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6位台灣年輕人搭飛機到日本東京,他們不是去欣賞櫻花祭,也不是觀光,此行目的是面試。每個人都能與日本企業主管們面對面會談,因他們從百餘名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免費被安排到日本接受面試,獲選者即可在日本企業工作。
當台灣大部分的年輕人還承受著10年未漲的起薪之苦,或為22K的魔咒所挾制之際,日本企業已悄悄來到台灣找尋優秀人才。他們透過人力仲介或親自派主管來台,開出高薪、提供優渥福利,在台、成、清、交等名校辦說明會,企圖挖台灣頂尖人才到日本工作。
周建均,服務於上海艾杰飛(RGF)公司,隸屬日本最大的RGF人力仲介公司,今年3 月來台灣,在台大、成大、清大、交大、政大及中山等6 所大學,進到校園辦說明會,以「Work in Japan」(啟程日本)為主題,向數百名前來聆聽的學生介紹日本企業及就業市場,開宗明義就是希望名校生能在畢業後前往日本工作。
經過不到3 週的說明及履歷收件,第一批有資格到日本面試的台灣人共有6位,費用全免的前往日本東京RGF 總部與企業代表面對面會談。日本企業大舉向台灣徵才行動,正式開啟。
日本企業今年起大量來台找人才
日本企業來台灣找人才!?乍看起來有些怪,日本年輕人也有失業問題,為何日本企業需要來台灣找人才?「日本企業要走向國際化,需要更多的外國人,增加競爭力,」丸虎國際顧問總諮詢顧問歐元韻說。曾到日本留學,並留在日本人力仲介公司工作的她,以長期在日本工作的專業經驗說明日本企業為何來台搶人才的原因,就是為了國際化。
日本一再經歷「失落的10年」,內需嚴重受挫,日圓急貶,都在救日本經濟。日本非正式管道說,企業近年來表現不佳,他們發現一項原因就是日本企業國際化程度不夠,包括晉用的外國員工不夠多,也影響了日本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速度。因此他們決定效法美國,大量晉用外國優秀人才,以增加競爭力,方便拓展海外市場。
吸引海外優秀人才的想法自然動到日本周邊國家身上,包括中國、南韓、台灣、香港、新加坡,甚至印度、泰國等人才,都是日本企業獵才的主要區域範圍。
透過上海艾杰飛的協助,今年就有11 家日本公司來台辦理聯合招聘,這些日本公司皆是產業佼佼者,如資訊類的NTT DATA、GeePlus、CAPCOM、Konica Minolta Holding 等知名企業,也有諮詢類的ABeen Consulting 及Deloitte Tohmatsu Consulting 等, 都參加了此次的聯合招聘活動,甚至開出上百個職缺,只要是優秀人才,就決定聘用。除了聯合招聘,也有自行派員來台的東芝電器(Toshiba),連續3年派主管來到台大、清大等名校,直接徵聘人才。一位今年錄取的清大陳姓同學即表示,今年全台共有約10人接獲offer,將分批前往日本東芝旗下各單位及各子公司任職。
日本第2 大汽車廠本田汽車,也在4月12日派了4位主管來台,就在台大集思會館面試了14 位台成清交畢業的機械系所學生,邀請他們前往日本擔任研發設計工程師。預計在台灣要挑選2到4名人才,以達到國際化的目的。
除了企業想國際化,增聘海外人才外,日本當地的年輕人較不願就讀理工科系,轉讀服務類科系者增多,加上少子化,更讓企業找不到足夠的工程師,也是日本企業向海外人才招手的原因。
晉級國際化的一大步
為什麼要赴日本工作?多位參與面試的台灣學生表示,台灣經濟出現停滯成長的現象,各大企業似乎也找不到有效方式來解決走出困境,年輕人不願一出校門就被困住,而想走出台灣,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日本企業整體來說仍比台灣企業強,且國際化的程度更高,因此吸引台灣年輕人前往一試。
一位成大機械系畢業的學生前往本田汽車面試,他目前在台中一家環境工程公司上班,薪水雖有3 萬多,但覺得往後發展不明確,所以他參加本田汽車的面試,希望能獲得日本工作機會,日後再躍上國際舞台。「赴日工作是台灣年輕人躍升國際舞台的途徑,」歐元韻分析。她說明,日本企業開出了與日本年輕人等同的22-26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5-7.7 萬元)的月薪來吸引台灣人才前往,加上房屋及交通津貼及1 年2 次的獎金發放,基本盤每人約可領300-400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90-120 萬元)年薪,優秀者甚至可談到近500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150 萬元)。
她認為,台灣人到日本工作最大的收穫不是金錢,而是經驗與未來外派到世界各地的機會。預計今年10 月前往日本東芝半導體設計部門報到的陳姓同學表示,他要去日本學習最先進的技術,未來甚至再轉往美國,到最頂尖的公司去做研發。如果待在台灣,被客戶綁住,被製程拖住,應沒有時間做前瞻研發,因此他決定赴日。
薪資加獎金,福利條件優
日本企業開出對台灣人的福利條件等同於日本社會新鮮人,平均以23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8萬元)的月薪來說,扣完稅約還有20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6萬元),再扣掉房租及交通費(視公司補助不一),以及生活及飲食費,應可留下8-10 萬日圓(約合新台幣2.3-3 萬元)。「另外每年夏季與冬季各1 次的獎金發放,平均也有5-6個月,約上百萬的日圓進帳,也可善加利用,」周建均以自身在日本工作的經驗來說。
生活不成問題,較大的是文化適應。歐元韻認為,日本是非常守時的國家,守時與否是日本人判斷這個人是否值得信賴的重要指標,所以上班或拜訪客戶一定要守時,甚至提早10 分鐘抵達,是他們的習慣。
此外,日本企業特有的「稟議文化」,公司愈大愈明顯,簡單說就是「bottom-up」,下位者須準備充分資料供上司研判,層層上報,最終獲得老闆同意後再行動。大部分日本大公司仍維持此決策模式;但中小型公司則改為「top-down」溝通模式,以爭取時間。
她提醒有心赴日工作的台灣年輕人,要先摸清楚公司文化,如此才能融入,達到溝通順暢、工作愉快的結果。此外,雖然來台徵才的大部分日本企業不要求會日語,但前往日本工作,仍需學習日語,以便早日打入日本同事圈內,也會更習慣日本文化,不致產生文化衝突及生活適應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