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提升競爭力 提升競爭力 策略執行力實戰6天班,倒數計時,即刻報名

因為健康,我們生命再度交會

醫院總裁和偶像歌手父子聯手

江欣怡
user

江欣怡

2006-07-01

瀏覽數 5,900+

因為健康,我們生命再度交會
 

在醫界,秀傳醫療體系總裁黃明和可說是台大幫開業醫生中的佼佼者; 而在年輕人的音樂圈裡,曾入圍金曲獎最佳重唱組合的B.A.D.也曾令人印象深刻。過去,很少人知道黃明和跟B.A.D.團員Danny(黃柏文)是父子,但隨著Danny在外闖蕩星河健康出現警訊時,原來看似沒有關係的父子倆,才開始有所交集,並且要以各自在醫療與音樂領域上的專長,共同走在健康之路上。

原本,父子各走各的路

黃明和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曾因健康問題黯然離開台大醫院回到家鄉省立彰化醫院,四十年前,一位台大畢業生紆尊降貴到了地方醫院,黃明和沒有氣餒,反而發誓「做就要做最好的」,屢屢創下極高的門診量,最後還自己創立秀傳醫院,寫下鄉下醫師自己開業成功的一頁。

至於兒子黃柏文, 也是B.A.D.男子團體中的Danny,從小便被家裡送到國外念書,在異國求學時,啟發了他對音樂、舞蹈上的興趣。雖然上面的三個姊姊、一個哥哥,不是學醫就是學醫院管理,但從小就不喜歡生離死別,對學醫也沒有興趣的Danny,一心想用娛樂的方式讓大家感受歡樂。

這樣的父子關係在初期當然有過不解、失望、倔強。曾任立委的黃明和在兒子要投身歌壇時也曾經想過:「我不敢曝光,因為立委的兒子唱歌像話嗎?」而Danny採取的策略則是柔性漸進模式,先寄自己跳舞得獎的錄影帶回家,就是要暗示老爸:「我跟其他孩子不一樣喔!」而為了要進入歌壇,Danny更是屢屢拒絕爸爸的幫忙,就是要自己接觸經紀人、找唱片公司,想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一顆腫瘤,拉近兩人距離

一直到進了演藝圈之後,去年7月,忙碌的工作讓Danny發現胃部長了一顆腫瘤,父子倆「不說出口」的態勢一夕轉變。看到兒子這樣,黃明和擔心到不行,所幸,經過內視鏡取出檢查後發現是良性的,但這次生命的轉折讓Danny發現健康的重要性。

現在,Danny也開始投入秀傳相關體系的工作,雖然喜歡表演的他仍不放棄幕前的工作,不過,「健康」、「人性化」兩大準則,成為他未來闖蕩音樂界或醫療界時,時時刻刻放在心裡的圭臬。

原本常常看到緊張的父子關係,但經過上天一個巧妙的安排,父子倆從過去「在旁看兒子做什麼」以及「一心證明自己能力」的僵化關係中跳脫,到現在兩人互動已經愈來愈親密,採訪時,黃明和的領帶歪了,Danny馬上出手幫爸爸調整,由此可見一斑。

於是,原本執著於醫療與表演兩領域的父子倆,這一路走來,不但讓兩人的生命有了交會,也開始有了對話。

Q:Danny走上音樂之路,

父子倆有沒有意見不一?

黃明和(以下簡稱「父」):他在加拿大念書時就自己參加社團、比賽,讀書認真是不夠的,但認真在音樂、表演(一副無可奈何狀),我那時想一想跟他媽媽說,小孩不要變壞就好。

Danny(以下簡稱「子」):以前是叛逆期,我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成功,我想看看自己可以到什麼階段,所以我去華人社區打工、幫明星開車、接觸經紀人,爸爸有說要幫我介紹,但我不想,(父親插嘴說:「我也不敢曝光,因為立委的兒子唱歌像話嗎?」)我覺得大家互相低調,我在看我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長輩也在看是不是有好的發展,所以那時候很拚,健康也出了一些問題。

父:去年7月,他胃部長了一個小瘤(語氣黯然),因為我們秀傳「頭家御醫」(提供給一般民眾,醫師主動追蹤健康的服務)的例行檢查中,醫師找我們面談,因為Danny以前有肝炎,所以用超音波掃一下,竟然發現胃部有東西,我們嚇到了,很怕是壞的,還好後來用內視鏡開刀切片檢查,不是惡性的。

子:進演藝圈之後我每年都生重病,從急性B肝、免疫系統失調,到胃腫瘤等,好幾次在表演時發高燒,高音唱不上去還是得唱,很不得已!去年我的約滿了,那時我有感而發,因為連一般人都沒有那麼多時間看病,更不用說不眠不休的藝人,像我朋友歌手吳克群就有心臟問題,直到他倒下來才去看病,所以我想再為演藝圈做更多事情。

只要2,880元,雜誌+亞諾納25吋行李箱一次帶回家!

Q:經過這件事,Danny對未

來事業的規畫是否也跟著轉彎?

子:我現在開了一家三富原創娛樂,算是秀傳的子公司,(父親笑笑地插嘴說:「我是老闆啦!但我不能干涉他的東西。」)我也在幫秀傳做形象整合包裝,但我不會放棄幕前工作,看到娛樂圈大家都不健康,我希望未來做的事情都是符合健康與人性化兩個原則。年初我去美國,觀摩他們的巡迴表演制度,也希望把華人的音樂帶入美國市場,但在這之前,藝人要有健康、要有身心靈的發展。

而新世紀醫院要轉型,秀傳園區就是要讓病人不再只感到痛苦,而是有身心靈的享受,讓醫院等於健康,不再跟死亡、疾病畫上等號。所以,我想如果結合娛樂、音樂跟醫療,會讓大家對醫療的接受度都大大增加。

Q:父子倆相差快40歲,對你

們來說,成功有不同的定義嗎?

父:我在台大醫院算是被踢出來的,離開之後我回省立彰化醫院,但回去後不死心,所以我常常讓門診爆滿,因為我要做最好的醫生。我的原則是做什麼都要做最好的,我當立法委員這麼忙,每個孩子國外的畢業典禮我都會去。而我去立法院也要做最好的,那時,我還曾經去美國國會學怎麼做議員。所以,不要分工作的好壞,不管什麼工作,不要讓人笑你看不起自己的這份工作。

子:這幾年當歌手給自己很多壓力,一心想要靠自己的力量,但現在我覺得能超越爸爸就算成功了,但這可能很難。父:成就不是錢!(轉頭跟兒子說) 我能告訴你我的業績,但我不知道自己賺了多少錢,成就其實就是達到目標,什麼目標都好。

Q:對30世代的觀察及建議為何?

父:我一直在說「只要存好心就會賺到錢」,30歲從事醫療的人,你們要知道醫療賺大錢的時代已經沒有了,娶千金女的機會也沒了,但救人是最愉快的事,看到一個家庭因為你而恢復常軌就很開心,所以對年輕醫師我都會說:「要視病猶親。」

子:30世代要確認目標,經過這一遭,我學到的是,怎樣利用周邊的資源,看你的興趣跟周邊的資源是不是可以配合。愛因斯坦說過,知識是死的,但無限的想像能創造新的知識。我覺得在健康、人性化的標準之下,其它的都可以天花亂墜地去想。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