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適合到大陸工作嗎?」我不只一次回答這樣的問題。坦白講,我不是很贊成女性一個人隻身到大陸工作。
女性在大陸出頭天
我絕不是大男人主義,而是從現實面考量。現代女性在專業能力的表現上不輸男性,但是就生理、體力、精神、時間分配等條件來說,與男性有先天條件的差異,譬如女性較不適合夜間加班、陪客戶應酬等等,再加上若是隻身負任,必須與家庭或配偶分隔兩地,以我親眼目睹的例子,最後很難達到兩全。
尤其是大陸幅員廣大,女性一旦擔任業務工作,長途出差很難避免,而大陸的交通設施不是很方便,通常我們坐火車到外地出差,都是睡四個人一間的臥舖,萬一不是和同事結伴同行,彼此都是陌生人,誰也不認識誰,增加旅途中的不確定性與危險性。
當然,如果女性擔任的是很高階的職務,譬如CEO,出門有私用轎車接送,長途出差搭飛機往返,或許可以降低這方面的危險性。
就中國大陸人力供需面來看,近來,台灣女性中高階白領就業機會明顯增多,大多偏重於外資企業公關、行銷、企畫的領域,擔任CEO高階主管的仍屬少數。同樣的,新一代大陸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愈來愈多,程度甚至不亞於台灣,使得台灣女性的競爭優勢相對減弱。
我在上海認識一位從事高階人才仲介招聘的女性,名字叫作鮑廣秀,年齡約30歲左右。我對鮑廣秀的印象,感覺她心思細密、識人敏銳,談話有條有理,十分提綱挈領、直中要害,也讓我見識到新一代傑出優秀的中國女性。
上海女性擔任高階主管的例子也不少,譬如中國最大鋼廠「寶鋼」的董事長謝啟華,光明乳業董事長王佳芬,都是能力很強的女性主管,行事十分果斷。上海國際化的程度是全中國最快的,世界各國的白領工作族幾乎都出現在上海。以我的觀點來看,台灣的女性擔任中高階的職位仍有優勢,中低階就幾乎很難有利基點。就拿企業聘請一名秘書小姐來說,儘管妳的文書處理能力很強,英文也很流利,但地域環境不熟悉,很難與當地人競爭。除非妳在某個行業十分頂尖,妳的才華是別人無法匹敵,沒有競爭對手,才有立足的機會。
適應的陣痛
我認識一位從台灣來的女性朋友吳麗娜,她曾經是出類拔萃的電腦軟體業務人員。2005年,吳麗娜決定單槍匹馬從台灣轉往上海發展,她自稱天生是個「好奇寶寶」,一向喜歡嘗試高難度的挑戰和冒險,朋友佩服她藝高膽大,即使在人生地不熟的狀況下也敢一個人跑到上海闖天下,她則聲稱「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初抵上海,吳麗娜深深被那種龐然的氣勢懾住,中國一切建設幾乎都是跳躍式的發展,變化的速度令她目不暇給。然而,當新鮮感逐漸褪去,氣候進入攝氏零下的冬天,情緒低潮也隨著冷冽的空氣襲來,麗娜有時獨自走在街上,發覺不由自主地懷念起故鄉街道上的小吃,在上海結交的新朋友,還是比不上台北的親人。她自嘲:「原來,像我這種好奇寶寶,竟然也會有鄉愁!」
吳麗娜不諱言,當時的確有一股立刻想打包回台灣的衝動,每天早上醒來,都懷疑自己還能不能撐得下去?熬過那年冬天,天氣暖和起來,她的心情也跟著好轉,陰霾漸掃。經過適應的陣痛,她還是決定留下,繼續追逐她的夢想。
不論男女,一旦遇到「鄉愁」這種東西,情況輕的時候,也許只是一股暗流;情況嚴重的時候,就像一場狂風暴雨。儘管你覺得新環境充滿挑戰,周圍的人也很和善,但所有的東西剎那間彷彿都失去了味道,你會覺得自己一分鐘也多待不下去,什麼也比不上身邊圍繞著親朋好友重要。
對台灣女性而言,我認為比較好的「登陸」方法,第一,可利用探親、訪友、觀光、留學的機會,實地深入觀察,最好能夠長住一段時間,體驗實際的生活狀況,光是走馬看花還不夠,無法看到真正的中國。第二,可考慮先從進入台商或外資企業開始,一般台商或外資大都會提供外派幹部宿舍,安全無虞,又有熟悉的工作伙伴,生活上互相有個照應,比較不會感到孤單寂寞,藉此機會熟悉整體大環境,然後再伺機而動,尋求個人更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