。又過沒多久,她被通知拿到offer(任命書),請她今年4月1 日到日本東京的迪思科總公司報到,以年薪約360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20 萬元)聘用,職稱是研發工程師。
去年迪思科在台灣共錄取了3 位剛從清大畢業的學生,其中2 位女生在今年4 月前往日本報到,另一位男生待當完兵後,10 月也會飛到日本報到。
到工具機產業強國取經
今年3月,迪思科參加了清大舉行的就業博覽會,楊子君也在徵才攤位上,向前來的清大同學說明公司的職缺及工作性質。因為,去年楊子君錄取後,10 月她就被台灣的分公司找去實習,以先適應公司文化。同時公司花錢讓她上日文課程,希望去日本之前,就具備基本的日文溝通能力。
為何想出國?楊子君說:其實學機械的,在學校就被教育日本及德國是全世界工具機產業最強的國家,當然美國也不差,台灣也在後面追趕。而她念了6 年的機械系、所,畢業後還是想去看看,所以她選擇到日本去。
其次,如果照著學長姊的就職路徑,動機系畢業生雖也可在台灣的科技大廠,如鴻海、上銀、台積電等找到合適的工作,也有不錯的收入。但楊子君認為,「好像沒有太大的亮點。」因為進了這些科技公司,變化也不大,倒不如出去看看,會多元一些。加上她認為,從沒在國外長期待過的她,應趁年輕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學習體驗不同的文化,否則等到35 歲,或是更老時想出國,壓力及包袱變大,就愈不敢出去。
最怕職場文化差異
楊子君倒不擔心自己的專業能力,她較在意的是生活適應問題,同時也擔心日本的職場文化會不會有沒有不同?為了生活上的適應,楊子君多帶了幾包泡麵,希望如果吃不習慣日本食物後,有機會可以解解鄉愁,來一碗熟悉口味的台灣泡麵,解解饞。
同時,喜愛打羽毛球的她,也帶了一支羽球拍,「趁工作之餘,加入公司社團,早日融入公司文化,同時多交幾位日本同事,與他們打成一片,」她說。她擔心的可能是日本文化,在台灣大多認為日本人較為嚴謹、決策較保守的問題,她怕個性會有些不適應。
3年訓練,入寶山挖寶
對於出國工作,楊子君定位為學習之旅,主要是一探工具機產業最高殿堂,「入寶山總要挖到寶,總要學得一身本事才會回來,」她說。其實自己是抱持著長期出國工作的打算,而不是1、2 年就急著回台灣找工作。
迪思科也是長期聘用的打算,在招聘時就說得很清楚。迪思科會先教導新鮮人應有的禮儀及公司基本知識,讓新同仁先適應。隨後再依個人意願及專長,分派到不同部門,並以工作學習方式,培養專業。楊子君希望到研發部,未來她也會派任到研發部門,從事機台研發工作,她對這樣的規畫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