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少壯不健檢,小心踩地雷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5-12-01

瀏覽數 4,400+

少壯不健檢,小心踩地雷
 

Winston Diamond行銷總監趙凡傑, 61年次,工作時間已有十三年,這十三年來沒換過工作的他,目前已經展店五家,遍及全省北中南以及大陸, 在事業的成績單上,他的表現無懈可擊;但另一方面,他的健康成績單上卻是一片紅字:胃潰瘍、痛風、骨刺、高血壓,體重超重再加上脂肪肝。33歲滿身是病的他近來一直在想:「難道工作要有成就,就必須賠上健康嗎?」

你有多少健康意識?

像趙凡傑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聯安診所今年曾經針對竹科人進行生活型態健康調查發現,「工作時間長(十二小時以上) 」、「工作壓力大( 隨時要配合出差、外派)」、「平均每天只睡六小時」、「性生活不協調」是竹科新貴最常跟醫師抱怨的問題。不僅如此,許多新貴們還把「40歲以前想退休」掛在嘴邊,顯示出長時間只工作、不休息的情況下,人的折舊率過大,真的已經到了快要崩潰的地步。

想起早年打拚時,「白天喝咖啡,晚上喝酒」是趙凡傑的應酬寫照,而壓力一來時,更創下每天狂抽三包煙的紀錄,直到有天他以為腳不慎扭傷去看醫生,才發現痛風已經上身。自此之後,他真的嘗到了疼起來會痛死人的錐心之痛,只好戒掉讓他欲罷不能的海鮮。今年大閘蟹的季節到來,正在上海的他不能免俗地應酬吃飯,但看到膏美肉肥鮮的大閘蟹,卻也只能罷手興嘆。

不只是趙凡傑,當前台灣年輕人的身體或多或少都有幾個警訊。聯安診所副院長曾碧娟就說:「現在30到40歲的年輕人,很少人沒有病的。」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從多年健檢的經驗中也發現,科技業、金融業與證券業的職場人士,普遍有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等等新陳代謝的問題在身。

健檢不再是老年人專利

30歲上下,正是人生的黃金時間。你懂得在30歲以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也懂得如何在40歲以前買到人生第一棟房子,但大多數的30世代,卻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儲蓄自己的健康。

聯安診所去年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2004年竹科人的體檢中,前三名體檢異樣項目包括有胃部異常、痔瘡、體重過重等等,這些項目皆與2003年同期一致。但是驚人的是,在比例上,2003年有近五成的竹科人有胃部異常的問題,到了2004年這個比例竄升到八成八,而各項異常比率都較過去大幅增加。

數字雖然驚人,但數字的背後其實代表著健康意識逐漸抬頭,以及健康管理市場的蓬勃發展。傳統觀念中,健檢一向都是中老年人的專利,但時至今天,沈重的工作與生活壓力讓人喘不過氣,「過勞死」更是時有所聞地在身邊上演,許多在30歲上下的年輕人,開始具有健康保險的觀念。

健康存摺熱賣中

聯安從去年接受健檢的民眾中發現,光是30到40歲的受檢者就占了四成左右,而新光醫院的資料也顯示,30歲上下的受檢人就占了一成左右。目前在個人設計工作室工作的施耘心,兩年前未滿30歲離開福利完善的上市公司時,便趁著換工作的空檔到台北榮總做了一次全身性的健康檢查,「誰說年紀輕就代表著身體一切都沒問題呢?」年輕,但對未來有絕對的保險觀念的她這樣說。

懂得在自己存摺中累積愈來愈多個「0」,也要懂得為自己在眾多的「0」之前加一個「1」,因此,「沒有健康就不會有未來」的觀念已經開始著床。就以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來說,目前預約健診的人數已達到兩千四百人,現在掛號得要到明年5月才能檢查得到,可見健檢市場的活絡。

誰是危險一族?

