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記者要求, 李政宏拿起扳手拍照。「一看就知道我很少拿扳手, 不太會拿, 姿勢不標準。」扳手拿不順手,李政宏自我解嘲。他看起來的確比較適合抱本六法全書。
意外的人生挑戰
冠龍企業的母公司是成立於1966年的台灣名冠造機企業服務公司,創辦人是李政宏的父親李冠明。李冠明在1990年就看到台灣勞力成本提高與經濟發展的瓶頸,便毅然決然到大陸投資設廠。未料李冠明還未打下大陸事業的江山,就在李政宏退伍前一個月驟然逝世。
「我原本的規畫是當會計師,雖然我在這個家庭長大,但對機械完全陌生, 我學的是社會科學。」本身對機械行業一點興趣也沒有的李政宏,一直認為上面有哥哥在, 家族事業就由兄長承接,和他沒關係,他也從未想過到家族企業上班。從當兵第一個月領薪水起,他就不再跟家裡伸手拿錢。
然而父親突然過世後,李政宏沒有選擇,必須和哥哥一同接手父親的事業。當初家族事業仍以台灣為重,大陸的冠龍企業才剛起步,於是由哥哥負責台灣,李政宏負責大陸。面對人生規畫的大轉彎,李政宏花了半年時間調適心理。
這半年他到補習班補習, 希望考上會計師,「我還是想拿張執照,放在枕頭邊對自己的夢想有個交代。」可惜事與願違,他也一直無法忘情於會計相關事務。
用實力讓員工服氣
初掌公司,接觸完全陌生的行業,李政宏沒有信心,還要面對員工和客戶懷疑的目光。
「員工嚇一跳,怎麼一個高中生跑來管公司。」天生娃娃臉的李政宏剛進公司時,是個大學畢業、剛退伍的年輕小夥子,也是工作經驗等於零的社會新鮮人。部屬看著這個公司最菜的菜鳥,竟然是最高領導人,難免投以不信任的眼光。李政宏剛開始接觸政府官員和客戶時,對方的眼神也透露著問號:「這間公司的董事長怎麼這麼年輕?公司裡是不是沒人才了?」
員工也會有意無意地將李政宏的做法與父親比較。如果李政宏制訂了新的行事方式,員工會反映過去不是這麼做,更甚者,有些員工藉此要求福利。「我會跟他們說,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李政宏聽取員工的意見,但他還是得自己判斷,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怎麼做最好。
欲使員工服氣,成為企業真正的領導人,李政宏必須有一番作為。他眼光獨到地擘畫大陸內銷市場,成功地開拓了冠龍企業的大陸市場,並站穩腳步。在1995年以前,名冠造機與冠龍企業都是以外銷為主,李政宏發現當時大陸用的閥門是自行以土法煉鋼的方式取代,於是他決定積極拓展內地市場。
起初,冠龍的產品在大陸並不出名,李政宏用發表會的方式增加曝光率。在一場又一場發表會的辛勤耕耘下,李政宏終於等到一個好機會。那時候上海市政府大樓的消防檢查遲遲無法驗收,導致市委書記未能喬遷入內辦公,李政宏運用這次機會,解決了上海市政府大樓的消防給水問題,也打響了冠龍專業閥門產品的知名度。緊接著,東方明珠因為高度產生的壓力,致使消防系統一啟動就炸毀,消防設備也無法驗收過關。東方明珠的承接案,是冠龍成功的第二砲,可說堅定了員工對李政宏與公司的信心。
自己摸索解決之道
雖然身為企業家第二代,李政宏卻很像一個創業家,一點一滴地建立大陸的事業。李政宏認為他最大的諮詢對象是身為家庭主婦的母親,他了解到如何觀察人、用人、與人共事, 以及該有的做事態度,「我遺傳到一種可以很快地看清一個人真正面貌的特質。」
父親生前的老幹部,一路陪伴李政宏走過接手事業的青澀期, 然而父親的突然過世,沒有來得及將業界的人脈、各種關係接引給李政宏,而父親生前,在家中也很少講述生意經,李政宏只能靠自己摸索、不斷地努力學習。他常跟其他企業家第二代的朋友說:「你很幸福, 有前輩在前面帶領你。沒有人在前面帶著我走,遇到問題我都得自己摸索、思考解決的方法。」
對李政宏來說,每個人都是他的同事;另一方面,這些人都是他的下屬,他也等於沒有同事。「我把我的青春都投注在這裡(冠龍企業)。」肩負把父親留下來的事業發揚光大的重責大任,使李政宏從20多歲時接手事業起,就失去下了班和同事去玩、去pub、去聚餐的一般生活。
應變為生存之本
李政宏剛接手事業時,必須先與哥哥固守台灣本業,因此花在大陸的時間少。現在他全力在大陸經營,反倒很少回台灣。
一開始,李政宏每兩、三個月才到上海一、兩個星期。他剛到南翔鎮( 冠龍企業所在地)時,商店下午4點就關門,下了班就買不到東西了。「我的適應力很強,當地能提供什麼服務,我都甘之如飴。」隨著時間推移,李政宏更熟悉南翔鎮了,現在每年有十個半月都待在大陸。
率領企業運作與成長必須入境問俗,李政宏認為到一個地方投資最重要的是對當地的法規知之甚詳, 因此他到華東政法學院修讀法律碩士和博士。此外,李政宏還特別重視研發,大陸的仿冒程度嚴重,速度又快,使得產品周期相對地短,企業必須加速產品的更新與研發技術的引進。由於兩岸薪資相差仍大,台灣培養一個研發人員,大陸可以培養十個,所以李政宏即使曾遇過研發部門員工「叛變」的問題,仍必須持續培養大陸的研發人才,「中國投資很大的成本是『道德成本』。」李政宏說。
台商在上海腹背受敵,一邊是國際的大企業,一邊是大陸民營企業, 李政宏的經營管理得時時調整方向,以因應市場快速的變化與對手強力的競爭。會計師與台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李政宏被老天發配到最激烈的戰場,他只淡淡地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命運之神這樣安排,就坦然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