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堅持久了,舞台就是你的

咆勃爵士樂手的啟示

瞿欣怡
user

瞿欣怡

2006-07-01

瀏覽數 2,750+

堅持久了,舞台就是你的
 

宣稱「沒有爵士樂就沒有我」的沈鴻元,把爵士樂融入自己的身體裡,對他而言,爵士樂最重要的是輕鬆卻又精準的「節奏」。然而,沈鴻元也強調除了節奏,爵士樂還有更多深沉的精神,例如1940年代流行的咆勃樂(Bebop),開始於二次大戰期間,樂手們創造出極度即興的爵士樂,在那個年代,每個樂手都有上台獨奏的機會,問題只是︰「你準備好了嗎?」

沒有兩把刷子就得下台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樂隊裡有許多樂手接受徵召到前線作戰,大樂隊形式瓦解,每位樂手的演奏時間變長,每位樂手都更重要,薩克斯風手不再只擔任合奏,鼓手與貝斯手不只掌握節奏,也因此,咆勃樂極度隨興,通常有兩名高明樂手在台上狂飆,既競爭又合作,同一首曲子裡,在不破壞曲子的結構下,輪流丟給對方難題,飆高音、飆難度,接不下去的樂手就乖乖下台。沈鴻元強調,咆勃樂就在如此隨興又高明的競爭與合作下,不但提高整首曲子的深度,也提高樂團整體的高度。

薩克斯風手菜鳥帕克(Charlie Parker)與小喇叭手昏頭迪基(Dizzy Gillspie)將咆勃樂發揚光大,他們平時在大樂隊擔任伴奏,下班就窩到小音樂館Blue Note瘋狂地玩起即興爵士樂。一開始他們被樂評家強烈抨擊,認為這種音樂根本不叫爵士樂,然而等到聽上幾遍,歌迷與樂評家們漸漸發現其中的奧妙後,就瘋狂地接受他們,終於造成一大風潮。

就是不讓自己被趕下台

當然,成名前他們都吃了不少苦頭,菜鳥帕克年少時曾參加知名樂團甄選,上台後他吹奏得渾然忘我,不管樂音破破爛爛、其他人如何暗示,他就是不肯下台,最後被鼓手以丟大鈸的難堪干擾給趕下臺;至於昏頭迪基因為太愛搞笑,一上台就把所有人搞得暈頭轉向,才有了「昏頭」迪基(Dizzy,昏眩之意)的稱號。他本來在知名大樂隊演奏,可每次演奏時他就愛搗蛋,有次他很正經地演奏,旁邊的樂手卻一時調皮,把擤過鼻涕的衛生紙往前亂丟,經理氣極了,堅持是昏頭迪基所為,硬是把他開除。

咆勃樂鋼琴高手瑟隆尼奧‧孟克(Thelonious Monk)的處境也好不到哪去,沒有人搞懂他在彈什麼,他總是在奇怪的地方停頓,所有的樂手們都認定他根本不會彈琴,但他獨特的美感終於征服所有人,稱讚他是繼愛靈頓公爵(Duke Ellington)之後,最偉大的作曲家,人們戲稱︰「聽瑟隆尼奧彈琴,重點不在他彈了什麼,而是他沒有彈什麼。」

這三名咆勃音樂家都在30歲時發光發熱,在此之前,無論經過多少訕笑,他們從不放棄,他們20歲時找到新路子,30歲後,堅持走自己的路,最後小徑終於成為人人追隨的大道。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