年年增加的癌症數字讓大家人心惶惶,而健康檢查正是避免重大性疾病發生的首要關卡。衛生署11月公布了91年度全台通報癌症的最新數字,六萬三千名的新癌症病患,較前一年增加了兩千多人,平均每八分十五秒就出現一位新的癌症患者。

這數字的確驚人,但對於年輕世代來說,當前真正具威脅性的疾病,卻不是癌症,而是各種可能的致癌因子。「若有家族癌症史的年輕人,可以考慮40歲以後開始進行特定癌症篩檢,但對年輕人來說,你平常要將身體

保養好,病變的危機才能真正降低。」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副院長謝炎堯表示。

1. 有家族病史者

一般來說,健檢的對象是以身體沒有病兆的人為主,但是如果家族中有人曾經罹患癌症,或是家族有遺傳性的慢性疾病,這類型的人罹患癌症的機率也將是一般人的十倍以上,而且也得小心翼翼不讓遺傳性的慢性疾病有機會產生。

「年輕人以為自己不會得大病,但現在不好好照顧自己,以後機會就大很多。」曾從事護理工作達十五年的曾碧娟說。而對於父母親兩方家族皆有癌症病史,父親平輩家族中已有五人死於腦溢血的趙凡傑來說,健康已經是他不可忽視的議題,「我曾經做夢夢到自己得癌症,嚇得驚醒過來。」

2. 體重過重者

經濟快速發展後,許多新陳代謝疾病以及文明病也隨之而來。現代人普遍吃得好也吃得多,外食的機會更是大大增加。體重過重常是引發脂肪肝、高血壓、高血糖的頭號嫌犯,而這些新陳代謝系統出了問題,長年累月下來,還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腦中風、肝硬化等等問題。

3. 電腦一族

不光是這樣,網路發達也讓年輕人的生活作息完全改變,夜貓族群不斷增加, 缺乏運動、睡眠不足,甚至長久使用電腦帶來的「重複使力傷害」(RSI)也會上身。更不用說抽煙、喝酒等不良習慣,更是門診間常見的年輕人的症狀。所以,「體力愈來愈差了」、「昨晚睡得不好」、「不知道怎麼搞的,肩膀痛得要命」一直是上班族的口頭禪,胃痛、打噴嚏、頭暈,精神不濟更是困擾許多年輕人的小毛病。

那種健檢適合我?

但是在琳瑯滿目、價格落差不大的健檢方案中,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又能讓荷包不致失血過多,聰明的30世代,得花些心思多方比較一下。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做健檢其實跟買保險一樣,要看你自己的需求,再來決定你要cover(涵蓋)的範圍多少。」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呂志剛在健檢中心這麼多年,語重心長地表示。

1. 可選基本套餐

在項目上,普遍的健檢都包括了理學檢查、血液檢查(包括常規檢查、生化檢查、免疫學檢查)、尿液糞便檢查、放射科檢查(胸部X光檢查、上腹部超音波)、胃腸纖維鏡檢查(包括胃鏡與大腸鏡)等等。這些項目有助於了解年輕的30世代身體功能如何,但是,不同性質的醫院、診所,健檢套餐也隨之不同。

2. 家族癌症史是重點

如果家中有近親曾經因癌症死亡,「腫瘤指標檢驗」項目就應該是選擇檢查時的重點項目。以治療癌症專科為主的和信醫院來說,健檢前相關人員會詳細詢問家族疾病史,以了解健檢重點。其中,如果家族曾有大腸癌等台灣人常罹患的癌症病史,在選擇癌症檢驗項目時,就要注意內視鏡檢查的範圍是否符合你的需求。

