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累積向老闆說「不」的實力

跳槽 的故事

張卉穎
user

張卉穎

2006-08-01

瀏覽數 3,250+

累積向老闆說「不」的實力
 

在投信投顧業將近二十年,亞太全球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張夢翔,可以說是在這個產業一步一腳印累積、同時愈跳愈高的案例。

從產業研究員、基金經理人到總經理,從國內投信到國外投顧,張夢翔歷練了產業裡的各個職務,也總是能前瞻地看到自己在這個產業中不足的部分,再透過不同公司、不同部門的轉換來補足。如此積極地充實自己,就是為了要在40歲前,累積足以和老闆說「不」的跳槽實力。

選擇前瞻性行業

張夢翔第一個具有前瞻性的選擇,是看到投信業在台灣未來的發展。當時台灣資產管理業剛起步,只有四家核准募集的投信公司。他看到國外資產管理已經有百年的歷史,而台灣的國民所得超過3000美元,將開始有理財的需求,再加上自己對經濟很有興趣,就選定了投信業作為未來發展的道路。

初入這行, 張夢翔是從產業研究員開始做起。他在研究員期間摸索了化學、鋼鐵、營建、塑膠等五、六個產業,因為受過完整的訓練、有總體經濟財務知識,再加上歷經多頭、空頭的歷練,四年後被升為基金經理人。當時台灣僅有二十五檔基金,基金經理人「比將軍還少! 」張夢翔回憶,能當上這樣的職務是非常「光宗耀祖」的事。

但是, 基金經理人表面上看來風光, 陣亡率也高得嚇人。「這個行業是很殘酷無情的,」不同於一般員工一季、甚至一年才有一次績效評估,基金經理人每天都處在數字的壓力下,「每天早上8點開會,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市場上同類型的基金都攤出來看,今天落後0.2%、明天落後1%...這是非常大的壓力。」他說。

培養跨領域專長

在高壓的環境下工作不久,加上張夢翔看到了另一個趨勢,發現產品的設計才是最源頭的地方。「不管怎麼樣,還是要有好的產品出來,才能去找錢、管錢。」於是他從人人稱羨的基金管理,轉向基金的企畫和產品領域。

這是一個重大的轉折點,也是張夢翔之所以能夠當上總經理,並且能在投信業愈跳愈高的關鍵。因為懂基金操作、又懂如何賣基金的人,在當時實在是太少了。一般基金公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一是發行基金,二是管理基金。也就是一個找錢、一個管錢。「如果專注在其中某個部分,就會愈走愈窄;若能橫跨兩方面,對未來工作的升遷有很大的幫助。」張夢翔解釋。

有了橫跨投信業兩個領域的重要專業,下一步就是到海外投顧歷練。台灣基金有兩種,一是投信發的基金,二是投顧代理的海外基金,台灣投資人一般對後者的信賴度比較高,因此在國內投信業待了十五年的張夢翔,決定到國外投顧公司取經。於是他到安泰投顧任職,也隨公司到大陸發展了一年。

因為有豐富經歷,目前保險業積極拓展投資型保單時,就想挖他、借重他的投信專業。

遠見訂閱贈西堤餐券2張,知識與美食一次滿足!優惠組合價$2,880,立即訂閱>>

張夢翔認為, 對受薪階級來說,職業生涯就像金字塔一樣,一開始進來這產業時人很多,但愈到高層人就愈少,只剩總經理和董事長。要競爭到金字塔的頂端, 靠的就是40歲以前在這行業培養的知識、能力、人脈。因此,跳槽時最重要的考量是職位的前瞻性,還有能不能學到足以和老闆說「不」的專業能力。在這樣的考量下,金錢的多寡就不是最重要的關鍵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