3. 依年齡及性別的需求

至於女性常見的癌症中,由於卵巢癌與乳癌常互有關聯性,因此,女性的乳癌CA153與卵巢癌CA125等腫瘤標記項目便需格外注意。但是,這些檢驗不見得涵蓋在一般的健檢項目中,而屬於額外付費的部分。依照臨床醫學的看法,攝護腺癌與卵巢癌,分別好發在50歲以上的男性以及40歲以上的女性,對於未滿歲數的受檢人,除非特定選擇,否則不施予這樣的檢查。倒是對於目前在女性癌症排名第二的乳癌,乳房攝影適用於40歲以上的女性,至於39歲以下的女性,可自費做超音波檢查,這些可能都是在健檢需詢問清楚的。

4. 高科技健檢必要才做

另外, 在進行高科技健檢前,也需根據自己的需求與預算找尋符合自己的項目。高科技健檢目前已經是各健檢中心主推的項目,但由於高科技健檢項目需要額外付費,有些項目價格甚至比全套的健檢還高出許多,所以在了解健檢方案時,最好詢問清楚相關價格。

目前在臨床上,正子電腦斷層造影(PET)能夠找到0.5公分以下的腫瘤,對於癌症診斷敏感度達75%;而腦血管病變與全身軟組織的病變,也能在核磁共振造影(MRI)之下馬上現形;至於高速電腦斷層掃瞄則有助於診斷心血管阻塞相關疾病。因此,若家族或個人有癌症、腦血管、心血管相關疾病歷史,或是預算許可的情況下,可考慮進行高科技儀器診斷。不過,受檢人是否應採納高科技健檢,醫界有不一樣的看法。呂志剛表示: 「做檢查的目的是要找到會讓人致命的原因,而靠著進步的儀器,我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為患者做診斷。」但考量到受檢者的預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院長黃達夫也呼籲正確診斷的重要性,他認為,第一線醫師應該詳細問診、正確診斷,進行觸診後再輔以各種診斷工具,以降低誤診的機率。對於30世代來說,如果家族內沒有疾病遺傳史,用最精密的儀器診斷自己,或是過分擔憂自己的健康反而是不必要的。

健康管理才是根本

不過,管理自己的健康卻是不可忽視的一環。曾碧娟便建議,30歲以後最好開始進行人生第一次的健康檢查,藉由第一次的健康檢查可規畫其後的運動以及生活作息安排。

以年輕人最常出現疲倦、體力不佳等問題,可考慮進行健康體能檢測,有效找出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平衡與反應能力以及心肺耐力,評量出個人的體能與生理狀況,再依據這些資料提供促進體能的建議以及運動建議。另外,躁鬱症自戕事件不斷上演,健檢時也需要對內科醫師講述目前的壓力負擔狀況,如有需要的話可尋找提供身心諮詢服務的健檢診所,作為心理抒發管道。

一般來說,目前各大醫學中心與私人健檢型診所推出的基本健康檢查,都已針對30歲以上的民眾設計全套的健檢項目,且健檢時間只需一天便可完成。考量到忙碌現代人的作息,部分醫院甚至已經可以做到六小時便完成檢查以及夜間健診的服務。

而在診斷過程中,積極的主訴也是受檢者應負的責任。曾碧娟便表示,因為面對醫師的問診,詳細的主訴需完整提供家族內部的相關疾病資訊,才能真正讓醫師了解你的狀況,打造真正符合需要的健康檢查項目。不過,健檢之後的健康管理才是生活得健康的重點。一般來說,30世代還處於身體的顛峰時期,但在身體的維護上必須注意:

1. 儘量減少抽煙、喝酒的習慣。

2. 三餐定時、定量,飲食選擇少油炸、少刺激,多蔬果。

3. 生活作息正常,少熬夜加班,睡眠要充足。

4. 養成平時運動習慣,即使沒有休假也一定要出去走走。由於健檢並非是百分之百的保證,事後的定期追蹤,如身體有異樣時須向自己的健診中心詢問,並且在同一中心定期做檢查,以累積資料,都是每位受檢者需注意的事項。

如果能真正培養出健康意識,詳細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最適合的檢查方式。健康,可以成為累積財富、創造成功的基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